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游乐园是什么...?”朱橚很是好奇的问向了朱朗。
这个时候,朱朗也是轻笑一声回答道:“游乐园呀...就是大人和孩子们一起游玩的地方,里面有很多游戏东西,比如跷跷板,滑滑梯,还有旋转木马,嗯...里面还可以将小吃,看剪纸、求药问医、占卜流年运势、买服装首饰...等等一起都融合进来。
反正就是将我大明最好玩的东西都给集中到游乐园中...!”
“游乐园...这有点像宋代的瓦舍呀。”朱棣首先将游乐园的中心思想给说了出来。
其实朱朗所谓的游乐园的构想,就是从宋代瓦舍延伸而来,不过,朱朗也加入了一些属于现代的一些东西,比如网红桥,就是那种一群人在桥上晃动桥,看谁会掉下来的节目。
还有过独木舟,攀爬,鬼屋等等...!
而宋代的瓦舍,也是很有特色的,前段时间不是播放了一部老秦主演的电视剧,那里的瓦舍真的什么也不算,真正在杭州的瓦舍,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娱乐项目。
我们今天能想到的很多表演可以说是一应俱全,比如:说唱、歌舞、杂剧、南戏、傀儡戏、器乐、百戏、相扑、驯兽、魔术、杂技、奕棋等。
而且这些大的门类里面还有一大堆的小门类,就说唱而言,里面就包含小说、讲史、杂扮、吟叫等等。
比如说讲史,在宋代时期的瓦子里面,经常出现的内容就包含三国演义的雏形,当时流传的故事就已经有了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等。所以水浒传里面的李逵就有一个情节是在瓦舍听戏,听别人讲到关云长刮骨疗毒那一段大喊了一声:“正是这个好男子。”
在勾栏瓦舍里面,除了语言艺术,还有杂技也非常多,比如舞枪弄剑这是传统项目,还有表演硬气功的,当时的硬气功表演还没有后世那么夸张,主要是劈砖开石之类的,而且大部分都是真功夫,当然也有弄虚作假的。
还有玩飞碟之类的表演也是非常的多,可以说这些民间艺人所创立的表演体系对于后世而言也是非常的有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最厉害的应该就是驯兽...驯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表演,当时宋代由于经常有海外贸易,所以驯兽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训练鹦鹉的,常见的还有训练狗,训练熊的,甚至还有训练大象的。
可以说我国的驯兽史也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来的更加的丰富,从宋代开始,我国的驯兽就已经闻名世界,来到开封的外国人都叹为观止,甚至有所谓的“蚂蚁斗阵”等已经失传的驯兽技巧在当时的东亚和中亚闻名。
《东京梦华录》记录了近十座,实际上肯定不止此数。
当时汴京的瓦子非常多,演出十分热闹,有名的就有新门瓦子、桑家瓦子、朱家桥瓦子、州西瓦子、保康门瓦子、州北瓦子等。
南宋迁都杭州后,一大批艺人也南下临安,瓦舍有增无减。《武林旧事》记录了南宋临安有瓦舍二十三座,甚至小县城、小市镇也有勾栏。
《梦梁录》《西湖老人繁盛录》上记载,当时临安最大的娱乐中心是北瓦,内有勾栏十三座,日夜表演各种个样的节目,每日有数千市民在此游乐休闲。
这也是为什么有一首诗叫做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严厉限制市民娱乐,导致城市娱乐业迅速衰落。
此时朱朗不说瓦舍,说了一个游乐园的新名词也是区分自己和瓦舍的区别。
不一会,朱朗还将自己设计的鬼屋拿出来给朱元璋看,就是为了区别瓦舍和游乐园的不同,朱元璋本来就喜欢朱朗,爱屋及乌,鬼屋的设施也是让朱元璋露出了好几次笑容。
随后,朱元璋就同意了朱朗建立游乐园的要求,朱元璋不允许娱乐,那是因为他感觉娱乐不好,但是如果朱元璋知道了这些娱乐可以给大明朝廷带来大量的财富,其实朱元璋也不会有这样抵触的心理了。
............................
朱元璋带着自己的一家人,在秦淮河边开垦了一片土地,这样可以修复自己家人之间的情感,虽然朱朗还不被朱家其他兄弟所待见,但是朱朗的能力,也让朱家兄弟们,对朱朗没有那么的排斥。
其中朱樉应该是最恨朱朗的,毕竟朱朗将朱樉的王妃给请到了水仙村,还有就是朱朗还将朱樉的侧妃邓乐儿的弟弟给宰了,现在邓乐儿也已经不是侧妃了,朱朗和卫国公邓家的关系很不好。八壹中文網
不过,即使朱樉对朱朗再多不爽,可是现在一起的时候,朱樉看到朱元璋,朱标对朱朗的态度,还有马皇后对朱朗的宠溺,朱樉就是蠢到家了,也很清楚的知道,朱朗不是自己能够触碰的。
所以朱樉对朱朗的仇恨也只能深深的埋在心中,并且朱樉可能还要求到朱朗...朱家一家在水仙村待了一天之后,朱元璋,朱标所不知道的是。
他们的大明现在正在发生一个很严重的事情。
大明的官道上,有三名衙役正坐在驴车上往一个名叫李家村的地方赶,就在前天的时候,有人举报说李家村可能藏这一名逃犯,这名逃犯是一名江洋大盗,白天喜欢化妆成货郎踩点。
要是你家被这个江洋大盗给盯上,他就会再你家墙脚上花一个三角形的记号,跟着晚上就来你家,一夜之间将你全家给屠杀干净,甚至连你家的孩子,这位汪洋大盗都不会放过。
也因为这样,这位江洋大盗,已经上了各大县海捕文书。
这古代的交通比较落后,也没有现代这样发达的通讯系统,所以古代的官府想要抓捕逃犯,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发下海捕文书。
古代所谓的海捕文书其实跟现代的通缉令作用一样,上面会记载一些逃犯的基本情况,比如姓名、年龄、籍贯等信息。除此之外,古代的这个通缉令上面还会有逃犯的互相,也就是““画影图形”,以便官民辨识和缉拿。
古代通缉令上的逃犯画像其实画的一点也不像,甚至跟逃犯的面貌有着天差地别。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个画师通常都是由县衙里的师爷或文书客串的,并不是每个县衙都能找到专门的画师,再加上只能通过口口描述的方式作画,以至于画出来的形象与真正的逃犯有着很大区别。
总之一句话,古代通缉令上的逃犯画像,基本上都是靠想象力画出来的。
那么,这样一来就很有意思了,既然古代通缉令画的一点也不像,那这个所谓的海捕文书真有那么管用吗?这能抓到逃犯吗?
其实,古代这个通缉令上的画像作用并不大,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海捕文书上面的这13个字。
有了这13个字,换成你也逃不掉,更没有人敢包庇逃犯。
哪十三个字?
“诏天下有能告杀人者,赏钱五万”...五万赏钱不低了,谁都想赚钱,还有就是古代的交通比较落后,人口流动性也很低,在这种情况之下,某个地方如果突然来了一个外地口音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当地人给认出来。如果说朝廷下发的海捕文书也发到了这个地方,那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外来人会不会是逃犯。
在这种情况下,甭管你是不是逃犯,都要先抓到官府去给你验明正身。只有证明你的真实身份之后,确实不是逃犯的才会被释放。这样虽然会抓错人,但是却不容易产生漏网之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