曹震所部汉军与东部鲜卑两大部落的战争、最终以两个部落的覆灭而告终。在历史上凶名赫赫、将汉人当做两脚羊、以汉人女子为军粮的宇文部落与慕容部落,还没有真正的发展壮大、便被曹震率军勒杀于萌芽当中。
汉军之所以能够将其族灭,皆因鲜卑还没有意识到汉军的强大,而且并不认为、万余汉军能够打败两个部落的五万联军,更不会认为汉军会威胁到其部落的安危。
此时的鲜卑、在大单于檀石槐的领导下,通过掠夺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在这个过程中,大汉的文化技术亦是被带到了鲜卑,使得鲜卑的农业、手工业制作技术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乌桓人一般、已经非是单纯的游牧民族,已经向着半耕种半游牧民族发展,整体实力已经非常强盛。
在以往的战争中,鲜卑骑兵屡次击败汉军,并打破汉人的城池、劫掠汉人百姓,这使得鲜卑人觉得汉人羸弱、皆是软弱可欺之辈。因此当汉军将鲜卑五万骑兵击败、突然出现在部落周围时,再想逃走、已经为时已晚。
虽然鲜卑人无论男女老幼皆能纵马飞奔,但是面对汉军的围追堵截、以及远超鲜卑人的弓箭射程,没有铠甲防护的普通鲜卑人、要想逃走简直是妄想!因此,两大鲜卑部落被屠灭,乃是偶然中的必然!
若是鲜卑人意识到汉军强大之后,在交战之前便转移部落,或许还能逃出汉军的追捕!
经过此次大战之后,整个东部鲜卑已经没有了太大的部落,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中小型部落,曹震会陆续派出军队,一边练兵一边扫荡!
大军暂时不能西进,因为再往西便是历史上建立强大的北魏政权、更是于公元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的拓跋部落,以及现在的单于王廷所在地!此时以曹震的兵力去主动攻击,那才与找死无异!
曹震之所以如此急于出击鲜卑,其原因乃是:防止被动挨打的局面。
即便曹震不去进攻鲜卑,鲜卑亦会派大军前来报复,和连最终亦需要靠消灭曹震为父报仇、来树立威信。因此,曹震还不如趁着和连刚刚坐上大单于之位,人心不服、地位尚未稳固之际,主动出击,以此变相的削弱鲜卑的实力,减轻此后大战的压力。
想必不久之后,鲜卑大单于和连便会得到消息,届时必定雷霆暴怒,亲率大军前来剿灭曹震。如若不然,一个不能保护鲜卑各部的大单于,要来又有何用?
如此便正中曹震下怀,曹震的谋划便是:再次击杀鲜卑单于,使得鲜卑继续内乱,届时、鲜卑内部矛盾将会爆发的更为严重,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待到鲜卑彻底四分五裂之时,自己便可派兵各个击破!
曹震所部汉军经过连番大战,已经是人马俱疲,死伤亦是在所难免,不过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毕竟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好在糜竺的辎重营已经训练多少,届时可以补充到各营当中。
曹震下令大军开始修整,救治伤兵之后,便派人将李健叫了过来,了解一下解救汉人情况。
此时李健正在组织被解救出的汉人、四处砍头筑成京观,听得曹震相召,立刻打马来到曹震面前:
“末将李健!见过中郎将!”
曹震欣慰的看着这个内弟,上前拍了拍其肩膀道:
“嗯!不错!汝进步很快,没有辜负某之期望,此后仍需努力,争取早日能够独领一军!”
李健听见姐夫的夸赞,内心十分兴奋,不过并未如之前那般欢欣雀跃。显然是经过此段时间的成长,已经成熟稳重了许多。只见其郑重的抱拳道:
“谢中郎将夸奖!全赖中郎将教导有方,方有今日之李健!此后李健定然倍加努力,不负中郎将之谆谆教诲!”
曹震看着沉稳的李健更是满意,呵呵笑道:
“汝不必过于自谦!来,予某讲述一番汝解救汉人之时、是何情形!”
“启禀中郎将!此次解救汉人之时并未发生太大波澜,由于汉人皆是带着手铐脚镣,因此仅有五百骑兵看守,吾等一个冲锋便将其杀散!
此次解救出汉人三千九百人!大部分乃是被掳掠而来的边郡百姓,只是、有三百余人乃是上次大汉出击鲜卑时受伤被俘的汉军士兵!”
