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自幼耳濡目染,颇承其父遗风。
能诗能文,博览经史,
更是精通儒家经典。
一手书法,尽得家父真传,工草隶。
十八岁时,考中进士!
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县尉。
房玄龄听着,云墨将自己年少时期的事情娓娓道来。
往事历历在目,让房玄龄也是唏嘘不已。
身边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看房玄龄的表情,便知道,公子所言句句属实啊!
这云公子真乃神人也!
云墨的话还在继续: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
房玄龄于渭北投靠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一位爱才惜才之人,很快他便发现了房玄龄身上的才华。
从此李世民每次出征,都会将房玄龄带在左右。
任命房玄龄,为秦王府记室参军。
为报秦王知遇之恩,房玄龄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晚睡早起,从未懈怠。
每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军中众人都会收罗奇珍异宝,甚至是美女丫鬟。
只有房玄龄首先收拢人才,将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之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与他们用心交谈,成为朋友,劝他们共同为秦王效力!
击破王世充后,房玄龄举荐张亮给秦王,告诉秦王张亮,倜傥有智谋。
李世民听从了他的建议,任命张亮,为秦王府车骑将军。
才思敏捷的薛收,可倚大事的李大亮。
都是房玄龄亲自举荐给秦王的。
这里不得不重点提一个人。
聪明识达,王佐之才的杜如晦,也是房玄龄举荐给秦王的。
后来二人成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这些暂且不提了。
武德九年。
秦王府受到的排挤,越来越严重。
众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三人亲手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说到这里,云墨长叹一口气,然后抬起头来,说道。
“同学们,若是玄武门之变失败,秦王或许不会死。”
“可是,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绝对不可能活。”
“当时他们都有家室,都有夫人和孩子,一旦失败,面临的是满门抄斩的局面。”
“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的支持和劝说秦王,最终策划了玄武门之变!”
“又是什么?让他们甘愿冒着被灭族的危险,进行最后的殊死一搏!”
“虎子,你告诉师长,你现在的想法。”
云墨伸手一直,前排的一位少年郎。
虎子站起身来,开口回答道。
“师长,虎子以为是一种精神支持着他们,就像师长讲的子路的故事一样,君子死,冠不免。虎子以为,若是万一失败了,房相他们心中亦无憾!”
“坐下吧!”
云墨伸手示意虎子坐下。
“张森,你来说下你的看法。”
云墨再次伸手指向一位少年。
张森起身开口回答道。
“师长,学生以为,这是秦王和房相他们多年谋事所形成的信任,好比师长所讲的管鲍之交,虽然学生比喻又些欠妥,可是若没有秦王对房相他们的信任,也没有房相等人,不顾生死,来策划最终的玄武门之变。”
云墨闻言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很好,坐下吧!”
“同学们,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举手发言!”
云墨话音落地,学堂里一双双小手,便举了起来。
“师长,学生以为,是师长讲过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退缩,懦弱。只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胜利就在眼前!”
…………
听着一位位少年郎便踊跃发言。
听着他们略显稚嫩的声音,却能有许多成年人,都没有的智慧和见解!
房玄龄,眼睛湿润了。八壹中文網
杜如晦,眼睛湿润了。
长孙无忌的眼睛也湿润了。
长孙皇后更是紧紧握住了长乐的手。
小丫头激动的眼泪汪汪的。
此时她多想骄傲的大喊一声,你们口中的秦王,就是乐乐的父皇。
可是,她不能喊!
不能!
房玄龄看着一个个站起身来的少年郎。
听着他们自己心中的看法和见解。
毫无疑问,这些少年郎的知识和见解,都是来自于云公子所授。
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啊!
几年或者十年以后,这些少年郎,必定会成为栋梁之材。
大唐,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啊!
房玄龄,也明白为何陛下会煞费苦心的,让三位将军请云公子出山。
紧接着又让他们三人前来云家庄。
云公子已经答应了。
想到这里,房玄龄是双眼火热。
整个人都感觉,年轻了起来。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是满脸喜悦的聆听少年们的见解。
刚刚云墨一番话,差点让他们失态,听了孩子们的发言,心里顿时通畅了许多。
学堂里终于安静了下来。
云墨突然抬头看着后排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
微笑着开口询问道。
“杜相,长孙尚书,还需要讲讲你们各自的故事吗?”
唰!
云墨伸手落地,整个学堂的少年,全部齐齐转过头去。
直到现在,他们才发现,后排竟然坐着三位陌生人。
刚刚师长称其为杜相和长孙尚书。
毫无疑问站起身来的是,宰相杜如晦和长孙无忌。
而那位坐着的,便是刚刚师长讲过的宰相房玄龄。
“云公子,无需再讲了,克明心悦诚服!”
