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 第七十三章 改皇宫为侯府,文房四宝行销天下

第七十三章 改皇宫为侯府,文房四宝行销天下(1 / 1)

卫安看着在新纸上自己用笔墨写的字,没有任何印染,很是满意。

“好!好!”卫安放下了手中的笔,“牛师傅,你们能造出这样的纸,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有多大,卫安是最清楚的。

“小人不敢居功,全凭卫候指点!”

牛师傅急忙给卫安行了一礼。他明白,能造出这样的新纸,如果没有镇南候卫安的指点,他就是穷极一生,也做不到。

但是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这一张张不断改进的新纸,都有他的心血,就好像是他的孩子。

看着他最优秀的一个孩子,能不激动吗?

“胡侗,传令下去,对参与造纸的所有工匠,每人一石粮食,牛师傅两石!”

“诺!”

“将马匀、陈宫二人传到候府。”

“诺!”胡侗转身离开。

“草民多谢侯爷大恩!”牛师傅跪倒给卫安行了大礼。

他们在太守府做工,每天都有三餐。要知道,各州的兵士,平时也只有两餐,还是一干一稀。这种待遇,哪儿有呀!况且还有奖励。

“这是你们应该得的!”卫安将牛师傅虚扶一下,“从现在开始,要抓紧时间造纸,所需要材料侯府会给你们准备好!”

“诺!”

卫安在进驻皇宫以后,就将皇宫改成了卫候府。

把皇宫改成侯府居住,也就卫安能想得出来,关键是天下哪有这么大的侯府。

众诸侯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不满者有之,可卫安依然我行我素。

毕竟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既然皇帝不住这,自然就不能称之为皇宫。

再者,卫安也没有称帝啊。

牛师傅离开不久,马匀和陈宫二人来到御书房。

“参见主公!”

“不必多礼!”卫安挥了挥手。

“谢主公!”

“主公今日召我等前来,不知有何吩咐?”陈宫问。

“公台,你们看一看这是何物!”卫安指了指那张新纸。

“这是……”陈宫看了看,用手摸了摸。

“这是纸,但又不是……不是蔡侯纸……”马匀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思考,眼神中难掩激动与震惊。

“怎会如此光洁?”

“这墨着于纸上,竟毫无印染!”

“公台,你们不妨书写一下?”看着陈宫等人的表情,卫安很是享受,笑着说道。

陈宫、马匀人一听,急忙提笔、蘸墨,认真地书写。

写完一个之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更加震惊。

“主公,这纸写字,比之锦帛,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是呀!”

“竹简上刻字,事倍而功半,太过麻烦。锦帛上写字,代价太高。因此本将军改进了蔡侯纸的工艺,制造出了这新纸,用于书写!”

“主公睿智,无人能及也!”马匀眼睛直盯着新纸,“听闻青州左子邑,造出了新纸,可用于书写。我虽未见,但可以肯定,其必远不及主公所造之纸!”

“主公此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呀!”

“主公所造新纸,必将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呀!”

陈宫、马匀二人对主公卫安敬重不已。这些话并非恭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

“我已安排牛师傅,让工匠们抓紧时间制造新纸,子仪,笔和墨的制造也要抓紧,等到第一批纸生产出来,与笔墨同时向外售卖。”

“主公放心,属下一定做好!”马匀信心满满。

前段时间,主公卫安让他进行笔墨制造时,他还感到疑惑。但疑惑归疑惑,不过他是毫不犹豫地执行。现在他对自己当时的英明决定非常满意,主公吩咐过的事,照办,准没错!

“德衡,你负责造纸、制作笔墨的材料,一定要充分供给!”

“诺!”

“公台,造纸、制作笔墨、铁制农具,以及兵器的制作,都是我们洛都的秘密,派一队兵马驻守在工坊的周围,没有洛都府和本侯的手令,绝不许其他人进入!”

“诺!”

“除兵器之外,制造出的其他物品都可售卖,我们直接对客商,以低于市价三成批发!”

