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美的这间画室,选的很凑巧,提问过林海文的那位象牙白姑娘,央美的林然,居然都在里头。??八?一中文w?w?w?.?8
几个人走进去的时候,有四五个人围着在画石膏,另外还有一些在创作自己的作品。
石膏头像是很希腊风格的,林海文看着水平很高,他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好歹也是美术家了,看得出来这跟工艺品是有差别的。后面听到陪同参观的高美老师介绍,才知道这居然是从博物馆里头借来的,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真迹。虽然不是米开朗琪罗那种级别的雕塑家作品,但水准也相当不错了。
这就是优势啊。
华国画油画的学生,基本上也都要画雕塑的,有些美院的考试题目就是这个。但谁也不会有机会画真迹,虽然差别不一定就是那么大,可是从感悟上肯定是有落差的,一点一点的落差积累起来,这落后的就不是一点两点的。
要不说油画还是西方艺术呢。
林海文略走了一圈,除了画石膏的,还有涂人体的,画立体主义的,各种颜色、形体,不少参观的画家,都看的连连点头。
象牙白姑娘画的是一瓶三色菊花,瓶子是彩瓷,上面枝蔓横生,画面非常饱满丰富。
算是这间画室里头十来个人里面,唯一一个使用古典主义技法的。
千里旱地,一棵独苗。
林海文站在她后面,看了十来分钟,突然她停了下来。
注意到后面站着个大师了?林海文一乐,想着怎么指点她一下。
不过他显然是搞错了,原来是她的“模特”被拿走了!是参观画家里头的一个,林海文记得他是个德国人,叫波尔,应该是没看见这边有人在画画。拿走了菊花之后,他从边上随手拿了几个道具,一个五边形的大红色木块,一个绿色的球,一个白色的圆筒,底下还拉了一块黄色天鹅绒放着。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注意一点,不仅仅是双眼,还有你们的心和思想所看到的,将它们表现出来。”波尔放好东西之后,阿尔图尔跟他身前的几个学生说道。
林海文眉头一皱。
欺负人呢这是要?
不过看着象牙白姑娘一脸小兴奋地凑过去看,他也只好闭嘴了,当事人都不急,他怎么急啊。本来他设想着,象牙白姑娘提出抗议,阿尔图尔一脸傲慢地拒绝了,此时周边的学生和参观画家,都纷纷压迫象牙白姑娘,指责她。正当她感到委屈的时候,林海文横空出世,为她主持正义,把那帮人打的落花流水——显然,是他脑补的太厉害了。
大家都是画家,还是比较有耐心的。
几个人一画就画了一个多小时,林海文看到的,反正正儿八经看到什么画什么的,一个也没有。
色块和形体的组合,非常古怪。
“岩浆、地球和光。这是我看到的东西,所以各位老师可以看到,在褐红色的背景下,这些形态各异地绿色螺旋线条,就代表着升腾的生命感,而画面上这些黄色的不规则斑块、线条,则是无处不在的太阳光线。”一位卷毛学生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
林海文瞅了瞅那几个木头道具和布料,又瞅瞅面前的画布——这孩子有病啊!妄想症,看来有成为大师的潜力。
自从古典主义落寞以来,大师们就越来越不正常,个个都有病了。
其他几个学生,也没好到哪里去,毕加索风格的,达利风格的,汤伯利风格的,反正怎么奇诡怎么来。
主题倒是相当的一致。
无非就是生命、活力、光等等这些。
“大家的表现力让我很震惊,”阿尔图尔面对学生们的时候,还是非常有范儿的:“大家的思维都丝毫没有被禁锢,天马行空,这是一切艺术诞生的基础。假若想象力死了,那么艺术也就死了。”
他说着的时候,就有人暗戳戳地来看林海文。
“呵呵,”林海文笑了笑:“想象力死了,人自然也就死了,人死了艺术当然也死了。儿啊,你说是不是?”