“云公子,辅机也是心悦诚服!”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都抱拳施礼说道。
房玄龄,已经被公子把祖上三代都详解了一遍。
他们二人的过往,毫无疑问公子也是肯定知道的。
再则说了,唯一值得他们自豪的事情,刚刚公子已经讲过了,而且也提到了他们的名讳。
若是再细数他们的过往,属实没有必要了。
云墨闻言微笑着点点头,说道。
“同学们,都转过头来。”
少年们闻言,立即齐齐转过头,面对云墨。
“既然如此,师长就长话短说。”
“上次三位大将军前来,师长并没有提及玄武门之变一事,师长,也知道你们心中肯定有所惑,为何今日师长会提及此事。”
“师长,告诉你们,三位将军虽然也是领兵打仗,浴血沙场的英雄。可是,若没有房相,杜相和长孙尚书的运筹帷幄,玄武门之变,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这也是师长,一直叮嘱你们要好好学习的原因所在,谋略和胆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秦王有幸,身边有多位大将军随他身经百战。”
“可是,像房相,杜相和长孙尚书,这样的谋士太少了,偌大的秦王府也不过十八学士,而这十八学士,几乎囊进了天下英才。”
“当然,文人稀少,谋士急缺。这也是由这个时代所造成的,知识和财富都掌握在少数世家手中。”
“像你们这样的少年,除了达官权贵世家子弟和官宦之家以外,能够读书识字的,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即便是有了科举,而那些百姓子弟,却不得不像世家低头,没有办法啊,没有书籍,即便是再聪慧也是瞎子摸象,甚至于没有拜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
宰相房玄龄沉默了,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沉默了。
长孙皇后也深深的低下头。
云墨所言,字字句句,敲打着他们的心坎。
事实确实如此,想要改变,何其艰难。
“可是,即便如此,师长从未懈怠过对你们的授课,也一直叮嘱你们要努力学习。”
“因为师长知道,历时的车轮一直在滚滚前进,未来,许多事情都会改变的。”
“房相,杜相,长孙尚书,您们说,是不是这样?”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都站起身来。
“公子言之有理,未来一切肯定会改变的,而且只会越变越好。老夫觉得,这些少年,都很不错。也都是公子教导有方的结果。”
宰相房玄龄的话,让学堂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少年们热烈的掌声中,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一起离开了学堂。
“公子,听君一席课,胜读十年书啊!”
“房相缪赞了,云墨只是随性而发,授课从来不带书籍。”
房玄龄闻言哈哈大笑起来。
“老夫倒是觉得,公子这随性而发,比那些古板的书本,有意思多了。”
众人一起回到云墨的房间。
一边饮茶一边愉快的聊天。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对这茶水,简直是爱不释口。
一杯接着一杯,根本停不下来。
没办法,这茶水的味道,实在是太好了。
他们已经决定了,回府,就把各自府中的茶叶,全部统统扔掉。
那根本就不是人喝的玩意。
茶水喝多了,后果也就言重了。
三人不得不轮流去茅厕排毒。
一个个神色匆匆而去,然后精神焕发的返回。
即便如此,也难以阻挡手中茶杯里,茶水的诱惑。
对此,长乐只能坐在火炉旁,抿嘴偷笑。
云雀和长孙皇后,带着小青和小红,全部去厨房帮忙了。
贵客来临,自然要盛情款待一番。
“房相,杜相,长孙尚书。刚刚忘记叮嘱你们,学院的位置距离长安城不可太近,也不可太远,有山有水还有田,才是最好的。”
听了云墨的话,房玄龄三人齐齐点头答应下来。
“公子,尽管放心,吾等启奏陛下以后,陛下一定会按照公子的意思,尽快把学院建好的。”
很快,全猪宴便开始一道道的被小青和小红,端到桌子上来。
猪肉,在定兴酒楼开业前。长安城内,几乎是没人吃的。
因为,实在是太难以下咽了。
也只有长安城外的百姓们,才会偶尔食用。
可是,定兴酒楼的红烧肉,彻底让长安城的市民,改变了对猪的看法。
虽然长安城的猪肉,依然还是像以前那样难吃。
可是,定兴酒楼的红烧肉,让人们知道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个世上,还有另外一种猪!
满屋子的肉香,让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彻底陷入了肉的海洋。
福伯抱过来一坛好酒。
撕开封泥,便开始大碗倒酒。
“红烧肉和红焖猪肘子来喽,这可是若兰姐姐的拿手好菜。现在花婶都要自愧不如了。”
云雀端着托盘走进房间。
长孙皇后微笑着跟着一起进来,手里则有两盘青菜。
众人围桌而坐。
云墨端起酒碗。
“房相,杜相,长孙尚书。来,共饮一杯!”
