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礼想的很明白,世家和皇权不能共存。
权力的主人只能有一个,皇权强大的时候,那就是皇帝说了算,皇权势微的时候,往往就是世家最活跃的时候。
本来世家可以对老朱低头,潜伏起来等到老朱死了再说,就和以前的王朝一样,打压世家的皇帝死了,新皇帝不如老皇帝,为了制衡朝堂的文官势力,一般都继续重用世家。
那个时候世家就可以继续繁荣,但老朱和以前的皇帝不一样,下手稳准狠,不对别的世家下手,偏偏选中了孔氏。
皇帝看上了孔氏的大娘子,虽然是他崔礼的意思,但还不是崔礼早就看出来老朱盯上孔氏了么?
孔氏到了杭州之后,皇帝没有打压,也没有召见,这便是不待见孔氏的信号。
孔氏在杭州歌舞升平,皇帝也不在乎,那就是在等孔氏犯错,毕竟身为圣人苗裔,没有一个正当理由突然下手抓人,实在是说不过去。
皇帝也需要对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
终于孔颖礼激怒了他,让他主动站出来帮皇帝对付孔氏。
此刻崔礼想想,这未必不在皇帝的算计之中。
这便是阳谋,老朱把自己应该展示的态度都展示出来,剩下便是看下面朝臣怎么做,他顺水推舟便是。
崔礼自己跳出来,主动建议老朱纳了孔氏大娘子,这便是毒计,也是顺了老朱的心思。
老朱盘算的计划就和春风化雨一样,慢慢的影响着大梁的朝臣们,他就像是一个耐心十足的猎人等待猎物,对于政治上的事情已经越发成熟。
对付文官是不能急躁的,越是急躁越是容易被文官反击,最好是让文官自己主动的靠过来。
老朱现在知道所为的帝王学,掌控的就是人心,厉害的皇帝可以轻易的把朝臣的心思玩弄在股掌之间。
其实老朱知道崔礼能懂自己的意思,而他也了解崔礼的打算。
孔氏一倒,天下世家就没有贵人一等的理论依据,也无法用孔子当招牌。
至于源自汉末的九品中正制,更是没有说服力,汉末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是世家的源头,但官制从来不算什么,世家都很清楚官制上的高贵都是随着朝代变化的,真正不变化的东西才能成为世家的基础。
世家等一看,学问是最好的基石,学问中的儒家是显学,那大家都遵守儒家的那一套。
有事没事就用圣人说事情。
老朱一招稳准狠,打在了世家的命脉上,随便你们武功高我直捣黄龙,抓住核心就是。
打掉孔氏的崇高威望,不光是能把孔子从神台来上拉下来,还能从世家手中把教育解释权拿回来。
现在便是老朱举办科举,这科举的答案还是掌握在世家手中。
尤其是身为圣人苗裔的孔氏。
没有孔子这个大神,老朱自己就可以随便解释论语,标准答案他说了算,以后学子考试就要按照他的思想来。
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老朱就可以说这话是用来说外都入侵。
敌人来打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很开心,因为我们要去弄死敌人所以开心,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将士的求战之心。
至于什么朋友来了我很开心,老朱就可以说那是错的,因为没有人会反对自己的声音。
这等教育解释权到手,他卖考卷都能发财,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他不香么?
不弄垮了孔氏,老朱要进行的教育改革就是一句空话,便是改革了最后也会回到老路。
任何一个穿越者想要在封建时代改革教育,第一个要打垮的就是儒学和孔氏。
何况孔氏大娘子据说还是一个高级知识,那滋味或许就和别的女子不一样。
从皇权的角度,老朱玩孔氏的女人,那是给孔氏面子,孔氏不能在解释教育,但也成了皇室亲戚,富贵还是少不了的。
处死孔氏这种事情还挺恐怖的,老朱没打算杀人,能弄垮孔氏就足够。
没有一个好名声的孔氏,老朱完全不担心,但有一个好名声的孔氏,老朱很不安。
老朱和崔礼说:“孔氏大娘子的事朕很重视,卿也知道朕的想法,你让朕下令捉拿孔氏,这……朕怕读书人造反啊!”
崔礼才不相信老朱的话,不就是想让自己背锅么,没问题,反正他来都来了,还提出了要抓孔氏的人,早就有心里准备。
老朱不想被议论,但他要出气啊。
他们世家都给皇帝送了女人,你孔氏凭啥不送。
你清高!
“臣以为,不管孔氏有没有勾结淮安王,既然有风声还是查一下比较好,有就改正,没有也证明了孔氏的清白,坊间流言不攻自破!”
你当真是会说话,这有和没有都被你说了。
不等老朱说话,崔礼又道:“给孔氏一些压力,孔氏大娘子说不定就自己来找陛下了!”
“好吧,既然是卿的意思,朕准了!”
可不是为了什么孔氏大娘子,是为了国家长久稳定。
崔礼得了老朱的授权,就让王忠厚调遣了一些锦衣卫和东厂太监,跟着他去孔氏抓人。
王忠厚见人走了就和老朱道:“陛下,这个崔大人当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莫须有这种罪名,老奴不知道应不应该写在起居录上!”
写上,等老朱百年之后,后代人写史书,一看起居录,这便是一段黑历史。
不写,这事情又发生过的,崔礼身为大臣,和皇帝的对话那是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
王忠厚当真为难。
老朱想想也很心塞,自己朝廷竟然出现了莫须有的罪名,孔氏被抓历史绕不过去了。
为了给以后的历史学家有点事情做,也好混口饭吃,老朱决定了:“今天朕没有见过崔礼,他做什么朕都不知道的,朕今日在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