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后,一辆出租车停在壹号院门口,夏星瑶从出租车里下来。
能看出来她来得有点匆忙,就连背包都还在身上,连寝室都没有回。
夏星瑶看到陈红,扑过去给陈红来个爱的拥抱,又亲昵的抱住夏锦波的胳膊撒娇。
许扬发现无论顾妍冰也好,还是夏星瑶,她们都跟爸爸很亲近,也能看出夏锦波面对女儿时,眼里流露出的宠溺。
怪不得别人都说女儿是男人上辈子的情人,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啊。
不过也有例外,许扬从沈娜的父亲沈爱军眼里看不出任何溺爱。
沈娜在沈爱军的眼里就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落后农村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夏星瑶问许扬:“你们怎么不去家里呢?”
许扬:“我没钥匙。”
夏星瑶反应过来,她从包里拿出钥匙:“爸妈,我们回家,顺便带你们参观参观我们的新家。”
夏锦波看着闺女和许扬,忽然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这一幕就像多年以后,闺女和许扬结婚了,他和陈红来清城看望闺女,而闺女和许扬才是一家人,自己和陈红成为外人。
怅然若失的情绪弥漫在夏锦波心头,他意识到闺女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心里涌起一种悲伤和失落。
回到家后,夏星瑶给陈红介绍着家里的布局。
“妈,你看这个窗帘颜色怎么样?我亲自搭配的。”
“还有这个沙发颜色,你觉得跟墙面的壁纸风格搭不搭?”
陈红和夏锦波好奇的打量着房间的装修格局,面积不算大,也就140平方左右。
但是看起来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风格,有着现代简约的气息。
夏锦波看到厨房用具很全,问道:“你经常来这里住吗?”
夏星瑶:“不啊,就周末的时候来这里住一住。”
说完,她偷偷去看许扬,心里在想许扬有没有把他们之间的事情告诉父母呢?
实际上她和许扬不仅周末会来,有时只要身体想了,就会来壹号院,一起洗澡,一起拥吻。
他们从卫生间到主卧,有时候还会去客厅的沙发上。
夏星瑶不太想告诉父母这些私生活,因为这是她和许扬的隐私。
陈红也发现厨房的生活用具:“你在咱家连厨房都去得很少,现在会做饭吗?”
夏星瑶知道厨房用具都是许扬置办的,每次都是许扬下厨做饭,她到现在连砂锅和炒菜锅都还经常混用呢。
夏锦波可以猜到许扬和闺女已经在清城同居了,这里很有生活的气息。
许扬这狗东西下手是真快。
夏星瑶抱着陈红胳膊:“妈,我很少做饭,就是给自己煮个泡面,之所以买这些东西是觉得厨房空荡荡的不好看。”
陈红和夏锦波参观完家里,又顺便去主卧参观。
许扬悄悄把主卧的垃圾桶踢到旁边,垃圾桶里有他跟夏星瑶的直接证据,如果被发现的话,能当场社死。
他担心夏星瑶穿帮,提出去饭店吃饭。
陈红说道:“就不去外面吃了,我看家里厨具都全,我去买点食材咱们在家里吃吧。”
夏星瑶:“妈,你们坐飞机这么远来,还要做饭多累啊。”
陈红笑道:“我和你爸吃腻外面的饭菜,就在家随便吃点吧,你想吃什么?龙虾吗?还是鲍鱼?”
夏星瑶拗不过陈红,只好陪陈红去外面买菜。
家里就剩下夏锦波和许扬,许扬递给老夏一根烟。
夏锦波接过烟,他们来到阳台。
老夏跟许扬聊起公司的事:“许扬,我看最近支付通广告打得特别厉害,这其中有什么利润吗?”
许扬:“目前支付通还是亏损的阶段。”
夏锦波在夏星瑶的推荐下,也有注册支付通,还尝试在里面充过话费,除了这些,他也在一号店网购过,就当是支持许扬的事业。
可惜,网购体验看起来新奇,对夏锦波来说有点鸡肋。
比如他需要给公司员工配笔记本电脑,通过一号店下单,电脑运输过来需要十天的时间。
十天时间对于夏锦波来说太长了,他去数码商场半个小时就搞定了。
夏锦波把商业上的弊端告诉许扬。
许扬:“但是我们一号店的零售价格是远低于线下门店的,同样是正品带发票。”
夏锦波:“我觉得差个几百块钱不算什么大问题,如果是我的话还是愿意去线下购买,因为便捷,在网上购物要等那么久。”
许扬知道这是线下门店的优势,半天的时间就能解决客户的需求。
网购兴起是给那些普通人准备的,尤其是对价格敏感的普通人。
这个世上从来不缺乏对价格敏感的人,有人为了能买到便宜的土豆,宁可多跑几家菜市场去对比价格。
许扬把这套商业逻辑告诉夏锦波。
夏锦波还是不能理解,他劝说许扬:“我准备在清城布局房地产分公司,你要不要入股?到时候我们合伙拿几个楼盘,随随便便卖几栋楼就比你那个支付通的盈利强。”
现在普通民众对房地产的价格还没有那么敏感,像夏锦波这样的老板,早就通过每天晚7点的新闻联播察觉到端倪。
未来,国内将大力发展房地产产业,因为房地产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可以带动钢铁和水泥,还可以带动家居和建材市场,并且能解决廉价劳动力的就业。
许扬没想到夏锦波这次过来要会进军房地产项目。
他问起夏锦波的原因。
老夏说道:“未来除了北上广,我准备在各个省会城市布局房地产项目,这个利润是惊人的。”
许扬:“你怎么不去北上广呢?”
夏锦波叹气:“北上广那边的竞争太激烈了,现在手头没那么多资金,如果经营不善可能会破产。”
许扬想想也是,北上广那边的拿地价是以亿元为基础,夏锦波手里才几千万资产,就算银行放水,也不敢给他贷那么多。
比起一线城市,目前省会城市的房地产业务逐渐露出苗头,正是抄底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