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玛嬷放心,”康熙忍不住开口:“迪娜是个单纯的人,朕会好好待她的。”
太皇太后没说自己信没信,只是闭了闭眼,又提起另一个话题。
“玄烨,孝昭已经走了这么久,你要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啊!”
康熙沉默了一下:“皇玛嬷的意思是?”
太皇太后喘了口气,说:“长春宫淑贵妃完颜氏,端秀慧谨,温顺柔勉,诞育子嗣有功,掌管后宫多年从未有人有怨言,堪为皇贵妃!”
康熙看着太皇太后,许久后才微微点了一下头。
太皇太后彻底放心了,便沉沉昏睡了过去。
乾清宫,南书房
康熙看着书案上的一道圣旨。
那便是封明媚为皇贵妃的圣旨。
康熙看着那道圣旨,许久后,把圣旨卷了起来,收进了书案下的格子里。
“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沉默的想。
又过了几天,太皇太后病的更厉害,后宫妃嫔要轮流侍疾。
太皇太后撑着身子起来写了一份旨意,佟贵妃身子未好,淑贵妃产后还没恢复,不用侍疾。
但太皇太后说不用侍疾,明媚不能不来,只能每天来坐一坐,不管太皇太后醒没醒,坐够大半个时辰就走,然后又让春雨做出她每天晚上抄经的样子。
康熙依然不去长春宫,但没人敢说什么,因为康熙也不去其他人的宫殿,侍了一次寝的马贵人刚热切了几天,眼瞧着康熙没有别的动作,又冷清了下来。
康熙也在慈宁宫侍奉,每天只在辰时到乾清宫听政,早朝结束后就立刻返回慈宁宫,甚至亲自查看医书,为太皇太后熬药,昼夜在太皇太后床边席地而坐,衣不解带,并传谕内阁“非紧要事,勿得奏文”。
又过了两天,康熙甚至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台,祷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的生命,增延太皇太后的寿数。
十二月月末,太皇太后崩逝,享年七十五岁。
这时候就连佟贵妃都让人扶着出来,明媚就算再懒得动也只能画了一个病妆带着一脸苍白的唇色扶着春雨的手来到慈宁宫。
康熙给太皇太后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
根据太皇太后的遗愿,太皇太后的灵柩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把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山下,停灵其中。
太皇太后的丧事从26年的年末一直忙到27年的年中,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才算过去。
丧事过后,满蒙汉八旗三年内除非特殊情况不得嫁娶(如果遇到家里老人快去世,想要看儿孙结婚可以上书申请结婚),康熙身为皇帝为太皇太后守孝三个月,三个月不食肉食不入后宫。
明媚等后宫妃嫔自然也要有样学样,除了孩子们只用一个月不吃肉以外其余妃嫔都摘掉了自己的金银首饰穿的素净食素食日日为太皇太后祈祷抄经。
明媚这些年山珍海味吃惯了,一下子让断了肉食还真有些想念,于是明媚就想了个法子,把好几种菌菇切的碎碎的洗净后用香油好好炒熬一遍,又炒了碎香椿进去做了香椿菌菇臊子,无论是夹饼子还是拌面拌饭都是一绝,再放点辣子,香掉人的舌头。
就在明媚琢磨着吃点什么不违反规定的东西的时候,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郭琇弹劾了当朝大学士明珠。
明媚依稀记得有这件事,但具体过程记不清了,只记得惠妃也比较紧张,这段时间门都没敢出。
最后,明珠的大学士职位被免去,其余同党大学士一并革职。
一时间赫赫威名的明珠党树倒胡孙散。
又过了一段时间,蒙古准格尔部葛尔丹攻破蒙喀尔喀克部。
同时,永寿宫温贵妃因为在太皇太后孝期穿了一件明紫色的衣服,被康熙训斥,还没有等来自己的贵妃册封礼就又被贬为了妃。
这件事明媚不想说什么,明媚自认为自己的眼神还是没问题的,明明温贵妃穿的是一件紫粉色的衣服,可康熙是皇上,康熙说是明紫色,就一定是明紫色。
况且在场的人也不多,也不会闲的没事往出说温贵妃其实穿的是紫粉色的衣服,所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原本的三贵妃又变成了两个贵妃。
很快,又到了27年的八,九月份,康熙吩咐下去,因为太皇太后的原因,下一届选秀挪到了康熙三十年举办。
同时,佟贵妃的身子越发的差了,连门也出不得,佟贵妃从家里接了一个庶妹进来照顾自己,没几天康熙在承乾宫临幸了这个庶妹,暂封佟庶妃,居于承乾宫偏殿。
又转眼间到了秋冬时节,但是后宫气氛依然很热闹——康熙宣布自己要第二次南巡了。
这次南巡,康熙打算查验河工,祭大禹陵。
康熙已经下旨让皇阿哥们开始准备了,这次去南浔康熙打算带上大阿哥、太子、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和六阿哥六个孩子去。
这下子,后宫又热闹了起来。
一共六个孩子,有两个是从明媚的肚子里出来的。
明媚不顾后宫那些或嫉妒或羡慕的眼神,只是让人给五阿哥和八阿哥准备东西。
迄今为止,康熙已经有整整一年没有踏入长春宫了。
依然是时不时让人送些东西过来,依然是经常让人来问修,但是二人好像在互相较劲,康熙也不来长春宫,明媚也不主动去乾清宫,除了一些必要场合,二人甚至不怎么见面。
现在理论上来说明媚还是后宫第一人,所以就算有人觉得明媚已经彻底失宠了,但依然不敢舞到明媚面前。
六阿哥到底也年纪大了些,有些事多多少少都懂了,但正因为他聪明,所以他只是被地理惩罚了几个乱嚼舌根子的宫女太监,表面上还是那个可可爱爱的小孩,依偎在明媚身边。
27年入冬,五阿哥和六阿哥兄弟俩一同进入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