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吕布出了相府,方才展开刚刚貂蝉所赠绢布,只见上面字迹娟秀,写道:
“貂蝉虽非王司徒亲女,然待之如己出。自见将军,许侍箕帚,妾已生平愿足;谁想董相国起不良之心,纳妾于房。妾在深闺,闻将军之名,如雷贯耳,以为当世一人而已;谁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若将军尚怜貂蝉,妾倚门长望将军也!”
吕布看罢,怒火又起,翻身上马径直来到司徒府,王允得报急忙出迎,却见吕布直入堂上,怒喝道:“董卓欺我太甚,若不报此仇!吕布誓不为人!”
王允连忙问道:“温侯怒气为何如此之大?难道不曾见到貂蝉?”
听得王允如此说,吕布更加怒气勃发,将相府所见一一道来,王允闻知,不由得跺脚道:“不想太师竟会行如此苟且之事!温侯,请随老夫来!”
王允引吕布来到密室之中,开门见山地说道:“老夫本欲将貂蝉许配给将军,以成一段良缘佳话,没想到弄巧成拙。相国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成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
吕布闻言,大手猛然拍向面前的桌案,发出一声巨响,道:“兀那老贼,如此辱我,我定当杀此老贼,以泄我心头之恨!”
王允听了大惊失色,连忙起身来到吕布面前,捂住他的嘴低声说道:“温侯莫要胡说,要是被太师得知,恐怕老夫也会被连累啊!”
吕布一把就将王允甩开,怒道:“都到什么时候了,司徒居然还在畏惧董卓,若非我虎牢关血战十八路诸侯,威震天下,董卓怎能有机会出逃洛阳,迁都长安。
不思我往日之功,反倒任由李傕郭汜等鼠辈如此侮辱于我,今日又将貂蝉夺去,俗话说夺妻之恨不共戴天,这口恶气又怎能下咽!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今日正好结果了这老贼,也省得活得如此憋屈!”
王允没想到自己只是激了吕布几句,吕布便陷入了暴走状态,也不知道是因为积怨已久终于爆发,还是因为董卓将貂蝉据为己有触碰了吕布的逆鳞!
但就算吕布表现出了冲天怒火,王允出于谨慎还是小心试探道:“温侯莫要戏言,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啊!不如老夫再为温侯寻一绝色,就将貂蝉让与太师吧!”
“司徒大人!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吕布闻言,像是被彻底激怒了一样,大喝道:“貂蝉乃我吕布看中之人,岂是说让就让,更何况董卓老贼祸乱朝纲罪不容诛,司徒身为三朝老臣岂能坐视不管?这般贪生怕死,岂是人臣之道?”
王允被吕布一番话说得是真的惊到了,倒不是因为吕布的言语让他感到十分地羞愧,而是震惊于吕布怎么会说出这么不要脸的话来,而且这话说得是有理有据,要不是王允知道董卓每次欺压朝臣都有吕布在旁边助纣为虐的话,怕是会以为面前站着的吕布乃是大汉最最忠心的臣子!
难不成这吕布是真的迷恋上了貂蝉,连带着脑子都好使了不少,知道把他也绑上战船好多添几分胜算?
不管是什么原因,吕布现在的样子倒是正合乎王允的目的,又何必纠结于过程是怎样的呢?
“温侯恕罪,老夫方才之言,特相试耳!”王允对吕布连连拱手,循循善诱道:“温侯若当真愿匡扶汉室,为天下除此大害,实在是忠臣楷模也,日后定当青史传名,流芳百世。、汉祀不斩,皆温侯之赐也。八壹中文網
然而董贼势大,不可急切图之,请温侯暂息雷霆之怒,待老夫思得妙计,定能助温侯斩杀董贼,夺回貂蝉!”
听得王允这番话,吕布也渐渐冷静下来,知道王允所言俱是事实,董卓虽然逃入关中,但手下还有十几万西凉军,不是吕布本部的那几万并州嫡系可以抗衡的,为今之计,只能听从王允的话,徐徐图之了!
只是一想到今日貂蝉“心碎”的样子,吕布就恨不得手持方天画戟直接就将董卓的头颅斩下,丝毫不念昔日的父子之情!
……
却说吕布清晨闯入相府,与董卓产生冲突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李儒耳中。
自迁都长安以来,董卓自是建造郿坞贪图享乐,李儒却是不敢有半点地放松,坐镇长安一面监视百官的一举一动,防备这些人私下串联意图生变,一面派重兵把守函谷关,谨防关外诸侯来犯。
可以说董卓能够这么安安稳稳地在长安尽情享乐,甚至做起当皇帝的美梦,都是靠着李儒在背后费尽心机地支撑。
不过数月时间,李儒却像是老了十几岁一样,面上尽显疲惫之色,但好在汉室死忠们被死死按住不得寸动,天下诸侯似乎也畏惧关中之险,西凉军之悍勇不敢贸然来攻,总算是让李儒松了口气。
可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董卓和吕布却是发生了矛盾。
顾不上通报,李儒快步进入相府,却听下人回报道董卓今日不曾出府,只在后堂饮宴,想自己日夜谋划,为的就是关中安稳,西凉军势力无恙,可谁知董卓却如此享乐,李儒的心头不禁漫上一抹不忿。
而董卓正同貂蝉在后堂欣赏歌舞,也算是为今日“误会”貂蝉向她赔罪,貂蝉更是做出一副原谅董卓的样子,频频举杯,言笑晏晏,衣袖挥舞间香气弥漫,董卓不禁大喜,目光更是不离貂蝉左右,忽然听得下人禀告李儒求见,竟然生出不想见李儒之意。
“老夫身染疾恙,且让他退下,改日再见!来,美人!再同老夫饮上几杯!”
“主公若再如此下去,则关中早晚沦陷,我等亦死无葬身之地也!”
李儒铁青着面出现在堂前,见到董卓怀抱美人,衣衫不整的样子,心中更是没来由地产生一股愤懑之意,看向董卓,沉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