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十大太子,第六位】
【降生时间:公元619年,背景:初唐!降生地:长安、太极宫、承乾殿!】
李世民:承乾啊……
【公元619年,即武德二年,古都长安,太极宫、承乾殿中,你出生了!
你很幸运,幸运的降生到了隋末唐初这个英雄辈出,名臣如云,名将如雨的好时代,幸运的成为了你父王的嫡长子,既嫡且长,优势算是让你占完了。
但同时你也是不幸的,王朝初年,天下未定,礼崩乐坏,充斥着太多变数,这是个机遇与危险并存的时代啊!
睁开眼,眼中映照出男女两人的身影,男子英俊,女子温婉,他们便是你的父母,父为秦王李世民,母为秦王妃长孙氏。
你降生这个时间真的很好,此时大唐立国,你祖父李渊乃是开国之君,化李氏一姓之宗,为天下之主。
因你生于太极宫、承乾殿,索性便以承乾二字为你命名!当然,彼时的你哪里知道名字为何,不过是吃吃饭、睡睡觉,做个乖宝宝。
一年后,尚在襁褓中的你被祖父李渊下诏封为恒山王,嘛,皇家的条件就是如此朴实无华,年龄虽小,却已是王爵之尊。
你父王、母妃对此挺满意,累死累活打天下为的什么?为了万民苍生?自然有这个原因,但家族却当排在苍生前面,这是个人利益,没多少人会不在乎。
至于你,好吧,你个小屁孩儿哪懂什么是王爵?只能是眨巴着大眼睛,对此表示好奇。
如此,在秦王府度过了两年无忧无虑的生活后,你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外人,他叫长孙家庆,是你母妃的侄子,此刻起,是你的侍读。
24岁大汉竟为三岁奶娃侍读?你有些搞不懂,但你大受震撼,得亏手无奶瓶啊,不然就这情况,不得掉一次!
又是两年后,你的封号被你祖父改成了中山王,五岁的你没能明白,这封号换着有什么意思?
你自然不会明白,随着你父王的军功不断激增,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当朝太子的地位,势力倾轧,初现端倪。
几乎是你被改封为中山王的同年,你父王于虎牢关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一战封神,军中威望再次猛增。
当然,这跟你个五岁的小豆丁还是没多大关系,唯一和你有关的,只有你父王带回来的两个文士,陆德明、孔颖达。
这是两位儒学大师,被你父王任命为王府十八学士,暂时充任你的老师,教授你儒家经典。
小不丁,你惨了,愉快的童年一去不复返,至此刻起,老老实实埋头苦读《诗》《礼》吧,快乐~啪叽,没了!
也是在这同一年里,你的侍读长孙家庆的亲弟弟长孙祥成了你的中山王府功曹,唉~又多张嘴吃饭咯!
两年之后又两年……多,八岁的你厉害了,自中山王一跃而起,成为大唐王朝太子,原因嘛……你爹升级咯你晓得不?
你父王李世民,于玄武门手起刀落,干掉了你亲大伯和三叔,顺带继承了你大伯的太子位和你三婶。
当然,三婶不三婶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这个位置是真的香,于是,你父王在当了一段时间的太子后,果断选择继续升级,赶走老爹,自己当家做主,成了王朝二代目,由此,才有了你的太子尊位。
没办法,嫡长子三个字算是被你小子占全了,半点残汤剩饭都没给弟兄们留,再加上你父王,哦不,现在是你父皇和你母后对你非常喜欢,所以……万众瞩目,且枯燥乏味的太子生活就此开始了。
三年后,十一岁的你恭恭敬敬的把你老师李纲搀入宫中,虚心请教、礼数周全,倒不是你老师太老走不到路,而是,他脚伤了,走不了路。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嘞脚(jio)它非常非常重要,真的,不骗你。
又是一年春秋至,十二岁的你被你父皇强加了听讼之权,有意锻炼你的政治能力,所幸,有着东宫臣属帮忙,你完成得还不错。
再一年,十三岁的你行冠礼,嗯,帝王家嘛,总是不同于普通人家,所以,十三岁的你行冠礼,成人了。
同年,你病了,平素不信佛道两教的你父皇为你破天荒的找了道士,为你颂经祈福。
别说,经过道士的一番帮助,你还真就痊愈了,大喜之下,你父皇再召三千人出家,更修西华观、普光寺,减免囚犯罪行,为你祈福。
又一年后,你那闲不住的父皇外出溜达,但他不打算带你玩,所以把你扔在了都城,哦,说错了,那叫监国,权力很大。
又是一年后,咳,十五岁的你又病了,你父皇再次召佛道为你祈福,这波叫什么?这波你在疯狂给佛道两家刷业绩。
说也奇怪,和尚入宫祈福后不久,你又痊愈了,于是你父皇重赏和尚,同时,为了让你不那么辛苦,还特意准你不用读太多书,只要能和孔颖达聊聊历史就好。
对此,你没有借机放纵,而是更努力的学习,后来,你父皇临时起意让你试着写写治国策论。
你沉思片刻后,提笔刷刷写下三纸策论,内容异常丰富,你父皇乐坏了,专门跑朝堂上去炫耀:看,我儿子写的,厉害吧!
当然,也是这三纸策论让你父皇看出了你对百姓困苦的认识不足,于是专门令孔颖达撰写《孝经章句》让颜师古注解《汉书》
看完这些书后,你对你父皇大概只有一句话想说:老爹你不厚道,前面刚说我可以少读书的,转头就给我疯狂加作业,就问一句……过分不?
十七岁那年,你娶妻了,太子妃是秘书丞苏亶的长女苏氏,好大儿娶妻,你父皇特意大宴群臣,以示庆贺。
同年,你祖父李渊病逝,你父皇于是下令让你处理军国大事,他要专心当孝子,忙不开。
朝堂上,你听从谏言、处政果断,干得非常不错,由此,你得到了你父皇的信重,每次他外出溜达,都会让你监国。
时间迅速来到贞观十年,这一年,你十八岁,这一年,你母后长孙氏病重,忧心之下,你上书建议赦免囚徒,为母后祈福,却不想,这个建议让你母后驳了。
你坚持赦免囚徒,因为自你前两次得病却很快痊愈的经验来看,祈福无疑很靠谱,但关键你母后不信这个。
于是你把这个打算告诉了朝廷重臣房玄龄,于是乎,仅仅几天后,满朝大臣共同上书,请求大赦天下,当然,你母后还是没同意。
眼见这个不成功,你父皇决定另辟蹊径,下令重修寺庙三百九十多所,以此为你母后祈福。
没毛病,不让赦免囚徒,那修建寺庙总没问题吧?为长孙皇后祈福这事儿上,父子俩的意见空前统一,最最关键的是,两人是真的信。
可惜,夫妻之情也好,母子之情也罢,人寿有终,任谁也留不住,所以,长孙皇后还是病逝了,时年36岁。
两年后,你的嫡长子李厥诞生,皇孙诞育之喜,总算冲散了大半哀愁,这皇宫啊,也总算恢复了几分热闹。
同年,你再接再厉,召集朝臣及儒、释、道三教学士交流学术,交流很成功,大家都很开心,你的名声也由此遍传天下。
那段时间啊,当是你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你父皇宠你,母后爱你,妻儿俱全,加之太子地位牢固,复有何求呢?
只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