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宋乔的身份,本来有许多人都先入为主,觉得宋乔就是个不入流的歌手,所以即便宋乔通过证据,以及专业的言论来分析解读《红楼梦》,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宋乔就是在胡说八道。觉得宋乔根本就不懂得红学。
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他的水平和能力,普通人都觉得宋乔肯定是不懂红学的,那些文化圈,学术界的人士就更是对宋乔保持着将信将疑甚至干脆就是不信任的态度,可以说对宋乔很排斥。
如今宋乔又抛出了一个个惊天言论,大家对他的不信任就越来越强烈。
自然都觉得他这是无稽之谈。
甚至有些人觉得宋乔就是个疯子。
不过经过这一档节目,宋乔的讲述,和拿出证据论断,也让一些人收起了对宋乔的轻视,开始正视宋乔这个人,开始正视宋乔提出的那些不可思议的观点了,不管宋乔说的是对还是错,不管他们有多不相信这样的观点,可是他们不得不放下那些排斥、抵触和自尊,来承认宋乔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考证真的已经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和地步了。
当然这些人虽然是少数,但是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这么一部分群体了。
安席龄。
俞秋白。
红学研究的专家。
一些摒除了偏见的学者专家们,此时都不得不叹服,在对《红楼梦》的考证上,他们确实在某些地方不如宋乔。
甚至,宋乔比他们更加胆识过人,用另辟蹊径的手法让一些人服气,让一些人思考。光是所有古本都来源于脂砚斋版本的证据,就足以让整个红学界轰动了。
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宋乔提出的这个观点,很有可能是红学研究中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甚至那个大汉中期诗人张问陶送给高鹗的诗,也是颇具有研究价值的。
听宋乔讲到这里,许多人都不仅匪夷所思了。
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关键的文献和资料,别人都没有发现呢?
或者说发现了却没有人注意到?
为什么偏偏就宋乔一个人觉察到了这一点,这厮一个人尼玛就能顶的上整个红学界啊!
……
过了良久。
众人这次从思考中回过神来。
之前后排那个执拗的学生模样的人再次起身道:
“宋乔老师,你这个发现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而且如果是真的话,这些发现来说,很有价值和意义,但是……”男子沉思片刻又说道:“即便很多红楼的古本都源自于脂砚斋的古本,非要较真了说,这还是说明不了问题,不能用脂砚斋的批语就来判定《红楼梦》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创作的,就算脂砚斋真的跟曹雪芹关系十分密切,或许也像你说的,参与了讨论和创作。但是,就像推测来说,脂砚斋的写评语的时候红楼可能还没有创作完,结果后来曹雪芹改动了,没有按照原来的意图和创作想法来创作。你刚才反驳我说脂砚斋评语很肯定,说他看过全本的《红楼梦》,这还是没有证据。”
安席龄也不由得转头朝后排看了一眼,这年轻人看似挑刺,不过这也是一种对学术专研的精神。
研究学术就是要不断的挑刺,不断的找问题,这样才能将学术研究推入更深层次。
而那提问者的年轻男子此时思路清晰,
“所以这只是脂砚斋的一面之词罢了,按照这样来推理,很多东西都说通了,可见那个时代的人都没有看过全本的《红楼梦》,跟曹雪芹关系最近的脂砚斋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的思路和理念罢了,所以这也就出现了脂砚斋自以为是的评语。这也是那个时代的古本都没有记录下全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的原因,他们记载不了,所以后面的情节谁也没有看到过。
曹雪芹写完了《红楼梦》之后,稿子就因为一些原因被封存了,很多年之后高鹗才看到,这才得以传播,同样,《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通行本也才在那个时候开始传播。
至于高鹗为什么参考脂砚斋的评语,还误入了通行本,这只能说明高鹗学术上的严谨,他‘补充’《红楼梦》的时候研究过脂砚斋的评论,甚至可能曹雪芹流传下来的一百二十回完本《红楼梦》里前面内容就带着脂砚斋的评语的。
高鹗作为一个整理者,结果误抄了。
所以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写的。”
此观点一出来,整个录播厅再次沸腾了起来。
“是啊。”
“就像刚刚那个年轻人说的,高鹗本身就看到的就是一百二十回完整的古本呢,至于评语他只是误抄了,你怎么说?”
“这猜测的话,一切都说得通了,你的观点完全站不住脚啊!”
前排的几个专家也不有的朝后排看了看,提问者确实很机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