儿啊和阿尔图尔的前半段读音差不多,就是有点亲切了。
阿尔图尔瞥了他一眼,倒没有说什么。
林然也站在边上看,作为华国人,她自然听明白了林海文说的这俩字,就是有点不确定,他是在叫阿尔,还是儿啊。要是后者……
“我想并不是全都如此,有些人还活着,但他的想象力可能已经不存在了。”阿尔图尔在这次展览上,对林海文出这么多幺蛾子,也实在是不满意,或者说就是一肚子气啊,这时候可没有什么好话给林海文。
林海文一挑眉毛,他难得忍一忍,还有人蹬鼻子上脸了。
他抬脚走前两步,前面的人,不管是学生还是参观的画家,通通自两边让开,跟摩西分海似的,这就是威势啊。
走到那个卷毛的画前面。
“这位同学,你说这表现了岩浆、地球和光,我很奇怪的是,所有这些都是具体存在的事物,你可能都没有全部见过。却从一些木头块上联想到,并且表达在画布上,你不觉得这就像是诈骗犯么?”林海文点了点他的画:“你不知道岩浆是怎么样的,你却告诉别人,这一坨是岩浆,它还表现了磅礴的力量,它如何如何咆哮喧嚣……谁告诉你岩浆是这样的?你拿到外面去,你信不信别人可能会认为,你这幅画,红色大概是番茄酱,绿色的大概是菠菜味的通心粉,这些黄斑应该是还没有融化的芝士——这就是一盘不怎么样的意大利料理。”
林海文说的有点狠,卷毛的功底不是很深厚,如果是阿尔图尔,说实在的,色彩和形体确实是能够表现出诸如力量、热情这样的内涵来。但卷毛还做不到,他更多的其实是在模仿,应该是梵高和毕加索的信徒。
卷毛被批的有点晕头。
阿尔图尔则气的炸毛了,跟鹦鹉周边那一圈都竖起来了一样:“林海文,绘画是表现内心的艺术,而不是去服从于双眼看到的世界,这才是潮流,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落后观点,但做出如此攻击,只能让人对你的欣赏能力感到不屑一顾。”
“我如果欣赏这样的作品,才是对我鉴赏能力的侮辱。”
“……”阿尔图尔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被刚才放道具的波尔给拉住了:“林先生,那在你看来呢?把这些圆柱、圆球都分毫不差地移植在画布上,意义在哪里?”
“没有意义。”林海文一耸肩膀:“在画室里面画这些东西,唯一的用处就是磨炼基础,所以我完全不懂,你刚才把别人正在使用的花瓶道具拿开,放了这么一堆东西上来,意义在哪里。你们如此有想象力,又对欣赏者的双眼如此傲慢,你们应该只需要在脑子里自己想想就可以了,面对虚无,想象出一整个世界来,这才是你们想象力的终极阶段啊,人人都是创世神,无所无能,哦,太爽了。”
波尔看了一眼被他拿到边上的花瓶,寻找了一下,看到了象牙白姑娘的画架:“……呃,很抱歉。”
“没关系,没关系。”
阿尔图尔看着波尔居然道歉去了,忍不住了,继续轰林海文:“那在你看来,把那个花瓶复制在画布上,就值得画了?”
“你太浅薄了。”
“我,浅薄?”
林海文一脸的“你怎么能如此白目”,不管是华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能看得懂这个表情:“你居然认为绘画是复制,达芬奇复制了蒙娜丽莎。复制耶稣的最后一顿晚饭,拉斐尔复制了圣母玛利亚?你千万别是个基督徒,我很怕你会被钉在十字架上,当然,到那会儿,如果你有需求的话,我可以去给你复制一幅,留给后代。”
阿尔图尔还真是个天主教徒。
看他那个样子,有点想要上来揍林海文。
林海文晃了晃手腕:“华国功夫,想要试试么?”