“好,共饮一杯!吾等感谢公子的盛情款待。”
放下酒碗,云墨招呼一声。
众人便开始抄起来竹筷,对准各自的目标,展开了猪肉歼灭战。
只见竹筷飞舞的令人眼花缭乱。
一盘盘红烧肉,蒸肉,水煮肉片,爆炒猪肝,小葱拌猪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钻进众人的口中。
辣炒肥肠,更是让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吃的爱不释口。
入口辛辣,满嘴流油,嚼而不烂,回味悠长。
三人,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猪身上的那块肉?
想不明白,就干脆不想了。
今日难得有这么好的口福。
吃就一个字。
那就大吃一次!
“公子,老夫还有一事相求。”
酒足饭饱之后,宰相房玄龄开口说道。
“房相,无需客气,只要是我能办到的,自然尽力而为!”
房玄龄闻言点点头,说道。
“公子所说的以工代赈,挖渠引水,确实是抗旱救灾最好的办法,如今整个关中之地,百姓们都在积极响应陛下的布告,辅机更是拿出了粮食,为挖渠的百姓解决口粮问题。”
“按照眼下的进度,不出意外,在旱情来临前,关中会有充沛的蓄水,老夫先替关中百万百姓,谢过公子。”
房玄龄话音落地,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齐齐抱拳施礼道谢。
云墨坦然的,接受了三人的谢意。
方法是自己提供出去的,也确实是造福万户千家的。
“公子,既然关中旱灾可以预防,那江南水患,还请公子再给指条明路!”
长孙皇后给房玄龄一个感激的眼神。
杜如晦和长孙无忌,则颇为期待的注视着云墨。
房玄龄此言,并不是陛下交代的。
可是,江南的百姓,也是大唐的百姓啊!
而且江南乃是富庶之地,每年上缴的稻米,占国库收入的一半左右。
更是盛产陶瓷和锦缎之地。
若是一旦水患严重,无论是对农业还是制造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云墨闻言站起身来,说道。
“房相,眼中有社稷,心中有百姓。实在是大唐之福,黎民之幸也!”
“水患说起来,比旱灾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更加严重。一场大的水患会让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水灾过后往往会有瘟疫,实在是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情。”
“可是,想要解决水患,眼下确实非常困难。”
听了云墨的话,房玄龄也站起身来,抱拳施礼说道。
“还请公子给予良策!”
“房相请坐,待云墨思索一番。”
云墨也和房玄龄一起坐下。
转头看向火炉旁的小丫头,说道。
“乐乐,把鹅毛笔拿来。”
“嗯。”
长乐公主微笑着将鹅毛笔取出,交到云墨手中。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看到公主殿下拿出的鹅毛笔,齐齐双眼火热起来。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宝物。
不过,眼下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等着公子献策。
云墨取来纸张,低头开始勾画起来。
江南水系居多。
真正的大江大湖,也是远超北方之地。
水是江南的福泽,也是江南的隐患。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古人数前年的时间。
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两千多年以后,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可是,都江堰只有一个。
它的成功之处,和那里的地形地貌是密切相关的。
并不是所有的水系和湖泊都适用。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云墨方才停笔。
“房相,纸张上,圈住之地,都是重点防范之地,不过这个工程量太大了,莫说一年,两年,即便是十年,二十年,按照现在的人力,也几乎没可能完成。”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若是朝廷一直持续不断的坚持下去,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当地官员的态度,未来水患造成的损失会越来越小。”
云墨将纸张递给房玄龄,话音落地,继续又奋笔疾书起来。
这一次,耗时颇短,云墨很快便止笔。
转身将鹅毛笔,还给了火炉旁的小丫头。
长乐公主接过鹅毛笔,给了云墨一个甜甜的微笑。
“房相,这是江南道水患治理方法,毕竟如今整个大唐南部,只有江南道人口最多,物产也最丰富。”
房玄龄激动的接过云墨递来的纸张。
在房相眼里,这那里是一张纸。
而是数以万计百姓的性命,和不可估量的粮食以及财富啊。
房玄龄低头往纸张上看去。
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精彩起来!
修围,浚河,置闸。
三者,乃是治理江南水患的根本之法。
所谓修围:便是修筑河堤和湖坝,今年水患来势汹汹,所有河堤和湖坝,需加高至少三尺以上,五尺为佳!
所谓浚河:便是清除淤泥。江南水道和湖泊,多年沉淀的淤泥,无形中抬高了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清除淤泥可降低水位。而淤泥则可以用来筑坝。
所谓置闸:则需要当地官员安排专人负责,根据水情,较妥善地解决了蓄与泄,挡与排,江与湖之间的紧密关连。
…………
房玄龄一口气看完,一副画卷,已经在他脑海里勾勒出来。
房相激动的站起身来,说道。
“老夫待江南百姓,谢公子大恩。”
“房相言重了,百姓要感谢天下有房相这样,心怀百姓的宰相。”
一老一少,二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