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清想了想还是把打算给这位赵大叔说了,因为看他帮助那位刘大爷可以看出心地比较善良。
“不知道赵大叔有没有认识的门道?”沈诗清期待的眼神望向他。
赵贵一下子没反应过来,后面则是开始思索。
“让我想想,我倒是这一片的渔户我都认识,不过一般都没有船要出售的。”毕竟订做一艘船也是需要时间,价格也不便宜。
沈诗清也没催他,赵大叔的东西整理好了,许是快到了做晚饭的时候,顾客就多了起来。
沈诗清也帮着招呼客人,没想到居然还真的卖完了。
“又得对你道一声谢了。”赵贵真是感叹,这个小女娃那么能干,刚刚又是帮忙称重又是帮忙杀鱼,可真是辛苦了。
那他可得帮这个小姑娘找到船,这时突然脑子里想到了什么。
“小女娃还别说真,好像还真有一户人家要卖船,不过不在这里,需要去我家的隔壁的村。”
赵贵没瞎说,这还是刚刚才想起,隔壁村跟他一起打渔的孙德海因为女儿嫁到有钱人家去了。
有了钱,那闺女心疼自家亲爹,就让她爹把船给卖了,好好养老享福。
那老孙家的船可比他这个阔气多了,价格不肯降,前几天还听说还没卖出去。
“小女娃就是这样的情形,你看下如果你愿意看这天色已经晚了,到时候我带着你去我家住一晚,白天再带你去老孙家看船。”
赵贵但是很真心实意,就怕沈诗清有没有顾虑,毕竟就一个小女孩,再能干也年纪比较小。
将这个跟沈诗清说了,沈诗清觉得还是蛮好的,到时候让赵大叔出面,也免得麻烦。
“大叔我姓林家中排行老三,你叫我三娘就可以了。”沈诗清已经想好了,外面就以林三娘身份示人。
赵大叔的提议沈诗清也觉得可以,“赵大叔你还有没有要买的东西?”
赵大叔爽朗一笑,“能有什么要买的,大叔我天天来这讨生活,基本之前就买了。三娘就跟着我走吧。”
赵贵收拾起自己的东西,沈诗清也跟在后面帮忙,很快便走到岸边。
先把东西放在小船上,赵贵让沈诗清先上船。
“来的时候辛苦你了,回去你就坐好,大叔来。”赵贵将固定的绳索解开,放好,就直接将船往前一磕船就后退了。
接下来大叔就平稳地将船难道驶向归途,沈诗清不由得感叹专业的还是专业的。
傍晚很多以卖鱼为生的人和一些货船都出发了,一时间船上热闹极了,有互相问今天生意怎么样的,也有些吹牛胡诌的。
赵大叔则是想着在天黑之前到家,慢慢地便甩下了一些渔船。
水面的喧嚣慢慢远去,周围也从开阔的地方变成都是山林,傍晚的山林别有一番趣味。
途中赵大叔问道:“三娘有没有饿,船舱里有一些饼,还有一个炉子你看一下点燃那个木炭热一热。”
现在是水面比较平静,也能烧一点火,像平常为了省一些当钱,赵贵出门都是自己带干粮的。
到了饭点就热一热,也能省下一笔不小的数目,一年下来。
沈诗清闻言立马答道:“好嘞!”
一走进船舱虽然船舱比较矮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很多生活用品,沈诗清没有多看,就把炉子和烧饼拿了出来。
正在热饼的时候,沈诗清突然有了个想法:“赵大叔,光吃饼怎么够,不如我们就地取材来个烤鱼吧!”
赵大叔则有点不好意思:“平常我们家都是我家那个做的,我都是吃现成的。”一副幸福模样。
沈诗清看破不说破,“没事我来,刚好我包袱里有调料,刚在城里买的。”当然是从空间里拿出来的。
于是赵大叔兴致勃勃就带上他的工具开始打渔,虽然天色昏暗但是毕竟老把式了,很快就抓了一只鱼。
沈诗清就在岸边折了一根树枝,将鱼处理好涂上各种调料后就开始在烤鱼。
烤鱼时沈诗清实在是饿得慌就吃了热好的饼,没想到味道出奇的好。
“赵大叔现在我才知道为什么你每次出来都自带食物了,婶子这手艺我看比城里的吃食店也不差。”这可不是夸张,这个饼真的特别好吃。
要不是为了留着肚子吃烤鱼她起码要吃两三个。
赵大叔听着沈诗清这样夸,“哈哈,那等今晚到家让你见识你婶子做饭的手艺,不是我吹呀,准保你吃完了这顿就惦记下一顿。”
沈诗清那就很期待了,“大叔可是吊起三娘胃口了。”
就在这样便看看风景边享受微风,你一言我一语中,烤鱼也慢慢熟了,最开始就是闻到一股香味。
“这鱼居然这么想。”赵大叔自然知道鱼要去了腥味才好吃,但一般人家哪能每一次用那么多名贵的调料。
所以像他们打渔的基本也不喜欢吃鱼。
沈诗清之前烤的时候就把鱼分为了两份,直接递给赵大叔一份,自己吃另一份。
“大叔小心烫和鱼刺。”沈诗清看着赵大叔那狼吞虎咽状直接提醒道。
赵大叔则是大口吃肉,这鱼肉真够味,要是自己家也能做,就算鱼卖不出去自己做也蛮好。
沈诗清见状也没再说什么了,她慢慢倚靠坐在船舱边,腿部直接自然舒展。
手里串着烤鱼,边欣赏风景,边吃上一口鱼肉好不惬意,甚至让人不禁想躺在甲板上就这样以天为盖,让船顺着水流顺水而留。
沈诗清已经设想好了等买了船以后,也可以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去游玩一番,反正有空间什么都方便。
就这样夜幕慢慢降临,赵大叔将船停在一个小渡口,沈诗清也就立马起身下船。
现在已经是晚上,渡口有一些杂树,沈诗清还看到一些若隐若现的绿色,应该是萤火虫。
在现代只有童年的记忆里有萤火虫,很少见到真的,虽然这个渡口边萤火虫不多,但还是让她想起了童年的味道。
“三娘,这就是我们村,名为清水塘,人不是很多。”赵大叔向沈诗清介绍些,带着她往自己家的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