阿尔图尔跃跃欲试地,但终究还是没敢上来,至于是怕华国功夫,还是丢不起那人,就不清楚了。
“好吧,好吧,林海文,这样,就那瓶花,她和他,”他指了指象牙白姑娘和卷毛,继续说道:“他们创作,而我们负责指导。三天,三天时间,让他们共同创作一幅作品,让大家看看,谁更为具有意义和价值,你敢么?如果时间不够,你可以要求更多,没关系,我们完全不在意。”
“听上去,你对你们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画,还很骄傲。”林海文撇撇嘴,他心里动了动,看向象牙白姑娘:“怎么样?你愿意么?就像在路边踩死一只蚂蚁一样,把他们给踩扁?愿意么?”
不得不说,这要是两个华国人,估计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可能未必敢于表现自己,尤其是这位女孩。
但老外确实很外向,象牙白姑娘,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点头了。
能够得到林海文手把手指导一幅作品,对于崇尚古典主义的她来说,堪称最美妙的礼物和馈赠,为什么不呢?
“好,那就这样。既然你已经认识到和我之间的差距,所以希望通过这两位学生来比较,我就成全你,给你一个机会。”
阿尔图尔这下被狠狠刺了一把——林海文的《飞天升佛图》卖出34o万美金。在身价上已经把阿尔图尔甩出了一个身位,毕竟他没有取得什么飞跃式的进展——又不是羚羊,动不动就是飞跃。只有林海文这种拥有作弊器的,才短短一两年就截然不同了。
这个数字,也是阿尔图尔最近抑郁的根源。按照他最初的脾气——如果林海文没有记错的话,当初他跟博努瓦第一次遭遇阿尔图尔的时候,就是这个傻缺找上门来的。
那才叫气势嚣张呢,今天前面那会儿,都算得上夹着尾巴了。
“……希望你不要只是嘴硬。”
“我哪里都很硬,可惜除了拳头之外,你就别想见识别的地方了,怎么样,拳头,要么?可以给你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享受哦。”
“……”
林海文现,除了无语的那帮人,女孩子比男孩子懂得还更多一点,一个一个羞答答地笑——笑妹啊,连这都懂,还羞答答呢。
斗嘴是斗不过的,但阿尔图尔有信心的是,卷毛一定会过那个女孩子的。
“我们走着瞧。”
“你不如说你一定会回来的,然后搜,飞到外太空去了。”林海文一顺嘴,把灰太狼的台词都说出来了,显然,阿尔图尔有点蒙,不太懂这个梗。
约战之后,两个人都熄火了,没再吵,参观也草草结束。
可能是在场的闲人太多。
林海文对阵阿尔图尔。
写实对阵抽象。
消息一下子就飞到了四面八方去了。
媒体对这些赌斗意向的东西,尤其感兴趣,输赢都有料。而且林海文毕竟刚刚才突破自己的身价纪录,即便在欧美舆论界,也还是有一些热度在的。
《太阳报》社会版给了四分之一个版本,其实也不得不如此,一般人连写实跟抽象的区别都分不开,更不知道目前是抽象派一统天下,自然是没法对这次赌斗产生兴趣的。因此报纸必须做一些背景介绍,然后再把两个人分别介绍,风格,国籍、身价、过节等等。
facebook上同样关注者云集。
而在华国国内,更多的人头一个想法是:林海文又在外面惹事了。
不能不这么想啊,林海文出国的机会很多,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总而言之,只要他出去了,就没有一次是不惹事的。这一回的动静虽然比不上在美国骂人那一次,但也相当可观了,数一数,欧洲的主流报纸,就都没有错过的。更何况,还有facebook之流的。
不能不这么想啊,林海文出国的机会很多,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总而言之,只要他出去了,就没有一次是不惹事的。这一回的动静虽然比不上在美国骂人那一次,但也相当可观了,数一数,欧洲的主流报纸,就都没有错过的。更何况,还有facebook之流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