“主公,何谓批发,为何不给他们以市价售卖,而要低于三成?”马匀一时不解地问。

“所谓批发,就是成批量售卖。只有给客商一定的利益空间,他们才会去做这种生意。而利益越大,生意就能做得越好。我们不可能将这些卖到东洲各州,但他们可以,只要有利益,甚至可以卖到西域,或者更远的地方。

卫安押了一口茶,接着说道:

“那么,其他各地的客商也会来洛都,他们一来,除了带来一些他们那里的货物,还必须要吃,要住,要购买我们的货物,自然是要花钱了。我们这里的客栈、酒楼都赚了钱,税收也就多了!”

卫安虽然不精通经商,但简单的经营理念是有的。而就这简单的理念,在陈宫和马匀等人听来,堪称经典。

他们都是当世的智谋之士,马上明白了卫安所讲的精华。

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策呀!无论是乱世争霸,还是盛世发展,钱财才是关键。钱财不能靠打劫,不能靠搜刮,那是涸泽而渔,最终是会毁了根基的。

政通人和,商业繁荣,粮食丰收,真正达到国富民强。到那时,试问天下谁是敌手!

陈宫似乎已经看到了洛都境内繁华似锦的景象,而且这种景象,慢慢向东洲各州扩散!

“所定价格也可以上下浮动,购买的量越大,价格越低,若是用粮食和战马作交易,优先满足!”卫安又补充说。

“主公英明!”陈宫点了点头。

乱世之中,粮食是最重要的。虽然现在洛都不缺,可谁也不会嫌多呀!

而战马,东洲缺,南方更缺。

主公将钱财都用在如此关键的地方,绝对是当世明主,做属下的又岂能不殚精竭虑呢?

一眨眼,便到了初平元年年底。

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洛都成为东洲的焦点。

卫氏文房四宝的出现,让东洲南北客商全都汇集于此。

历史上笔墨砚在东洲早已经出现了,可是并未流行。

没有能够用于书写的纸,锦帛太贵了,就算是大世家也只是偶尔用。普通世家根本不用,寒门子弟连想都不用想。

可是新纸的出现,让笔墨砚一下子火了起来。

笔和墨是卫安改进的,砚台根本与卫安无关,可是这些商家为了利益,硬是把他归到了卫安名下。

这一下本该在这个时候出现的张芝笔、韦诞墨、左伯纸都成了卫安的,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

一时之间,天下所有世家、文士,朝中大臣、地方官员等都开始抢购卫氏文房四宝。如果你的书房中、桌案上没有卫氏文房四宝,都不好意思让别人进来。友人相聚,不亮出卫氏文房四宝,都不好意思称文士。

卫安的名声威望已经传遍了东洲十三州,可谓家喻户晓。当世几位大儒,郑玄、孔融等,也都盛赞,称卫氏文房四宝乃国之重器,卫安功在千秋。

沔阳名士黄承彦,襄阳名士庞德公,颍川名士司马徽等人,也都赞扬卫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面对这么多扑面而来的赞誉,卫安突发奇想,是不是该让他把楷书给创出来呀!

这个时期是汉字演变的重要时期,从隶书到草书,再到楷书。

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书法大家,出现了许多新的字体。蔡邕、张芝、钟繇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每一种新字体的出现,都会引起一场轰动,天下文士争相效仿。

蔡邕、张芝、钟繇他们能做,卫安为什么不能做呀?后世的卫安可是写的一手好楷书。

现在让他去写隶书,这不是白白浪费他的特长吗?

想到这里,卫安便迫不及待的要让他的楷书问世了。

随便写一些字,似乎还不过瘾,哪一个穿越者能不当一下文抄公呢?

不过,现在应该拿出哪首诗呢?

