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
幽辽一战,金国损失惨重,完颜阿骨打虽然人到中年,但原本也算意气风发,此战之后,都显得衰老许多。
“魏国要我们纳贡质子,那就给。”完颜阿骨打对身旁的完颜宗翰说道:“不就是纳贡和质子嘛,大丈夫能屈能伸,日后迟早讨回来。”
完颜宗翰问道:“大王,质那位公子于邺?”
完颜阿骨打闭目沉思起来,他一共四个儿子,为安抚百姓,杀了长子宗干,还剩下三个,都颇有才能,放弃谁都有些不舍。
“让宗望去吧。”
内心斟酌一会儿,完颜阿骨打还是做出了选择。
“诺。”
完颜宗翰知晓,这不仅仅是质子的事情,也是将世子定下来了。
完颜宗干死了,完颜宗弼在朝中威望还不够,能争夺世子之位的,便是宗望和宗辅,将完颜宗望送去邺城当质子,基本上绝了他的世子之路。
“大王,臣预定三日后,出使魏朝,还请大王保重身体。”
“嗯,宗翰,大金靠你了,早些回来。”
“臣,遵命。”
完颜阿骨打年近五旬,此番大败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不得不考虑金人的未来。
数月后,完颜宗翰到访邺城,这次前来,他的态度更为谦卑。
只是,此番迎接他的只是一个礼部中等官员,将他和金国使者团带到驿站后,只说让他们等候传召,便离开了。
承乾宫
崔琰汇报道:“陛下,完颜宗翰带着金国使者团已经到了邺城,按照您的意思,安置下来。”
“嗯,让他待着吧,哦,还有,他们不是把完颜宗望当质子嘛,将他单独弄出来,放到我们给他准备的小宅子里面,日常监管。”
“诺。”
不得不说,完颜阿骨打的几个儿子水平还是不错的,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发展的话,这个完颜宗望就是俘虏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废物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军政的推行也在继续,一切顺利的发展着,也不出意外的有点小麻烦。
“启禀陛下,江东田丰,六百里加急。”
“终于来了。”李烨接过密信。
江东士族大多不满于魏国的土地政策,开始搞事情了。
按照大魏土地法的规定,士族肯定是会吃亏的,但士族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当前,数百年来,士族的力量不断的变化,时强时弱,但永远不会消散。
士族的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只要制度是封建制度,那么地主阶级就不可能被消灭。
他们可以叫士族、也可以叫别的名称,他们属于地方势力,如今朝廷刚刚建立,正是中央朝堂如日中天的时候,但能持续多久,只要中央出现变动,便是地方发展的好机会。
作为朝廷首脑的皇帝,也不可能每一代都是明君,一个昏君就可能毁了好几代的积累。
科举制度推行了,有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能怎么样?
寒门不过是落魄的士族,他们和平民之间依旧存在鸿沟。
新制度下,不过是在士族、寒门、地方豪强,这些读得起书的人家,形成对朝堂官员的换血而已。
平民依旧没有多少读书的机会,上哪找那么多识字的先生教导平民,况且识字只是基础,距离达到科举录取水平还有一大截差距。
士族的老狐狸只需要在眼下短暂的蛰伏,作为一个稳定的王朝,只要他们不去触犯律法,那么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法乱则国危,现在割了些肉,未来还能再涨回来。
对于伴随李烨起家的河北士族,以及根基深厚的河南士族,他们都等得起,来日方长,而且这两大派系,他们也是相互敌对的,形成了制衡,互相盯着等对方露出马脚。
至于北方其余各州的士族,在汉末混战中消耗的不轻,已经无力对抗中央集权,只能妥协,荆州和淮南也同理。
益州方面的东州派大多返乡,留下的不动产大多被收为国有,换取了朝廷对他们的扶持,益州本土士族虽然不再被东州派压着,但依旧没有从中获得太多好处,实力仍然不行。
返乡的东州派人,则是获得朝廷的扶持,成为一股活跃于三辅和南阳的新力量,制衡在一统之战中,此地区诞生的新兴势力。
唯有江东士族,他们的地方性原本就很强,再加上灭吴之战时,不少士族倒戈,实力保留了不少,在吴国,他们可以混到中央高层,但在魏国,这些江外人怎么可能斗得过河北河南两大派系。
如此一来,倒不如凭着天高皇帝远,对抗大魏土地法,逐步和扬州、杭州的地方官员开始勾结,谋求自身权益。
可惜他们遇到了软硬不吃的田丰,吃瘪后就开始筹备聚众动手了。
陆家和顾家,因为陆逊和顾雍被李烨带回邺城,算得上释放出一个不错的信号,但其余的朱家和张家,便积极联络江东大小士族,准备在当地重建坞堡,抗衡魏国的官员。
若即若离,也不敢直接起兵造反。
“传旨,让李孝恭派人配合田丰,江东士族不配合大魏政令推行者,杀无赦。”
“诺。”
国内大的派系不能随便动,否则会动摇国本,但江东士族这种二流且远离中原的士族团队,还是可以镇压的。
数月时间内,江东动乱,发生械斗,官员与当地士族豪强的冲突加剧,甚至爆发流血事件,江淮大都督李孝恭,亲率三万大军平乱。
开元五年,二月,江东士族的逆反活动被平,为首的朱家和张家被灭族,其余士族豪强,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顺从魏国的陆家和顾家被扶了上来。
田丰趁平乱之后,环境清明之机,开始大肆整顿江东政务,推行大魏新法。
消息传回邺城后,李烨简单看了看李孝恭和田丰的奏折,也就没再多管。
区区江东士族的谋逆,李孝恭带了三万大军,若是解决不了,他也没必要再统兵了。
拖了近半年,完颜宗翰数次请见,李烨都是避而不见,今天又来了。
“陛下,金国使臣上书求见。”
“也差不多了,两日后的朝会,宣他上殿。”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