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心中的一点郁愤渐渐犹如这绵绵春雨一般,渐渐散去。
当久违的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倾洒下来,照耀着这一片广袤的土地,李愔的心情也渐渐明朗起来。
一个小人物被隐藏了叛国的事实,塑造成慷慨激烈的英雄,这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件事的后果会如何,是否能够以此激励大唐官员百姓的爱国心。
若是往后哪怕只有一个人能够受到这件事的影响,愿意去慷慨赴死决战到底,那么就是成功的。
与之相比,萧嗣业是忠是奸,能否得到应有的审判,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当两日之后大军启程返京的时候,萧锐便见到那个依旧意气风发英姿勃勃的赵王,而他自己,却是满脸油腻、黑着眼圈儿,无精打采……
他害怕啊!
世家门阀最注重的便是名誉,兰陵萧氏虽然屡易其主,但是在民间的风评甚佳。
老百姓其实不太在乎你是否满门忠烈,只要地租别收的太狠,盘剥的时候给大家留一个活路,这就是好人家。
当然,这是寻常情况下。
可一旦家里头出了一个卖国贼,那可就完全不同了!
大唐越来越昌盛,吏治越来越清明,生活越来越富足。
兼且对外战争的胜利一场接着一场,使得民族主义空前膨胀,百姓对于这个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越来越大,对于大唐、对于李二的认可越来越重。
这个时候你们萧家出了一个卖国贼,让百姓们怎么想?
这个年代,无论百姓还是贵族,最相信的便是“家风”。
这是“九品中正制”的遗毒,人们笃信什么样的人家就会出什么样的孩子。
出了一个忠贞节烈的无双国士,那么这家人的“家风”便是忠贞节烈,其余的家人亦会慷慨激昂,死不旋踵。
反之,出了一个叛国贼的人家,就证明“家风”是歪的,这等“家风”熏陶下的子弟,肯定还会有人通敌叛国……
这件事情一旦揭开,兰陵萧氏的名声就算是彻彻底底的臭了!
况且,萧家也绝对不能忍受将来的史书之上,有“贞观十五年冬,萧氏子弟嗣业,通敌叛国”这等文字。
那是将萧家钉上了历史耻辱柱啊,子子孙孙千秋万世,都要蒙受这等侮辱,倾尽江河之水也永远无法洗刷干净……
见到神采奕奕的李愔,萧锐心中愈发堵得厉害。
他觉得李愔这就是在向自己耀武扬威,就等着返回长安之后向陛下觐见,将萧嗣业之事拨乱反正,然而萧家的名誉毁于一旦。
这个棒槌,一点点的人情世故都不讲吗?
深吸口气,揉了揉这两天日夜辗转心惊胆颤之下有些僵硬的脸,换上一副笑容。
走上前拉住李愔的手,笑道:“王爷即将返京,在下祝你一帆风顺……那啥,来来来,临别之前,尚有一事相托,借一步说话。”
说着,不容李愔拒绝,便将他拉到一旁。
薛仁贵瞅了萧锐一眼,自然知道他要托付何事,不过并未多言,转身最后检查了一次右屯卫兵卒的装备、辎重、军械。
此行返回长安,路途遥远行路艰难,一丝一毫的大意都不能有,务必保证军容齐整。
薛万彻是个粗犷的性子,很对那些个铁勒酋长、渠帅的胃口,这些时日以来屡屡相请共同饮宴,关系处得特别好。
胡人没那么多心眼儿,看不惯你就横眉立目一句话不来拔刀子,若是认可了你,极易肝胆相照生死相托。
只要不是涉及太大的立场问题,往往能够以诚相待。
此时临别在即,很有可能再会无期,粗犷的薛万彻与一众胡人依依惜别,互道珍重,各式各样的礼物一车一车的送,不要都不行。
其实李愔的性子亦是开朗大气,只不过对于湖人来说,染满了胡人鲜血的李愔震慑力太大。
所有人当着李愔的面,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唯恐这位当场翻脸遭了毒手……
李愔看着萧锐,将手挣脱回来,问道:“未知大都护有何叮嘱,本王洗耳恭听。”
萧锐捋捋胡子,娘咧,要不要这么公事公办?
这棒槌真是难搞啊……
却也不敢翻脸,强笑道:“吾之心事,王爷自知……萧嗣业狼心狗肺背祖弃宗,做出通敌叛国这等不可饶恕之罪孽,吾恨不得手刃之!”
“然则事已至此,陛下业已自幼考量,吾等身为臣子,岂能不顾大局,不体恤君上,只为自己心中之善恶一抒胸臆,便将陛下至于无信之境地?”
“再者说了,无论如何,还望王爷三思而行,手下留情。”
他想了好几天,实在是没有什么弥补的法子,唯有低下头来恳求李愔,或许能有一丝机会。
但是说实话,对于这个家伙,他一点底都没有……
李愔本来也没想怎么样,开始的时候心中有气,想不通,不过后来自己琢磨琢磨,也就能体会李二掩盖真相颠倒黑白的用心。
他只是单纯的看萧家不顺眼,想给萧锐添堵……
更何况他将这件事捅出去,李二还不得抽死他?
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傻子才去干。
可萧锐不认为,他眼中李愔就是个二愣子,虽然才华能力都堪称惊才绝艳,但再是镶金描银的棒槌,那也还是棒槌……
棒槌做事,跟你讲道理么?
他不敢拿萧家的名誉去赌,所以哪怕心中再是憋屈、再是不愿,也不得不低下他兰陵萧氏高贵的头颅,低声下气的求和解。
李愔板着脸,一腔正气:“吾等男儿,立于天地之间,无惧万刃加身,只求问心无愧!”
“是非黑白,善恶曲直,自当勇于面对,萧嗣业之罪,固然是萧家之耻辱,难道不该知耻而后勇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