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琅琊王氏,衍圣孔氏
琅琊王氏祖地内,衍圣公的后人孔鸿文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跟着王帆兄弟四人还有走在最前面的王氏掌舵人王襄一起迈入王氏的府门。
王氏对于衍圣公一脉的到来非常重视,花团锦簇,仪门大开。成百上千的学子跪倒在王氏祖地大门前的街道两侧,为的是一睹衍圣公后人的风采。
孔鸿文带着两个儿子在王襄的引领下,无比风光的进了王府。围观的百姓看的一愣一愣的,这是什么人?太守进王府都只能从侧门进,这不得是皇帝来了,王家才会拿出这么大的阵仗。
“哎呦,我当是王家娶媳妇呢。”
他的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远处的刘辩也跟着笑出声。
“陛下,冀州来报。杜预部已经奔袭河间,不日就能和郭淮汇合。”宋冉低声说道。
听到宋冉的话,刘辩收道:“不要误了时间就好,敦促他们抓紧结束战事,按预定计划布防。”
喝了口茶,刘辩继续说道:“算算日子,粤地的船队,应该已经到扬州了吧。”
宋冉说道:“按日子应该差不多了,朝歌来的军队也快要到预定地点了。”
听到这个消息,刘辩心情大好。把手里扒好皮的橘子塞到褒姒手里,笑着说道:“让我们在青州来一场规模盛大的围猎吧。”
琅琊王氏算得上是世家门阀最顶级的存在,千百年的积累,底蕴惊人。无论是在朝廷内的人脉,还是在青州境内的各种布局,一但王氏叛乱,不是那些寻常世家门阀能相提并论的。
如今在不调动边军的前提下,王氏已经有了让大汉朝廷正视他们的资格。捻灯房的碟子们探查,刘绍已经归顺了王氏。青州很多郡县的乡间都隐藏着王氏的军队,已经有很多这种武装力量开始向郡县城镇靠拢,王氏就要叛乱了。
接下来的几天,孔鸿文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在王家搭建的台子上,展示了衍圣公留下的文章和物件。引得士子们群情激荡,还有很多士子从各地向琅琊赶来。
王襄和王帆就在王氏祖地老屋内听着手下人多汇报,王正奇带着从泰山收编的叛军,一路走走停停,竟然掳掠了上万女人。
“粮饷都吃紧,这废物还掳这么多女人回来。”王帆愤怒的说道。
王襄也被气的够呛,王家好不容易拉来衍圣公一脉结盟,为的就是能吸引大量士
子来投。如今王正奇这一波操作,让天下人怎么看他们王家?
顺了顺气,王襄说道:“先把这些女人遣返回去,再把正奇带回来的金银珠宝换成粮食。”王襄继续说道:“让那个混账玩意去青州各郡县募集粮草军饷,别让他留在家里。”
王帆点头答应说道:“咱们手中掌握的人还是太少,即使东海和的军队投奔我们。咱们还是难以立足,要发动这些士子去散播朝廷残酷对待百姓的言论,宣传咱们琅琊王氏的仁义。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人起来反抗朝廷,我们也能从中获利。”
“你呀,还是看的不够远。得借着衍圣公的名号,把朝中能拉拢的大臣都拉拢过来。这些士大夫可是能提供巨大的助力,他们对于孔圣人可是尊崇的很啊。”王襄幽幽的说道。
“儿子这就去办,等到南方的武器一运到,就要着手准备加固城防,在各地驻军了。”王帆笑着说道。
王帆带着随从离开后,王正奇就跑到大厅跪在王襄面前:“爷爷,孙儿带回来那么多军士,怎么也算得上是有些功劳吧。为什么不让我带兵,而是让我去募集粮饷呢?”
王襄冷着脸说道:“你掳回来这么多女人,我们哪有地方安排?
再说了,真把这些女人带回来,世人该怎么看咱们王家?有谁会投奔我们呢?
都是些泼皮无赖之流为了金钱和女人投奔咱们,哪里能打的过大汉官军呢?”
听到王襄的训斥,王正奇沉着脸说道:“是孙儿考虑不周了,只想着为咱们王家多招募些士兵。孙儿这就把那些女人遣散,再去各郡县募集粮草军饷。”
“知道错了就改,下去吧。”
出了大厅,王正奇表情狰狞,呢喃着说道:“长房怎么做都对,我们三房怎么做都错。明明我立了大功,还这么打压我,就是怕我手里有了兵权风头会盖过长房。
不能就这么算了,我要借着这次募集粮饷来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否则日后王氏长房位高权重,恐怕我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这个念头在王正奇的心头挥之不去,他迫切的想要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他受够了这种低眉顺眼的日子。
“你的意思是说,王氏把他们掳来的女人遣散了?”听到宋冉的汇报,刘辩有些疑惑。
这王家是搞什么名堂?自己已经派人去解救这些女人了,结果王氏自己把人放了,险些让捻灯房的人暴露。
“看来王家是意识到这样会让他们名誉扫地,这王正奇真是个蠢货。”宋冉笑着说道。
这几日刘辩整天和褒姒腻在一起,精力充沛的他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文,就靠着他和宋冉以及捻灯房的谍子们,青州的布局已经逐渐完善。
朝歌来的军队已经在聊城休整,冀州南下的军队和郭淮的部队已经大破容夏的部队。
容夏和袁宏扬带着几千叛军从直沽南下,已经进了青州地界,如今占据不其和王氏遥相呼应。
这几日琅琊的街市上多了很多挎刀佩剑的人,捻灯房的谍子来报,这些人都是青州境内有些武力的游侠们,都是王氏招募的。
“朕就这么不得人心?朝廷的政令是错误的?”刘辨轻声念叨着。
坐在他对面的褒姒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起身来到他背后,给他按着肩膀。
拍了拍褒姒的手,刘辨让她坐下:“朕想要百姓日子好过些,想让寒门子弟有7平步青云的机会。世家门阀反对,朕能理解,可是百姓也跟着一起造反,这是什么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