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1年,建兴十九年。
距离诸葛亮病逝,已过了三四个月,大汉的官吏恢复了正常的办公。同时新的一年春耕的时节也到了,为了劝导官吏勤于农事,刘禅在田亩中亲耕,同行者还有众皇子。
清晨时分,刚下过春雨。望着绿意盎然的原野,刘禅感叹几声,对着太子刘璿说道:「一岁之时,在于春季。若废春耕,国税安出?百姓何所依?太子今后治事,当以春耕为上,不可忘也!」
「诺!」太子刘璿微微拱手,说道:「儿臣谨记,不敢相忘。」
大汉以往北伐出征,基本是春季之前的冬季出兵。在秋收之后,发动地方百姓出徭役,转运粮草,在冬季的那几个月之内,迅速的筹措到满足大军的所需的粮草。
入春时,发徭役的百姓归家春耕。到三月份,农事尚闲之际,再发一次小规模徭役,为大***运粮草。接着百姓归家,解决自家的夏收。
以上的描述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而言,却对执政者提出一个极高的要求。一般人根本玩不转,如果调度出现问题,产生了延期或者延时,便会极大的影响到地方上的春耕,而这便是政治能力的体现。
蜀汉北伐的成功,在后勤上一靠刘禅搞出新式耕法、蜀中犁等物增加亩产,二靠诸葛亮爆表的政治能力调度有序,从而才让大汉北伐期间少有缺粮之事的发生。
为什么到姜维时期,其被扣上穷兵黩武的帽子。归根到底还是诸葛亮遗留下的政治秩序被破坏,以及姜维不按农时的长期北伐。
如249年秋,北伐陇西;同年冬,再出陇右;253年春,北伐南安;254年夏,姜维北围襄武。255年夏秋,桃水大捷;256年夏,段谷大败;257年冬春时,攻关中。
而诸葛亮用兵,227年冬,北伐陇右;228年冬,陈仓不克;次年春,转攻武都、阴平二郡;231年冬,再伐陇右,卤城之战;234年春,北伐关中,军屯当地。
姜维虽长期跟随在诸葛亮身侧,但只得其表,而不得其质。军事归根到底在于后勤,后勤不支,强如诸葛亮打出了卤城之战,亦要引兵而退。
蜀汉后期,不按农时的兴兵北伐,徒废国力,致使百姓疾苦。加上国内老人政治以及二代政治的兴盛,彼时的蜀汉安能不亡。
且农业之重,不仅在封建社会,至今依然如此。其基辛格有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掌握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而谁掌握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
随着寒风吹过,刘禅紧了紧外袍,准备下地干活。不过却被太子拦住,其恭敬的说道:「父皇在外征战一年,颇是辛劳。还请父皇歇息,由儿臣为父皇下耕种。」
说着,刘璿就准备撸起袖子,卷起裤脚,下田勤勉耕种。
刘禅打量了几眼刘璿,笑着说道:「既然如此,今岁由你替父皇耕种。所收之粮,朕当亲尝。」
「诺!」刘璿应道。
身旁的廖立趁机吹捧道:「太子仁厚,恭孝博学,实乃我陛下之幸,亦是我大汉之幸。」
「不可过誉!」刘禅哈哈一笑,指了指在树下铺设的席桉,说道:「且坐,观二三子耕种。」
坐到席上,刘禅看着埋头耕种的刘璿,与廖立聊家常,说道:「太子日岁渐长,应当娶亲。然朕常年忙于军政之事,将其忘记。昨夜王夫人向朕提及,朕才想起为太子纳妃。今当观之,欲为太子妃者,当是不少。」
「敢问陛下,可有人选?」
刘禅端着茶盏,说道:「有中军师费祎之女、司隶校尉马良之女、故左将军马岱之女等,良人繁多,不知选何家女子,方可配我家太子。」
廖立
捋着胡须,说道:「太子母族无人,故太子妃之事,非同小可,关乎朝廷大事。如何抉择,还需观陛下之意。」
