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乔话音一落。
众人都愣愣的看着宋乔。
什么叫只有高鹗具备?!
难道被人就不能续写了吗?!
宋乔呵呵一笑,
“大家也不用这么看着我,你们对高鹗的了解可能不够,多半只是知道他是一个整理者,却不知道他的一些相关背景,如果大家不相信,那我上面是从资料方面论证,接下来我就从情怀方面的角度来分析下。”
虽然大家对于宋乔的一些观点有些不认同。
不过,在对于宋乔讲述这些问题的时候,又颇为感兴趣。
而一些红学研究者专家更是觉得宋乔危言耸听,想看看宋乔到底想要怎么胡编乱造出一些听起来有些道理的证据来。
故而一众人都纷纷起哄道:
“你说说。”
“分析分析!”
宋乔点头道:
“那我就简单的说一下,高鹗一直挂着保存者传播者的整理者的头衔,其实很多人都不清楚,高鹗的文学素养才是他最光彩夺目的。”
宋乔看了一眼前排的那些人,又缓缓的开口道:
“凡在有目,谅皆欣赏——这是那个时代的人对高鹗的评价。
高鹗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用困厄失意,才华过人八个字足以概括高鹗的一生,落魄不遇,让他跟曹雪芹有了相似的人生体验。早年的科场淹滞,晚年的平淡仕途让他始终处于悲苦困厄的心绪体验中,这使他在情感上也能理解和贴近曹雪芹,从而来完成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结局。
另外,据相关的一些资料我们还可以看到,高鹗为人忠厚,规劝弟子们克尽忠孝,走科举之路。而他的八股文写的很好,思力精到,笔力雄健。在诗文中,还带着一抹感怀人生的色彩,所以就情怀角度,高鹗是那个时代最适合续写《红楼梦》的人,而且他也有能力做到。”
宋乔顿了一下,
“虽然高鹗的续写跟曹雪芹先生的风格格格不入,但是只是风格不同而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为红楼写了结尾,方便了《红楼梦》的传播,可谓是做了极大的贡献。”
汗!
一众红学专家听得一愣一愣的。
怎么感觉宋乔还越说越真的。
而那些并不懂红学的吃瓜观众,没有看到现场剑拔弩张的氛围,也都有些失望。
他们完全没想到,那些专家提问一句,宋乔竟然能用十句来回答。
这哪里是回答不上来的样子啊!
前排一个秃顶中年男子有些坐不住了,起身问道:
“你说的这些都是建立在《红楼梦》八十回后是别人续写的前提下的,我觉得现在不是争辩到底是高鹗续写还是其他人续写的问题,而是……你凭什么说《红楼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先生写的,凭什么说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是被人续写的,而不是曹雪芹先生的原著,就凭一首诗和一个自注?”
“对啊?”
“就凭这?”
宋乔失笑道:
“你们还挺激动的。”
后排一个年轻人也起身道:
“能不激动吗?你说的这太颠覆认知了,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你这就相当于告诉我们,我们学了几十年的历史都学错了,合着我们的教育界从一开始就犯了这么一个低级错误?你的意思是我们从一开始连四大名著《红楼梦》的作者都搞不清?”
这也是从宋乔提出这个观点后,大家一直不能相信的原因。
这么多专家,这么多学者,难道所有人都是错的?
这根本不可能嘛。
虽然有句话说的好,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但是尼玛这个少数也太少了吧,这何止是少数,完全就只是一个人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好吧,这能让人相信吗?
况且,宋乔就是一个歌手,一个作了几首诗的诗人,甚至可以说连诗人都算不上,他的观点能可信吗?
场上此时闹哄哄的。
“我们没有证据反驳你……”
“你也没有证据反驳我们……”
毕竟,有人发表观点,没有证据别人就反驳不了。
那这么说,文学界岂不是乱套了。
宋乔道:
“谁说我没有证据了?”
众人闻言,皆为一震。
原本他们以为刚刚宋乔已经拿出了他的证据,再没有其他的证据的。
此时不由得都盯着宋乔。
宋乔毫不在意,呵呵一笑道:
“刚刚只是个开场,帮助大家进入下节目氛围,既然我敢说有证据,那自然是有其他的证据和资料佐证的,首先,我想说的是,《红楼梦》最早的那些古本,除了高鹗整理的版本,别的古本,那些最早流传下来的古本中,有记载超过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吗?”
众人一呆。
“有吗?”
“不知道啊,还真没注意过。”
“好像确实没有!”
前排的人都在思考中,后排的一些吃光群众们纷纷拿起了手机查询。
过了片刻,后排一个人高声说道:
“有啊,这里的一个古本就是一百二十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