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凰哪里会知道,就短短的几吸功夫,符璃的脑海中竟转了这么多的东西。
符璃牵着她往摊位走去。
雅琴和另外两名女修各自选了中意的玉簪和步摇,正在给摊主付钱。感觉到旁边有人靠过来,视线随意一转就瞥见了两人。挑剔轻视的目光自上而下将锦凰和符璃打量了一番,随即脸上浮现出明显的不屑和鄙夷之色来。
锦凰和符璃两人刻意隐藏了气息,又是那样随意朴素的装扮,落在三人眼中直接就以为是普通的凡俗之人。
在这三人眼中,修真之人总是高出凡俗一等。虽然,他们曾经也是凡俗中人。
雅琴高昂着下颌,脸上快速浮现起嫌恶和傲慢之色,视线下睥着锦凰和符璃,从鼻腔中哼出一个鄙夷的音调,对另外两名女修发号施令道:“我们走吧!”然后转过身率先往外走去。
另外两名女修下颌骨紧了紧,各自眼底划过一丝阴郁和怨毒,转瞬即逝,随即立马声音讨好地应了声,纷纷追了上去。
自始至终,锦凰和符璃都不曾在意三人的姿态,更是没有将一丝一毫的目光投给三人,算是将她们忽略了个遍。
符璃拿起方才看中的芙蓉玉簪,明亮璀璨的灯光折射在细碎的绯色碎玉上,发出柔和的红光。淡雅之中难掩潋滟,潋滟之中又透着淡雅,竟然更胜于含苞欲放的真正花蕊。
他将玉簪放在锦凰头上比划,摊位后的摊主见买卖又上门来,立马堆起笑容卖力地鼓吹,“公子您可真有眼光,这芙蓉玉簪可是我们宝熠轩大师的得意之作,可不是别家可比。您瞧瞧,戴在夫人头上将夫人的容貌衬得多娇美!”
符璃抬起的手一顿,脸上浮起一丝尴尬。这是今日内第二次有人将两人当作是夫妇了。
在以往,他下山不是独自一人就是身后跟了多名沧阆弟子。现在这种情形从没有遇到过。
他十六岁筑基,之后就将容貌一直停留在二十四五的模样。如今锦凰也大了,亭亭玉立,娇俏可人。两人站在一起也难怪这摊贩会误会。
但他没有解释。在符璃心底,这些都不甚紧要,他们不在意便不用去管别人的闲言碎语。
他不说话,锦凰也没有说话。
初来峊州大陆的那一世,在她心底对符璃生出朦胧情意之时起,每次下凡俗总会有人误将两人当作是夫妇。那时,她还会在心底窃喜。可是如今,再也不会了!不在意,就不会有所谓!
“锦儿,这支簪子可喜欢?”不管摊贩的喋喋不休,符璃问道。
锦凰收敛思绪,白皙的脸庞微微仰起,鸦色的乌睫在眼下投下浅浅的剪影,浓色的眼瞳印出道旁万千灯火,折射出来的光芒比天际的繁星还要璀璨耀眼。她道:“师傅觉得好看吗?”说罢又补充了一句,“师傅喜欢的,锦儿也喜欢。”
符璃嘴角微微翘起,收回手又看了两眼玉簪,“为师觉得倒是与锦儿很是相配。锦儿再看看,还有没有喜欢的?”
他话将将说完,前方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喝彩声,中间夹杂着咿咿呀呀的吟唱声,断断续续,听的人不是很真切。
两人的目光不自觉被吸引了过去。那头又是响起一阵喝彩,场面好不热闹。
锦凰双目紧紧盯着那边看了一会儿,转过头看向符璃,眸光晶亮****,仿佛初生的小狸兽,“师傅,我们过去瞧瞧吧?”同时,左手抓住他宽大的袍袖晃了晃,语气撒娇而祈求。
她刚说完,远处又鼓起一阵喝彩声。
符璃无奈一笑,眼底晕起一丝宠溺,而后取出银钱迅速付给摊主,牵起她的手朝人潮走去。
周围,同样有不少被喧哗声吸引过来的行人从四面八方围拢过去,人潮一层又一层。两人走过去的时候,人墙已经围了五六层。乌压压的尽是人头,根本看不清里头的情形,周围的喝彩声倒是一浪高过一浪。
锦凰脸上盛满了好奇,踮着脚尖伸长脖子想要往里头挤。符璃瞧她的模样,又是一阵无奈和好笑。他嘴角微微翘起,周身散发出若有若无的威势。
拥挤的人群不明所以,只感觉无形的压迫之感从身后倾轧而来,身体本能地往侧边避让,如此就空出了一条窄窄的通道,符璃牵着锦凰毫不费力地穿了过去。
咿咿呀呀的吟唱声越发清晰,嗓音缠绵婉转,如泣如诉,似透着无限离愁别恨,让人闻之悲切听之流泪。
两人走到前面才看清,原来被人墙围拢在中央的是一座搭建简易的高台。只见高台上此时站了三名衣着华美、妆容艳丽的戏子,咿咿呀呀的吟唱声正是从两人口中发出。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1)
缠绵悱恻的曲词竟然是前世有幸一闻的江南名曲,《鸳鸯扣》。
《鸳鸯扣》是根据前朝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一代名将梁鸿与夫人秦梁氏之间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台上吟唱的正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回,敌国以二十万敌军在北方压境,直逼都城。皇帝匆匆下诏,命梁鸿率三千铁骑先行开赴北境。此一幕便是梁鸿临危受命,急率铁骑赶赴北境,在城门口与秦梁氏含泪告别的场景。
扮演梁鸿的武生挥动大裘,狠心转头,快速跨上战马绝尘而去。留在原地的秦梁氏泪水漱漱,神色欲绝,右手抓着心口险些栽倒,幸亏身旁的婢女眼疾手快,及时将她扶住。
此时,白色纱幕之后,有婉婉袅音幽幽唱起,“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2)
声音缥缈虚无,薄如烟雾,仿佛一阵风来就能将它吹散。可似乎又清晰无比,一字一句都似乎钻进了在场诸人的耳中。
(1)引用《西厢记》;(2)引用《摸鱼儿?雁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