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 > 第689章 与王守仁论周秦汉制度(上)

第689章 与王守仁论周秦汉制度(上)(1 / 1)

朱厚照对外卷了。

然后靠近大明首当其冲的一派政权,率先进入进化形态。

不管是归化国、钦化国,还是其他一些族群,也都不可避免趋向大明,然后完成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因为不分配,他们下场不言而喻。

而朱厚照,留足他们时间。

自己在国内折腾了一段时间生产结构调整,和西征物资的竞标、指导建设证券公司,开启股票化时代。

然后闲暇了,他一边教育孩子,一边看看古书。

看着看着,王守仁来了。

“学生参见陛下。”王守仁见完了朱厚照,递交了他的课业。

这已经是这些年的默契了。

王守仁有什么理解,什么想法,就会送来他的作业。

然后朱厚照看看,批改一下,觉得有问题探讨一下,没有问题就让王守仁自己去折腾。

不过,今天的作业发来,朱厚照看着沉默了好久。

“你在对朕二元对立看法,进行驳斥?”

朱厚照放下王守仁作业,有点头疼。

“陛下,近来地方上的情况,尤其是社会风气,开始变异了。”

王守仁解释道:“从上个月开始,都察院每日都能收到各种关于贪污受贿的举报。里头真真假假,但刨去假的,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收受了贿赂。

而这些收受的贿赂,绝大部分来自国家的债券。

他们拿到了钱,有的不敢花,有的想尽办法经过各种手段洗白。

被抓之后,进行盘问,许多人都说:陛下您这么有钱,分他们一点怎么了。

为陛下治国,岂能不分润一些?

无德之人充塞在官场之间,很多是奔着捞钱来的,只要钱捞够了,官龄一到,他们就带着官场中积累的人脉,经验去行商,或者套个手套,卖上信息,当个掮客,如此无往不利。”

朱厚照看懂了,王守仁并不是单纯给自己改课业的,而是对于现阶段的社会风气,有点束手无策了。

变化太快了。

似乎传统的儒家道德,没有办法拘束这种心思。

“近来呢,朕看了很多书。”朱厚照站起来,招呼王守仁往花园里走,两人一前一后,“比如,安阳那边破译了一些商代的甲骨文。还真别说,真的找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

就比如,商代执行的是基于巫术祭祀的恐怖统治。

和之前东北的长生天萨满很像,都是以恐怖、血祭、掠夺为主的统治手段。

所以,商对出了自己王公统治区域的部落,称之为方。

蜀方、鬼方、周方等等。

而周,最开始并不叫周,叫做羌方。

而羌方和姜氏,同源。

因此,姬姜本质是一个部族下的两个姓氏。

一个迁徙到了周原,就成了周方,一个仍然叫羌方。

但在商代的时候,为了反抗商代的恐怖统治,文王时周就与商交战,但战败了。

周文王,是因为与商国交战失利,而被俘虏。

商国统治阶级,保留了祭祀治下方国主君、继承人给天神的传统。

伯邑考被剁成肉酱的传说,估计是真的。

他很有可能是代替周文王而被商纣王祭祀给天神,毕竟有记载说,伯邑考带来很多宝贝来换周文王,所以文王值钱,但伯邑考不值钱,于是伯邑考被祭祀了。”

朱厚照平静的说着一些推测和传说。

“所以,商代的传统,为何没有在周代继续被传承?”朱厚照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一株桃树,随手摘掉一个多余的小青果,让一个枝丫上只有一个桃子。

王守仁思考了一下道:“难道是因为周公?”

朱厚照点了点头:“确实因为周公。周公之前,三监之乱,周公也是用了霹雳手段,平定了叛乱。该处理,该惩治的一个没少。微子启代替武庚成了宋公。

灭其国而不绝其祭祀,同时给商人留下了一个宋公作为念想,安抚了商代旧贵族人心,换来了东面的相对平和。

然后再把底层商人分给姬姓贵族,让他们去四方镇守,同时将土地封国。

并且规定一套礼制。

而这个礼制,朕这几天写了一个文章,你看看。”

朱厚照对后边说了一声,很快服侍的小太监拿来朱厚照的笔记本,朱厚照找到最新的几页,找到了自己随手写的信笔。

王守仁作揖接过,旋即看到文章名叫做《何为周制?何为秦制?》。

接着他往下看。

“周制本质是,用来取代商人恐怖血祭的手段,周公用‘礼乐祭祀’洗涤商人的恐怖统治,周礼也可以称呼初步脱离宗教范畴的宗教。

而秦制,其实是基于周公思想的逆练。

尊严,才是周制核心,而尊严是后世词语,那个时代,应该称呼为“德”。

商以神秘、恐怖的巫治国,纣王自己就是巫,称曰帝。

既然是神秘恐怖的治国方式,必然是将人的尊严,踩在脚下。

人无尊严,就会变得自卑、毫无幸福可言,于是哪怕是奴隶,也会癫狂。

奴隶是人类离开部落制的第一个制度,除了生产力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实力强悍的人专注打仗就好,为部落掠夺人口进行耕种生产,而他们不断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