顿了顿,廖立说道:「不过臣窃以为太子妃人选,其门楣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适当即可。」
廖立说的话还是比较隐晦的,太子刘璿母族无人,其母王夫人歌姬出身,其叔父不过郡县官吏。因此太子妃的人选颇是重要,如果选择朝廷大臣之女,便会助长太子的权势,选择普通官吏之女,则是相反。
而他的门楣适当之语,便是认为太子妃的族人或是父辈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这样有利于朝局的问题。
廖立的意思,刘禅听出来了,放下茶盏,沉吟少许,说道:「我大汉将迁都于关中,太子妃出身关中颇是合适。故左将军马岱之女,出身左扶风茂陵,门楣恰当,贤良淑德,可为良配。」
廖立思量了少许,拱手称赞道:「陛下英明!」
如今马氏一族,自从马超死后,便由马岱为领军人物,其在军中的威望不小。而且马氏与皇族的关系也是紧密,马超之女便嫁给了刘禅的三弟刘理为妻。
嗯!四年前,一向体弱多病的刘理病死,马氏也成了寡妇。
因此按马氏的门楣来说,当是不低。不过马岱去世了,马氏也失去了最后的旗帜性人物,因此就在大汉国内其门楣也不能算高。这样的家庭对于太子来说既有帮助,也不会太过助长他的势力。
至于为何要担心助长太子的势力,也是简单。刘禅今年也才三十四岁左右,不看现在的身体状态,单看历史上的岁数,刘禅还有三十年的寿命。适当的控制太子势力,不是刘禅在忌惮自己的儿子,而是侧面的保护他。
如果娶费祎之女,费祎接下来可能是蒋琬之后的执政者,以费祎的心性难免不会飘。
要知道历史上,费祎与刘禅关系极佳,女儿是太子妃,儿子又娶公主。在成为执政者后,蜀汉在他治理下,国力往下坡滑去,并破坏了诸葛亮时期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
在刘禅这么多年的观察下来,也看透了费祎的为人。他能力可以,天赋过人,才智也高明,深晓为官之道,人缘极佳,长袖善舞。但论人品而言,他远不如诸葛亮,连蒋琬、姜维也都比不上。为了追求平衡,缺乏一种信念。
【鉴于大环境如此,
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费祎想成为第二个诸葛亮,然而却死于郭修之手。
总体而言,费祎是一位成熟且优秀的政治家,但却不是刘禅所满意的丞相。
刘禅感受着早春的寒风,问道:「公渊,近日以来尚书台情况如何?」
廖立沉吟少许,回答道:「启禀陛下,蒋尚书处事有方,杨度支虽有不满,偶有怨言,但亦是勤勉做事。」
顿了顿,廖立补充说道:「大司农李平(李严)、卫尉潘浚二人已病故。」
在诸葛亮病重之时,潘浚也患病了,但情况没那么严重,留在成都养病,拜封卫尉,以为荣养。但在收复湘州,诸葛亮去世后,潘浚或许又念及当初为孙权效力,杀害忠汉士人的往事,心中抑郁难舒,熬了一段时间,后脚也跟着诸葛亮过去了。
至于李平一直想着出山做事,但他自己除了指望刘禅外,也就指望诸葛亮能委任自己。但诸葛亮去世后,他知道刘禅肯定不会让他担任要职,心结难舒之下,也在近日病逝了。
至于刘禅为何不会让他担任要职,不难理解。李平乃是老刘留下的托孤大臣,地位不同与其他老人。如果出来任官,执掌实权,肯定是会破坏大汉国内政治环境,威胁蒋琬的执政地位。
「唉!」
刘禅叹了口气,现在的他经历了太多老臣的病故,已经没太多的伤感。也就对他们的病逝,惋惜一二。吐了口浊气,刘禅说道:「令二人子弟各承其爵,潘浚丧事,可由太子替朕出席。」
「诺!」
(今天状态不太好,差了点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