卫安背下的诗也不少,可是在汉代,流行的只有四言,文人五言诗和汉乐府。

当然,七言蔡文姬和曹丕也写过,不过没有多少影响力。

要做文抄公,还得是五言或四言。

想了半天,卫安决定抄曹操的《蒿里行》。

首先,这首诗放在这个时代,绝对是精品。而且还有开创一代诗风的作用,以乐府古题书写新意,慷慨激昂的时代风骨。

继续抄曹操的诗,让曹操无诗可写,这似乎也很爽!

陈留,曹操军营的帅帐中。

帅案之上,平铺着一张纸,上面写的正是“卫安”的《蒿里行》。

虽然不是卫安亲自写的那一张,但绝对是新字体,楷书。不能说与卫安写的一模一样,但却有了七八分的神韵。

楷书从洛都创出,伴随着《蒿里行》,很快向东洲各州蔓延,许多文人士子都争相效仿。

卫安也与蔡邕、张芝、钟繇一样,被冠以书法大家,甚至是当代大儒之名。

按理来说,卫安也就这一首诗,也就写了这几十个字,不可能有这么高的评价,何况汉代赋才是文章正统。

但卫安的身份太特殊了,大将军卫青之后,卫氏文房四宝,朝廷的镇南候,荆州之主,洛都之主,战功显赫。冠以这样的名,许多人都觉得合理。

不过曹操看中的不止是书法,更重要的是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将这首诗吟诵了一遍之后,竟然都熟记于心。

而且第一次吟诵,诗中所写情景都历历在目。

他哪里知道,这本应是不久之后他所作。

卫安只是将“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两句去掉,其它没有任何变化。

“卫仲道,倘若是盛世,与你吟诗作赋,把酒言欢,岂不美哉!”

“大哥,一名自称是荀攸的文士求见!”正在这时,曹仁进入帅帐说。

荀攸,字公达,颍川人,荀攸之侄,智谋才华不下于荀攸。

“公达来了,快……快请!”

曹仁刚转身,又被曹操叫住。

“慢!公达乃吾之子房,来了,吾当亲自迎接!”

说完,与曹仁匆匆忙忙向营门口而去。

荀攸乃颍川荀家青年才俊,荀家的祖上可是荀子呀!

荀攸的能力曹操当然清楚,今天能来陈留,自然非常高兴。

“公达!”曹操见到荀攸,拱手行礼,“公达远道而来,曹某有失远迎呀!”

“见过孟德兄!”荀攸看到曹操竟然迎到了营门口,深为感动,也拱手行礼。

“公达当为天下俊杰,幸会!”曹操向曹仁吩咐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孝,快备酒宴!”

“诺!”

帅帐之中,曹操、荀攸二人推杯换盏,甚是融洽。

酒过三巡之后,曹操突然将《蒿里行》又吟诵了一遍,慷慨的语气中充满着几分悲壮。

“孟德,不知今后有何打算?”荀攸问道。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贼,人人都只为自己的利益,简直是个笑话。曹某现在也明白,要想营救陛下,挽社稷于危难,解百姓于倒悬,不能靠别人,只能让自己的实力超过董贼,让天下诸侯不敢拥兵自重!”

荀攸闻言也是摇了摇头,脸上充满了失望。

“祁乡侯正如卫将军所言,空有其表,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义,终究一事难成!”

“公达说的不错,如果上一次董卓败退长安时,全军追杀,岂会有如此结果,着实可惜啊!”曹操对上次的失败非常惋惜,“公达乃当世大才,不知可否助我?”

曹操向荀攸拱了拱手,态度非常诚恳。

荀攸有些心动,但没有立刻认主。

“不知曹校尉准备如何壮大实力?”荀攸问。

“以陈留为根基,招募兵马,积草屯粮,然后将整个豫州统一起来。豫州良田颇多,几年之后,必然钱粮充足,可养数万精兵。”

曹操知道荀攸是在考校他,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唐最狂暴君 南明大丈夫 超级领队 朕只想做个昏君只是大虾米 叫我万岁爷 三国麴义传 假太监:太子竟是女儿身 穿越之大宋小地主 骗个大小姐当老婆 神御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