但奴隶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思考。

宗教会令人麻木,但也会有人寻到星星背后的月亮。

因此,商人不得不通过屠杀、殉葬奴隶,来减少镇压成本。

如果不杀,会如西边古罗马国一般,底层奴隶不断造反,愈演愈烈,而职业军队死伤惨重,入不敷出,最后被奴隶反噬、侵蚀、内乱、分裂,乃至于灭亡于外族入侵。

而商之后的西周,本质属于奴隶制的延续阶段,只是因为有周礼和分封,外加商路的打通,让周王和诸侯意识到,只有协作治理,才是未来。

于是,野蛮求生之人,就是蛮夷。耕作富足之人,就是华夏。

华夷之辩,由此而起始。

周公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将尊严,用德这个字,表达出来了。

德。具体是什么含义,直到现在大家也都说不准。

周公制定周礼,敬天法祖,弱化巫术,人皇不再而自称天子,也是为了构筑绝地天通,以德充塞天、人之间,于是将非天即非人二元对立,让人和天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

有德之人,便是天人。

天人者,儒解曰圣贤、道曰仙人、佛曰觉者、景教曰原人、回教曰纯人、明教曰光明客……

而秦制逆练周制,将人打压为贱民黔首,以军功、利益、等级区划于人。

使之能人上,无能之人受尽压迫,强行统合资源,组建暴力战士,遂兼并六国于一。

但逆练是有后果的,皇帝之下,百姓之上,变得可以更易。

而制度上,中央集权与大地主之间,必然存在集权和分权的冲突。

秦不曾越过周制历史惯性,地方大地主阡陌纵横,六国遗老并不心服口服。

而此时,黔首困苦,秦皇却四处尽皆大兴土木,看起来在弱民,但本质是在为自己掘墓。

秦亡于傲,觉商君策无敌,却不知此时的黔首,和商代奴隶又有何不同?

毫无尊严的人,便会化作蛮夷。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于是,秦制打破的周制王侯皆贵庶之后的惯性,在大泽乡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彻底展露皇帝可换的缺点。

因此,儒术快速做出补充,并在文帝时,展开过一场著名讨论,若非前代秦皇无道暴虐,岂有高祖仗剑斩蛇,大汉岂有天命?

尤是此,儒学,成为了造反者必备器具。

历朝历代,除太祖以乞丐布衣之身,为求生存而不得不提剑上战场,经历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这才缔造大明伟业,将出现蛮夷化的华夏,再一次拉回正轨外,其余列代之君,有一个算一个,尽皆不忠者。

不过自秦一来,历代修修补补,以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将儒皮披在法骨之上,秦制、周制,于是变成了汉制。

传承至今。

汉制没有改变底层逻辑,只是用儒术充作润滑,以道德、大同、六艺、君子等内容勾动人心,让人有所尊严感觉。

再配合佛家,引入今生受苦,来生享福的观念,麻木人心。

一切,都是在尽可能延缓国家的衰颓。

直到科举留官大盛,世家也变成可以更易,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科举子弟,学好文与武,或与帝王家。

那么这个帝王何人,他们不在乎。

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荣华富贵。

因此,理学诞生了。

理学带来了浩然正气,却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僵化,配合不断修修补补的汉制,而出现的僵化。

如同巫蛊控制的躯壳,麻木而前行。

科举和理学结合之后产生的官员,委任一方返回乡里,一代人两代人或许还忆昔往日贫苦,与乡邻亲善。

可三代四代,自小脱离农田,不知疾苦,岂能与乡邻同心同感?

于是,我大明传承至今百五十年,堪堪完成历代土地的复耕,国中局势也开始出现世家大族崭露头角、皇权衰颓、民生趋弱,百姓开始毫无尊严的流浪。

流民渐起,汉制的巅峰期将过,国将不国。

唯有与民尊严、荣耀,才能解决汉制的最后一个缺口。”

朱厚照就写到了这里。

而王守仁看完,沉默,还是沉默。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秦:父皇,我真的只是监国 重生隋末定江山 娇女谋略 穿越晚清之报仇雪恨 红楼首辅 神级卡牌系统大唐最强店长 直播抗日之超级兵王 隋梁枭雄传 喜唐微微的薇 喜唐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