曹震对此早已心中有数,慕容部落与宇文部落向来都是联合出击,既然有汉军被慕容部落抓到、当作奴隶使用、宇文部落必然也有!
这些人能拼杀至最后还能活下来,必定是军中最为悍勇之辈,利用好了,定能很快打造出一支强军来。
想及此,曹震便对李健道:
“很好!切记要好生看护!这些人长期遭受饥饿折磨、已无多大力气,要防止有漏网之鱼对其袭击!继续去忙碌吧!”
李健应诺之后,便跨上战马忙碌去了。
两个时辰之后,王越等人轻装简行之下,终于率军向着宇文部落赶来。糜竺与高崇早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高崇率领、跟随曹震,另一部分则是由糜竺率领、跟随王越,因此,慕容部落的牛羊马匹以及各种物资,自有糜竺负责收拢。
没等王越等人率大军走近前,曹震便率领百骑亲兵向前迎去,因为这些人中,还有对曹震乃至整个曹家有恩之人存在!来到近前,曹震便率先下马,与王越等人打过招呼之后,便向着王越等人身后的百余人行礼道:
“曹震,见过众位叔父!还未谢过众位叔父、保全先父兄弟三人遗体之情!”
见到曹震上前便是行此大礼,王战等人顿时大惊失色。他们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堂堂大汉破鲜卑中郎将,居然向着他们这些军中底层军官行礼、并尊称叔父,这如何使得!
当然,如若曹震不是身居高位,称其父亲麾下袍泽为叔父亦是应当,只是曹震如今乃是大汉襄平侯之尊,地位相差太过悬殊。
且王战等人年龄最大的、亦不过三十岁,王战自己亦不过二十五岁,仅比曹震大了六岁,这声叔父他们如何担当得起!
于是王战等人连忙出言阻止:
“使不得!使不得!中郎将切莫如此折煞吾等!吾等平日皆是多受曹毅司马大恩,未能保护其安全已是大罪,如若再不能护其遗体周全,还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听闻这些人的忠义之言,曹震深受感动,出言劝慰众人道:
“诸位叔父不必过谦!某身为曹家儿郎,深知曹家人之脾性。曹家之人虽然平日温和知礼,然一旦到了战场之上、厮杀起来皆是状若癫狂。先父兄弟三人战死,非是汝等过错!诸位能拼死带出先父兄弟三人遗体,使其不至被鲜卑狗贼侮辱践踏,此等大恩,曹震却是不能不报!
至于因为先父嘱托前来护佑与某,此举大可不必!众位叔父此后可遵照自己的意愿而行!某必保诸位叔父一生无忧!”
王战等人听闻曹震之言,不禁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这些人本来就以寻回曹毅兄弟三人遗体、护佑曹震为信念才支撑下来,此时让其放下全部负担,一时竟有些无所适从!
最终王战与身后之人交流一番,见众人全部示意让其决断,便对曹震道:
“启禀中郎将!吾等皆是投身军中多年,亦不会其他营生,况且家人皆以为吾等战死,要回去亦不急于一时。吾等想追随中郎将建功立业、以洗刷身为败军之耻,望中郎将成全!”
曹震见众人皆是想继续从军,便欣然答应:
“如此也好!众位叔父皆是百战余生之人,战阵经验极其丰富,那就且在某麾下听用吧!至于如何安置众位,某心中已有计较。”
王战等人皆是大喜道:
“多谢中郎将收留!吾等必不会让中郎将失望!”
稍后王战又问道:
“敢问中郎将,可识得渔阳军司马王威否?其是否安好?”
曹震闻言一愣,旋即想到二人可能有何关联,否则不会刚被救出便急于打听王威信息,于是便对王战道:
“王威叔父一切安好!不知其乃汝何人?”
王战露出一副如释重负的表情:
“王威乃是家兄。某十七岁去渔阳投军时,家兄便举荐某到曹毅司马麾下从军。只因曹氏三兄弟个个武艺悍勇绝伦、于军中难逢敌手,且毫不藏私,但凡军中之人诚心求教、往往会倾囊相授。
其中又以曹毅司马为最!某的一身武艺、大都是曹毅司马所传授,某身后之人,皆受过曹司马教导之恩!”
曹震听闻此言暗道:
“怪不得自己喜好教人武艺,原来这好为人师的习性,乃是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