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穆槿柔都会在家里准备一桌美食,等顾醉回来一起吃,就好像是一种仪式,平日里他们没机会经常一起轻轻松松地吃顿饭,唯有周末的时候,才能有这个机会。
她如往常一样,一大早就去菜场买新鲜的食材,准备好了晚上再做。
可是今天她想买的食材附近的市场没有了,好在市场摊位上的老板们都很热情,给她指路了另一个更大的市场。
穆槿柔喜欢在市场买菜,不大喜欢去超市,她总觉得,市场的菜更新鲜,顾醉太累了,每天有那么多工作,她总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最好的照顾。
买到了必备的食材,穆槿柔拎着购物袋打道回府,可还未走出市场,就被人抓住了手腕。
“槿柔,真的是你!”
穆槿柔听到这声音,整个人都僵住了,她难以置信地扭头看去,神情凝滞。
明明那么多年没见了,可她的声音她还是能一下子听出来,她的面容也还是那样熟悉。
“小…小姨。”
饶是穆槿柔是心理学专家,也难以控制此时的情绪,谁都能看出来,她有多抵触。
高中时期,她的父母因为感情问题,互相折磨多年,最终扛不住情感的崩溃,双双自杀身亡。
她那样的年纪,既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又没有独自生活的本事,父亲是独子,爷爷奶奶都不在了,唯有小姨能收留她。
那一年外婆还在世,但住在老家,也不管事,她老人家原本的意思是,京城的房子给她留着,等她长大了也好有个家。
谁都知道,京城三环内的房子有多值钱。
外婆没能做主,姨父以那栋房子会是槿柔的伤心地为由,做主卖掉了。
姨父说,养一个孩子要花不少钱,而且她父母去世后,生意上有一些漏洞需要补上,也贴了不少钱进去,那栋房子卖掉以后,所剩无几了,堪堪能培养她到大学。
穆槿柔怎会不明白呢?姨父的意思是,那栋房子卖掉了,她也没钱拿。
寄人篱下的她又怎么敢反驳,她也只能将质疑统统咽下,其实她心里明白,她父母只是做小本生意的,怎么也不至于有太多外债,更何况不止房子的钱,工厂也转让给别人了,既然有人要,说明那工厂是赚钱的不是吗?
退一万步讲,哪怕不赚钱,也不至于要赔掉上千万。
没错,他们京城的那套房子,价值上千万,是套四室两厅的大户型,位置还是不错的。
京城的房子卖掉后,姨父的生意扩大了一倍,她都看在眼里。
穆槿柔无法计较太多,只能懂事地理解姨父。
她跟着小姨来到了江城,在这里遇到了顾醉,或许顾醉的出现,便是她人生中的救赎。
穆槿柔一度以为,她再也不会和他们见面了,没想到命运让她在这么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小姨。
小姨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她保养得宜,穿着打扮也比这市场内的大多数中年女人都要精致高贵。
看来这些年她过得很好。
其实小姨对她不错,至少不坏,只不过生活在姨父羽翼下的小姨,哪来的家庭地位,在那个家里,姨父一人说了算,大多时候,小姨都是沉默着、附和着、妥协着。
穆槿柔的手腕还被紧紧地握在对方手里,像是生怕她会消失一样,不肯松开分毫。
面前的中年女人眼泪汪汪,嘴唇哆嗦着开口:“槿柔,真的是你!”
穆槿柔收敛了抗拒的情绪,缓缓点头:“是我。”
她可以不主动拜见他们,但不能在碰面的时候,装作不认识他们,更何况这是她小姨,在她失去父母之后,给予过她亲情的人。
穆槿柔的小姨名胡芳怡,这些年她一直心中愧疚,本是不想打扰她的生活,便没主动联系过,没成想会在市场上碰到,她无法拒绝这神奇的缘分,只当是老天爷在指引她,没有过多犹豫,便出现在她面前了。
“槿柔,太好了,太好了!”
胡芳怡上上下下地打量穆槿柔,看她的穿着打扮,应当是过得不错。
穆槿柔身上穿的都是顾醉给她安排的,没有品牌,全部都是私人定制,她不喜奢华,但又架不住顾醉总是面面俱到。
顾醉那样的身份,习惯了那样的生活,她也不想让他为了她做出太大的改变,于是便听之任之了。
“槿柔,跟我回家吧,小姨有好多话想跟你说。”
许是多年不见,胡芳怡以为过去的都过去了,时间早就掩埋了一切,她像个没事人一样,热情地邀请穆槿柔。
穆槿柔犹豫再三,还是跟着胡芳怡回去了。
胡芳怡跟她说,今天周末,陈刚跟陈丽琳都在家。
陈刚是她姨父,陈丽琳是他们的女儿。
陈刚是做服装生意的,早几年在做批发,后来自己办了厂,生意越做越大。
虽说肯定比不上顾氏集团,但也算是有钱人家了。
穆槿柔跟他们几年没联系了,也不知道现在的情况。
她本来是开车来的,但架不住胡芳怡太热情,便把车停在市场,坐着她的车来到了陌生的小区。
这里并不是她之前住过的小区,看来他们已经换房子了。
胡芳怡开着一辆五六十万的宝马车,将车子停在一栋别墅的车库中。
这栋别墅自然没有她和顾醉那栋豪华,不过怎么说也是一栋别墅,她可以从这套房子看出来,他们的近况。
“陈刚,你看谁来了!”
胡芳怡一边招呼着穆槿柔换鞋,一边朝别墅里吆喝,陈刚闻声迎了上来,见到穆槿柔先是一愣,随即笑了起来。
“槿柔!真是你!哎呀,大姑娘了。”
穆槿柔拘束地朝陈刚弯腰行礼,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光是看他笑得那般和善,恐怕会以为他是个很慈祥的姨父吧。
陈刚面上总是笑呵呵的,内心却很现实,尤其碰到利益相关,恨不得只进不出。
当初他做主卖掉了他们京城的家,占据了所有的资金,扩大了自己的生意,却要求她连本带利地把培养她出国的钱以借款的方式偿还,她写了借条,按了手印,她永远忘不掉当时的她有多迷茫、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