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转头,看向殿内诸位大臣,径自说道:“其实这座书院虽然规模宏大,将来的学子人数也很多,但是因为有垂直的管理框架,并不需要太多的冗官、冗吏。”
“由陛下担任大祭酒,掌总一切,儿臣担任司业,负责具体事务,再从国子监等衙门招收一些有经验的书吏负责具体事务,就足以将整座书院管理得井井有条……”
“弄太多官吏进来,反而人手繁杂、冗员严重,即拖延了办公速度,又增加了书院的负担,实在没必要。所以,咱们直接讨论一下书院各个学科的教员人选吧……”
殿内诸位大臣都惊呆了。
娘咧!
好你个赵王,诺大的书院,无数的职位,你居然想一个人独吞?
岂有此理!
刚刚顶替令狐德棻出任礼部尚书的于志宁急忙说道:“赵王,书院干系重大,岂能如此儿戏?”
“纵然你才能卓绝,那也得有几个办事稳妥的官员帮衬着才行,否则一旦出现差错,谁都承担不起!”
他是真的着急。
谁都知道书院将会是帝国官吏“孵化”的平台,以后会有大批学子走上大唐各个衙门的领导岗位,对于李愔来说,若是能够掌握书院的绝大部分资源,就等于掌握了未来。
原本有李愔担任书院的司业,意味着将会有东宫一系的官员因而得到实惠,却不成想李愔居然一上来就想要玩一手独吞的好戏……
早已将书院视为“自留地”的东宫一系,如何能够忍受这等行为?
所以于志宁当即站出来表示反对。
有他站出来,旁人也没了顾忌,纷纷出言。
萧瑀道:“陛下对书院极为重视,吾等亦深知书院培养出来的文武两方面的人才,将来会成为帝国脊梁。”
“此等大事,乃是开天辟地头一遭,方方面面千头万绪,赵王纵然才华绝伦,可毕竟人力有时而穷,还是要多多配置署官才行。”
他对李愔也有些不满。
咱们可是政治上的盟友,这个时候你难道还想将我也一脚踢开?
不仗义!
反正在这些政治大佬们看来,你为他做了多少都是应该的,但是只要有一次没有看顾着他们的利益,就会想要翻脸……
李愔悠然的端起茶盏饮了一口,对这些话充耳不闻,老神在在。
长孙无忌偷瞄了一眼李二,见到陛下面无表情,想了想,说道:“既然书院的规制模仿国子监,那么自然应当如国子监那般,设置两个‘司业’,掌儒学训导之政,总管经、兵、算、书、格物等五学。”
“贞观书院”的策划书上,明确写着书院将会设立经学、算学、兵科、书科、格物学等五个学科,分别有各自的教学区域,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诸位大臣一听长孙无忌的话语,顿时心中一震。
还是“长孙阴人”厉害呀,根本不去讨论署官的问题,而是直接瞄准李愔,试图抢夺李愔手里的权力!
你就不怕这棒槌发飙?
而且大家都留意着皇帝的表情,却见到皇帝似乎对这句话充耳不闻,一丝半点的异样神情都没有……
这怎么回事?
难不成是陛下已经与长孙无忌有了授意,不予李愔大权独揽?
有一种波澜顿起的意味啊……
大臣们不由得纷纷向李愔看去,想要看看这位“棒槌”会对试图攻击他根基的长孙无忌如何反击。
然而出乎预料的是,李愔听闻此言,面上并无多少表情,仅只是看了皇帝陛下一眼,然后缓缓颔首,道:“赵国公此乃老成谋国之言,在下完全赞同。”
……
殿内忽然一阵沉寂。
诸位大臣简直不能接受,这棒槌几时居然转了性子,这么好说话?
不对劲呐……
唯有长孙无忌等少数几人暗暗吁了口气,这李愔以往只会勇往直前、一味硬刚,甚少懂得妥协与退让。
这固然能够使得旁人心生忌惮,不敢对他碗里的东西抱以觊觎之心,唯恐被他“头铁”的撞上来弄得灰头土脸。
但“刚而易折”,不懂得转圜矛盾、避实就虚,又岂能在官场之上走得太远?
如今陛下信赖你,你就是陛下手里的刀,谁也拿你无可奈何。
然而官场之上形势飘忽,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盟友,一旦朝局形势发生巨大变动,圣眷有所削弱,那便是跌落尘埃之时。
不过李愔现在的变化却令诸人忧心忡忡。
能硬顶着于志宁丝毫不留情面,亦能在长孙无忌咄咄逼人的态势下果断退缩,可硬可软,能屈能伸。
尤其是自北疆载誉返回长安之后一连数日的低调沉稳,已然具备了一个优秀政客审时度势的能力。
都知道陛下对李愔的态度一贯是“放养”,随着他去折腾,并没有给予太多的指点。
亦即是说,李愔自己琢磨透了进与退、硬与软、刚与柔之间如何去转换。
这棒槌居然进化了……
这可真是一个令人郁闷的信息。
有皇帝的宠信,若是再勘透了官场上规则懂得进退、权衡取舍,假以时日,还有谁能够与其制衡?
李二显然也有些意外,这棒槌没有逮着长孙无忌往死里怼,实在是令人有种事情脱离掌控的游离感,很不舒服。
只是不知,这小子是装上去很豁达,只要不能将所有权力尽皆攥在手里的道理,还是憋着火儿,等着寻一个时机爆发一下?
想了想,李二道:“既然如此,那辅机可有合适的人选?”
长孙无忌沉吟了一下。
说实话,他之所以提出来要设置一个与李愔并列的“司业”,并非当真就认为可以通过。书院乃是李二的理想之寄托,岂能不掌握在对其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李愔手里?
但是现在看来,身为帝王,权力制衡的手腕早已浸透在骨髓里,无时无刻都在防范着某一个大臣在某一个领域之内只手遮天、大权独揽。
从李愔毫不迟疑的同意交出书院的权力看来,自己居然还没有李愔对于皇帝心态的把握更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