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归这么想,这些朝廷上的事,李媛却不好说什么。
王灿没继续说下去,等李媛吃好饭了,她才开口。
“姐,现在你回来刚好。咱的庄子是不是也得准备一下,把暖棚盖起来?这里虽然还没过中秋,但早晚的寒意已经很明显。我琢磨,等盖出来,也得花些时间,到时候咱们早些种菜,也能多赚一些。”
如今她有两个儿子要养,男人又在书院里念书。
这念书最是费钱,她也不可能一直指望姐和两个姨。
如此,她可不就得勤快点,能多赚一文算一文。
“行,这个我已经交给三叔了,你回头和他商量。对了灿娘,我这边有个想法,还不太成熟,我说说,你听听。”
“嗯,姐你说!”
“你姐夫说东凤府那边的百姓日子艰难,不管是渔民,还是盐农。这盐农涉及到盐务,我管不了也帮不了。但是渔民这边,我兴许能帮上一二。”
王灿听都没听说过什么盐农之类的,不过渔民倒是知道一些。
他们流云县以前就有少靠在流云河中捕捞为生,不过那是在河里捕鱼。
东凤府那边的,应该就是靠捕海鱼为生的那些人。
只是那边离京城这么远,她媛娘姐想怎么帮,又怎么能帮得到?
心里有疑惑,王灿也没问出声,就坐在那,静静听她说。
“盐贵,尤其是离海越远越贵。听说西北一带,盐一斤能卖到四五十文。有时候,甚至还七八十文。”
“而那边的人,常常吃不起盐。我是这样想的,你姐夫说东凤府很多渔民捞的鱼,不是卖不出去,就是卖得极为低廉,可以说很多人靠此食不果腹。”
“我想问问陈武,他走镖跑西北,对那了解多少,与那边的人相熟到什么程度。有没有可能,让东凤府的渔民,把卖不出去的鱼晒干保存起来,到时候带到西北去卖?那些都是咸鱼干,价格比盐便宜多了。”
王灿一听,来了精神。
“姐,你想要做这个生意?只是我姐夫是那边的同知,你做这个可能是解决了两方老百姓的困扰,但你就不怕朝廷有人弹劾姐夫,说你们借机搜刮民脂民膏,或者说你们与百姓夺利?”
“这个我不出面,只是有这么个想法,具体要怎么做,由谁来做,还得仔细琢磨。真要确定做了,还得写信与你姐夫说清楚这些。前期要投入多少银子,都得准备出来。西北,东凤府以及镖局商队什么的,三者沟通必不可缺。”
且真是真要能成功,也可以说帮了她家谢哥一个大忙!
渔民的生计解决了,寻常老百姓的饮水和耕种也解决了,那么剩下的,便是盐农,也是最难啃的一块。
相信以她家谢哥和应磊的本事,总是能解决的。
至于什么香料,造船之类的,目前她都不了解,也帮不了任何忙。
她能想到的,能帮的,也尽可能去帮忙。
远在京城的她,如今也只能做到这一点!
王灿知道,这事要真做起来,或许可以赚很多钱,并且是常年持久的,与种西瓜红薯和菜不同。
但对她来说,风险也大,所以她想想后,便打消了想掺和一脚的想法。
“姐,要不回头你问问苏明珊?她苏家做生意,我想只要能赚钱,加上有姐夫在东凤府那边帮忙,他们肯定会同意的!”
“嗯,他们家本也是有意去东凤府,只是你姐夫让他们等一年。这样,回头我想问问她,然后写信给你姐夫,再问问看!双方若是都有意,且西北的情况陈武也了解的话,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去沟通。”
王灿点头,之后起身拉着她往门外走。
边走边说:“姐,等苏明珊他们和姐夫联络上后,这些事你就不要管了。眼下你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养胎平安生子。对了,这事还得写信和姐夫说一声,让他高兴高兴,爷奶那边也得说,省得他们总是瞎担心。”
李媛伸手摸着肚子,想起之前她大伯娘和三婶的催生,果断点头。
等她出了院落,突然想起闫娇让她帮忙带的东西,便靠近她悄声说:“灿娘,娇娇给豆包他们准备了东西,晚些我拿给你?”
“行!对了姐,娇娇成亲后如何了,她那小她三岁的相公,你见了没?人如何,对她好不好?”
李媛沉默了下,挨着她的耳边轻声说:“那个退亲了,我回去的时候,娇娇都要死了,愣是被我灌了东西,留了一口气。”
王灿跟闫娇的关系,可比和苏明珊好很多。
听到这,她手下意识一抖,眼底满是不敢置信。
“姐,娇娇她……”
“没事,等回头我细细与你道来。”
王灿松口气,之后左右看看,见没人,就悄声说:“姐,这里没人,你可以长话短说。”
李媛看到她眼底的着急,便三言两语简单带过。
虽然李媛说的简单,但王灿完全可以想象得出闫娇当时的情况。
此时她握着李媛的双手,心底无比庆幸,自己重生了一次,拥有了灵泉水。
不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死去。
李媛看她神色,就知道她心里的想法。
“灿娘,这灵泉水以后可不能再拿给人用了。用得人越多,就越容易暴露。目前已经涉及到太多人,陈武,娇娇,欧葵,姨母,侯夫人。这些里,有几个虽然没涉及到性命,但也差不了多少。”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王灿本来还没多想,听李媛一数人,她瞬间呆住。
已经这么多人了吗?
“姐,我知道了,你放心,我往后除了给你,谁都不会给。”
*
关于李媛怀孕的事,第二天从镇国侯府回来的青梅,在知道后,便开始将她当瓷娃娃对待。
而李三海两口子,也是在第二天过来了。
本来想问问李家坳那边情况的他们,在知道李媛有身孕后,异常欢喜。
这不,在隔天直接给李媛拎了几只自己养的鸡来。
这一年九月,在谢砚之和应磊,为了解决那些渔民的温饱问题而焦头烂额时,李媛的信给他们带去了曙光。
同时,谢砚之也知道,自己当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