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允宸和嘉亲王商议计谋,完全没有背着苏禾。
苏禾对封允宸的这份信任很是感动,但是她也非常自觉,直接避开了。
如今是夏天,尸首很容易腐烂,虽说苏禾有办法可以让其多保存一些时日,但是宣平帝毕竟是九五至尊,死后不葬,是对其极大的不尊重,所以封允宸和嘉亲王商定,还是要让宣平帝先入皇陵。
当天午后,皇宫里便响起了丧钟。
皇宫里响丧钟,意味着是国丧,其钟只有皇上和太后驾崩,以及皇后薨后会响。
大家听到后,一个个都懵了。
宫女太监们第一反应是不是德淑皇后出事了,因为她在极其凶险的情况下诞下了十五皇子,身体虚弱得很。
而后宫中的好多嫔妃也是这么怀疑,都以为是永和宫那边出了事情。
但是与此同时,永和宫上下的慌乱程度不亚于任何一边。
德淑皇后强忍着腹部的疼痛坐了起来,准备下床,看着封允迪忙忙慌慌的跑了进来,急声问道:“允迪,刚刚响的是丧钟吗?宫里出了什么事了?你父皇呢?”
“母后,我已经派人过去问了,很快便有消息。”
封允迪其实也不明所以,她还以为刚刚她听错了,可是下人都在说那是丧钟,她连忙派人过去打探消息,但又担心德淑皇后的身体,便忙忙慌慌的跑了过来。
她口里安慰着德淑皇后,可是声音都是颤抖的,都响丧钟了,让她们怎么能够不慌?
封允迪派去的人很快回来,她进门的第一句话便是,“不好了,娘娘,皇上……皇上驾崩了。”
德淑皇后和封允迪闻言猛然瞪大眼睛,虽说刚刚听到丧钟响起,便猜到了什么,可是此刻亲耳听到,还是让她们不能接受。
德淑皇后连忙下床,“给本宫更衣。”
封允迪见状连忙过去扶住她,她既伤心听到这个消息,又担心着德淑皇后的身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大家都知道,德淑皇后如今连坐起来都极有可能牵扯到伤口,更何况下床走动了?
但是皇上驾崩,何等大事?
此刻没有一人敢站出来阻止德淑皇后!
下人很快备好了步撵,封允迪和大宫女一左一右的扶着德淑皇后往永和宫外走。
因为太过着急,德淑皇后都没有来得及绾发,直接穿好衣服便奔出去了。
一路上,好多人都在往帝寝殿那边赶,等她们到时,门外已经跪了好多人。
不过德淑皇后无暇理会,直接往里面走,没有人敢拦她。
但是当又有人想要跟进去的时候,便被拦在了外边。
封允迪扶着德淑皇后急匆匆的进入殿内,直奔大床,看到躺在床上的宣平帝,整个人猛然往后一倒,封允迪大惊,连忙拉紧她,封允宸也很快奔了过来扶稳德淑皇后,好在一个有惊无险。
此刻仪容体统之类的,德淑皇后通通将其抛于脑后,她直接奔过去,在触摸到宣平帝的手的那一瞬间,整个人差点儿崩溃了。
封允迪也是失声痛哭,苏禾本想让她们先发泄一会儿,可是看到德淑皇后腹部处沾有血迹,瞬间想到了定是伤口裂开了,因此连忙走过去扶德淑皇后,看着她那张苍白得没有任何一丝血色的面容,更是惊慌。
“母后,请节哀。”
这个时候,德淑皇后自然听不进去这些,但是苏禾担心她的身体,觉得若是这样下去,她有极大的可能会随着宣平帝去了,可大意不得。
她劝说不了,就把视线看向了封允宸。
封允宸瞬间知道了苏禾的意思,沉声吩咐封允迪,“把母后扶到隔壁去休息。”
封允迪闻言擦了擦眼泪,懵着点头,只是她刚触碰到德淑皇后的胳膊,便被甩开了。
“本宫哪里都不去。”
德淑皇后沉声开口,但是她此刻的状况极其糟糕,根本没有力气支撑她继续坐在这儿,几乎是话一出口,便昏厥了过去。
德淑皇后被送到了另外的房间,苏禾跟过去给她处理伤口。
当天下午,宫里设了灵堂,白绫处处可见,皇宫里一片死气沉沉。
天齐两百一十年,天齐皇朝第五代帝王驾崩,享位二十六年。
清安寺的三大高僧,望远、虚空以及太常都赶到了宫内,为宣平帝诵经祈福,歌颂着他这一生的功绩。
不过与此同时,朝野也有几分动荡,国不可一日无君,宣平帝身前应该留有遗诏才是,嘉亲王和封允宸翻遍了整个御书房,终于找到了一道圣旨,两个人看后神色都是晦暗不明。
圣旨上写道:“皇后顺利诞下十五皇子,朕心甚喜,赐名封允琰,并将其册封为太子,望其一生光泽明世。”
在圣旨的末尾有时间,正是封允琰出生那一日。
沉默片刻,嘉亲王才出声,“看来父皇一直惦记着靖恭太子那事儿,也一直觉得十五皇子是其转世。”
封允宸颔首,不过没有说话,以他对他父皇的了解,若是他真的想立封允琰为太子,那之前在金殿上为其赐名时,便应该将这道圣旨宣读出来,而不是放在这么一个隐蔽的位置。
当时那般兴师动众,却只为了赐一个名,确实有些反常。
封允宸总觉得这事情没那么简单,他父皇一定还留有遗诏!
但是以如今的形式看来,定是要有一人主持大局才是,对此,朝臣们一致推崇封允宸,他们没有直接说是登基,而是让他暂时处理政务,新帝继位等宣平帝入了皇陵后再做安排。
封允宸这一次并没有推迟,如今朝中政务暂时由他打理,嘉亲王从旁辅佐。
对于宣平帝留下的那道册封封允琰为太子的圣旨,他也公布了天下。
朝臣们对此唏嘘不已,暗想果然如他们所想的,之前宣平帝迟迟不肯立储君,就是想要留给德淑皇后肚子里的那个孩子,只是没有想到,十五皇子才刚刚出世,便被立为太子。
好在如今是宸王殿下在处理朝政,不然朝野不知道该动荡成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