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逸和封允玥从随城出去后,便直接南下,好在他们担心的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便到了安南。
这里完全比不上随城的繁华,就是田园乡野,不过胜在视野开阔,处处弥漫着青草香味儿,山清水秀间,倒别有一番美感。
封允玥如今怀着孩子,这样的地方,倒也适合她养胎。
封允玥说,“这就是苏小姐从小生活的地方。”
萧逸摇头,“还不算,我听宸王说过,那个地方似乎叫做梅谷,应该比这里还要漂亮。”
“有机会我们去瞧瞧。”
“这是自然。”二人赶着路,不多时,便看到了一户农庄,他们今晚就打算在这里借住了。
萧逸前去叫门,很快出来了一个妇人,要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此刻出来的那位妇人,正是之前招待封允宸和苏禾的那位。
萧逸拿出一定银子,给妇人说了需求,妇人自然是乐意的,进屋去收拾屋子,萧逸则是去将封允玥扶了过来。
妇人只看了她一眼,便直接说,“这位夫人,有孩子啊可千万要小心,尤其是前三个月的时候,一定不要磕着拌着,这位相公可要注意着些。”
萧逸闻言直接应是,算着时间,封允玥肚子里的孩子差不多三个月,她肚子已经微微隆起了,妇人毕竟是过来之人,能一眼看出封允玥肚子里有孩子也不奇怪。
倒是封允玥,毕竟是皇室公主出生,如今在外人面前堂而皇之的谈论这种问题,还是有些不适应,不过妇人说的话她给记在心里了。
妇人让二位去房间里休息,她下去准备饭菜。
一个时辰后,饭菜端了上来,颇为丰盛,她还特意给封允玥熬了鸡汤。
“有劳了。”
妇人笑着摆手,“应该的,收了你们这么多钱。”
说完,她又补了一句,“之前也有一对年轻男女来我这儿休息了大半日,他们给了我一块玉佩,不过那玉佩太贵重了,听乡邻说来头不小,我一直收着,想着有机会还给人家才是。”
萧逸和封允玥闻言皆是面色一变,二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人,因为安南这个地方,那边的人不会轻易过来,但是那人似乎不一样。
萧逸很快开口,“大婶,我能看看那块玉佩吗?”
妇人闻言明显有几分迟疑,封允玥见状出声,“大婶,你别担心,我们没有恶意,只是觉得你说的那块玉佩的主人,或许我们认识。”
妇人默了默,才开口,“我倒是没有怀疑你们,我啊,虽然一直都在这个地方,看人还是准的,一看你们二位便是心善之人。那块玉佩被我锁在了柜子里,我这就去取来。”
萧逸和封允玥点头,妇人离开了一盏茶的样子才回来,她将玉佩拿出来,萧逸和封允玥面色都变了,果然是他!
这块玉佩以前封允宸常佩戴,不过后面便没有看到了,原来是给了这个妇人。
“看来的确是有缘分。”萧逸很快开口。
妇人看着他问,“这位公子认识他们?”
萧逸点头,“岂止认识,我们是特别要好的朋友,也算是我和她生命中的贵人。”
如果没有他们暗中相助,他和封允玥怕是走不到现在。
妇人闻言大喜,“那太好了,之前那位公子与小姐也是住的这间屋子。”
萧逸说,“这块玉佩他既然给你了,你便收着,不用有所负担。”
“可是这……”
“他不缺这些。”萧逸知道妇人要说什么,率先开了口。
妇人闻言也不再多说什么,很快退了出去,萧逸和封允玥用完饭后,差不多已经酉时了。
此刻说早不早,说迟不迟,两个人在屋子里面坐了一会儿,萧逸突然问封允玥,“要不要出去走走?”
封允玥抬眼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轻轻的蹙了一下眉头,“再等一会儿吧,现在太阳还没有下山,出去还是有些热。”
萧逸点头,二人又在屋子里呆了半个时辰,才一起出了房门。
妇人正在喂牲畜,见萧逸和封允玥出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桶子,“二位怎么出来了?”
封允玥说,“外边空气好,想出来走走。”
妇人点点头,“这倒也是,你现在最主要的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这样也有益于肚子里的孩子。”
“我知道了。”
话落,她又补了一句,“大婶,需要我们帮忙吗?”
妇人闻言连忙摇头,“不用不用,我就喂喂马啊猪啊之类的,早就习惯了,每天也只是做做这些事情。”
“大婶,我们来了半天,为何都只见着你一人?这里没有其他人了吗?”萧逸在一旁听着忍不住开口。
提起这个,妇人面色微微变了一下,眸中划过一丝伤感,沉默片刻,她才回答,“我相公十年前就走了,倒是留下一个儿子给我,不过前几年他说出去做生意,这一走,便是音信全无。”
封允玥和萧逸都没有想到事情的真相会是如此,连忙道歉。
妇人摆摆手,笑道:“都这么多年了,我早就习惯了。”
封允玥问她,“你没有托人打听过你儿子的消息吗?”
妇人说,“像我们这种小老百姓,一没门路,二没钱,上哪打听去?刚开始那段时间,我倒是去当地衙门问过,可是人家那么忙,怎么会理会这些事情?”
萧逸皱着眉头,“衙门设立,本就是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怎么还不理会?”
妇人闻言又沉默了,封允玥看着她忍不住问道:“大婶,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妇人纠结了一会儿,才开口,“既然你们问及了,我便给你们提一提吧。”
看妇人小心又紧张的神色,萧逸和封允玥也知道事情可能不简单,遂让她放下手中的东西,三个一起进了屋子,关着门说话。
妇人提到,“我们这里的地方官叫梁仁义,与这里的两个大地主合伙欺压百姓不是一天两天了,每年百姓们的收成,有一半要上交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