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使者,顾名思义。朕是要让你去督促士子们读书,还有……盯着些各地的书院。”
刘义真此时正在两仪殿交代巢尚之前往两地的工作。
“寒门子弟读书,远不是开个书院,发个教材就行。”
读书的成本是一会事,但愿不愿意读书又是另外一回事。
哪怕再过两千年,有些父母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完书,而是希望其尽快的变成劳动力,更何况是现在?
只有让那些父母知道,他们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浅薄的,是糟蹋孩子的,才有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孩子送来读书,从而让寒门与世家的力量逆转。
这其中,又有什么比巢尚之这名状元带来的诱惑更大呢?
“这次你去河北还有河南当督学使者,必然要乘金车、着红袍、戴玉佩。同时朕也会让锦衣卫通知各州县的长官为你洗风接尘。”
还是那句话。
刘义真是俗人,长安的百姓是俗人,关外的百姓更是俗人!
钱财和权势,永远都是最好的榜样。
苏秦被秦王赶出秦国,后来佩戴六国相印的故事激励了几代读书人?现在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出现在关外,刘义真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巢尚之稍稍咽了口唾沫:“陛下,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不过!”
这种宣传怎么夸张都不为过。
要不是如今刘宋的国策是休养生息,刘义真都想亲自带着巢尚之出去转几圈,把巢尚之逼格加持满满。
“放心,天下士子见卿,怕是都会以卿为榜样,发愤读书。”
此外……
“这篇文章你可拿去作为孩童启蒙之物。”
巢尚之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篇韵律齐整的千字骈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刘义真交给巢尚之的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千字文》。
最早的千字文是由三国时期钟繇编篡的,只不过此文在西晋战火当中毁于一旦,后世已经没有踪迹。
东晋王羲之也编过一部千字文,不过王羲之书法虽然是顶级,诗文却差了些,所编篡的千字文质量不佳,并没有流传开来,早早被摒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这篇后世流传的千字文是梁武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子辈,而下令让当朝才子周兴嗣所作的文章。
通篇一千字,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平日里读书所用的字词也基本都被包含在其中,可谓是启蒙神器。
刘义真不是没有想过《三字经》这个比《千字文》更好用的启蒙读物,只是一写到“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的时候刘义真便放弃了。
他要的是启蒙读物,又不是《推背图》……
何况《千字文》这种文体偏向于骈文的,比之儒学色彩更重的《三字经》也更适合这个时代。
更好不意味着更适合,这玩意在刘义真很早的时候便知道了。
巢尚之翻看着这篇《千字文》,对刘义真的钦佩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这种上马能伐敌,下马能治国,平时还能写写文章的皇帝从哪找?
“朕会派几名御史和锦衣卫和你随行,剩下的。便全靠你了。”
巢尚之要去做的,是一件巨大的、艰苦的、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
是一件起步时间要以年、五年、十年来算的一件事,刘义真要想方方面面照顾到不太可能,只能是尽可能先保证巢尚之的安全。
“谢陛下隆恩。”
刘义真自己觉得对巢尚之的支持不重,但在巢尚之眼中已经是丰厚到无以复加。
有了名,有了人,有了器。
这样子还无法完成天子对他的气虚,巢尚之自己都想买块豆腐撞死算了。
“督学使者,顾名思义。朕是要让你去督促士子们读书,还有……盯着些各地的书院。”
刘义真此时正在两仪殿交代巢尚之前往两地的工作。
“寒门子弟读书,远不是开个书院,发个教材就行。”
读书的成本是一会事,但愿不愿意读书又是另外一回事。
哪怕再过两千年,有些父母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读完书,而是希望其尽快的变成劳动力,更何况是现在?
只有让那些父母知道,他们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浅薄的,是糟蹋孩子的,才有可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将孩子送来读书,从而让寒门与世家的力量逆转。
这其中,又有什么比巢尚之这名状元带来的诱惑更大呢?
“这次你去河北还有河南当督学使者,必然要乘金车、着红袍、戴玉佩。同时朕也会让锦衣卫通知各州县的长官为你洗风接尘。”
还是那句话。
刘义真是俗人,长安的百姓是俗人,关外的百姓更是俗人!
钱财和权势,永远都是最好的榜样。
苏秦被秦王赶出秦国,后来佩戴六国相印的故事激励了几代读书人?现在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出现在关外,刘义真就不信他们不动心。
巢尚之稍稍咽了口唾沫:“陛下,这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不过!”
这种宣传怎么夸张都不为过。
要不是如今刘宋的国策是休养生息,刘义真都想亲自带着巢尚之出去转几圈,把巢尚之的逼格加持的满满的。
“放心,天下士子见卿,怕是都会以卿为榜样,发愤读书。”
此外……
“这篇文章你可拿去作为孩童启蒙之物。”八壹中文網
巢尚之打开后,发现竟然是一篇韵律齐整的千字骈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刘义真交给巢尚之的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千字文》。
最早的千字文是由三国时期钟繇编篡的,只不过此文在西晋战火当中毁于一旦,后世已经没有踪迹。
东晋王羲之也编过一部千字文,不过王羲之书法虽然是顶级,诗文却差了些,所编篡千字文质量不佳,并没有流传开来,早早被摒弃。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这篇后世流传的千字文是梁武帝时期,梁武帝萧衍为了教育子辈,而下令让当朝才子周兴嗣所作的文章。
通篇一千字,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平日里读书所用的字词也基本都被包含在其中,可谓是启蒙神器。
刘义真不是没有想过《三字经》这个比《千字文》更好用的启蒙读物,只是一写到“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的时候刘义真便放弃了。
他要的是启蒙读物,又不是《推背图》……
何况《千字文》这种文体偏向于骈文的,比之儒学色彩更重的《三字经》也更适合这个时代。
更好不意味着更适合,这玩意在刘义真很早的时候便知道了。
巢尚之翻看着这篇《千字文》,对刘义真的钦佩再次上了一个台阶。
这种上马能伐敌,下马能治国,平时还能写写文章的皇帝从哪找?
“朕会派几名御史和锦衣卫和你随行,剩下的。便全靠你了。”
巢尚之要去做的,是一件巨大的、艰苦的、时间跨度很长的事情。
是一件起步时间要以年、五年、十年来算的一件事,刘义真要想方方面面照顾到不太可能,只能是尽可能先保证巢尚之的安全。
“谢陛下隆恩。”
刘义真自己觉得对巢尚之的支持不重,但在巢尚之眼中已经是丰厚到无以复加。
有了名,有了人,有了器。
这样子还无法完成天子对他的气虚,巢尚之自己都想买块豆腐撞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