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照着两个人,一个商人和一个儒生,对视不语。
正如吕不韦早就盯住了赵军的一名百夫长,李斯进入邯郸城之后就盯上了翠玉楼中的一位舞姬。或者更准确地说,一位曾经的舞姬,涟香。
李斯向韩非借了三百金。他将其中的一百金送给了翠玉楼的主人黄昆,并向他打听赵国的第一舞姬鸣玉。
“她当年在翠玉楼期间是否有关系亲密的女伴?”
果不其然,黄昆告诉他,鸣玉有一位极亲密的女伴名为涟香。这位女子同样是一位舞姬,在鸣玉离开翠玉楼之后,她亦被邯郸一位小贵族赎身,出嫁为妾。原本也算是有个好归宿,不料那位小贵族不久就跟随赵括出征长平,战死沙场。
得知涟香还留在邯郸城之后,李斯亲自前去拜访,并将另外一百金赠与对方。他的要求并不过分——他只是希望失去了丈夫和依靠的涟香可以去投靠她昔日的好姊妹,如今的秦国太孙夫人鸣玉。
涟香的回复也很简单。她绝不会背叛鸣玉,但会不会背叛吕不韦和公子异人,另当别论。当初听闻吕不韦要为鸣玉赎身时,涟香真心为好姊妹感到高兴。谁知……
所以她欣然收下了李斯的百金。翠玉楼的舞姬谁没有见过百金呢?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况且她还深深地为自己的好姊妹鸣着不平。
这一切,吕不韦自然不知道。他只知道,涟香是鸣玉数月前自作主张收留的人,是鸣玉的贴身侍女。
吕不韦收起刚才的心痛,强作镇定。用金钱换来的宝贵时间正在悄然流逝,不管出卖他的人是谁,此时此刻都没有公子异人的性命重要。无论如何,天亮前他必须带公子出城。
“说吧,你要多少黄金。千金?”
李斯摇了摇头。
“两千金?三千金?还是五千金?你只要说一个数字,我吕不韦出城后,定会如约奉上。”
“阁下还是打住吧。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小生虽贫贱,然身为儒士,若收了阁下的钱,恐怕会被老师逐出师门。”
“是么?”吕不韦嘲讽地反问了一句,显然并不相信李斯所言。
“若嫌少,万金如何?”
李斯垂眸,似乎在认真考虑着吕不韦提出的那个数字。很快,他抬起头来,眼角带着笑意。
“这世间的大多数人都是爱财的,小生亦不免俗,然而小生还是要拒绝阁下。阁下拥有家财万贯,本可以如陶朱公一般,远离朝堂,致富天下。美酒佳肴,车马萧萧,春赏花冬观雪,悠然泛舟于湖上,人生何尝快意至此!而阁下却不惜钱财,甚至甘冒生命危险,只为扶持一位落魄的秦国公子。究其原因,小生窃以为阁下心中必定有比起金钱,更值得去追求的东西。”
“哦,你了解我欲追求的东西么?”
“也许吧……我有个朋友,他从不认为商人低贱,反而觉得商人拥有改变天下的力量。”
吕不韦没有立即接话,他凝视着李斯,片刻之后才说道:“李斯欲追求的东西是什么?”
“仓中之鼠罢了。”
“食谷粒之鼠?”
见吕不韦并没有理解,李斯也没有继续解释。他今日到此,不是为了说明这个。
“将来的事情,小生不敢妄言。眼下的状况,比起阁下的万金,小生更想要另外一件东西。”
“什么东西?”
“一个人的命。”李斯轻描淡写地说道,眸中闪着点点微光。
“谁的命?”
李斯没有回答,他从怀中掏出一枚木牍,递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翻过木牍,借着火光,埋头迅速扫了一眼。这一眼直看得他内心波涛汹涌,顿时掀起翻天巨浪。
“你是范丞相派来救公子的人?”尽管吕不韦心中已经有了一些判断,他还是反着问道。
暖黄的火光下,李斯嘴角的笑意渐渐加深。他的一半脸隐在阴影之中,光影交接处染着一层阴晴不定的暧昧。即使是自诩识货亦识人的吕不韦,注视着眼前的儒生也陷入了迷茫——他实在是看不透这个年轻人。八壹中文網
他到底是仁,还是不仁?他到底是义,还是不义?
“小生是不是范丞相派来救公子的人,由阁下自己决定。我所希望的,是阁下将那封信转交给秦国太孙。”
吕不韦眯起眼睛,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就像他计算每一笔生意的风险收益时所做的那样。
他是个商人,亦是个聪明人。
“你说想要一个人的命,而我看这份信的内容,牵扯的不止是一个人的命。”
“那不是由阁下来决定的,而是由秦王来决定。”
吕不韦的眼神暗了暗。眼前的年轻人初看书生气十足,几句话交谈下来却让他意识到对方不仅不弱,甚至称得上可怕。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报仇?”吕不韦略有迟疑,“替楚国人报鄢郢之仇?替赵国人报长平之仇?还是说,替某个人报仇?”
“阁下如此说,未免太狭隘。与其说是为了报仇,不如说是为了小生心中的‘道’吧。”
“呵,据我所知,你的行为似乎并不符合儒家的‘道’。”
“阁下知何谓道?儒家以入世为道,道家以出世为道;墨家以救人为道,兵家以杀人为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连阁下心中,亦有自己的道。小生试问,以阁下心中的道,您认为秦兵乃义兵么?秦战乃义战么?”
“攻邯郸之兵非义兵,围邯郸之战非义战。”吕不韦不假思索地答道。
“天下的道,即使根本不同,仍能够找到相通之处。就凭阁下刚才那一句话,就能够看出阁下的道,与儒家的道,亦有相通之处。”
“如此说来,我与你即使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思想也有相通之处吧!商人的道路,连通东西南北。正因为是通的,所以商人才能够纵横八方,不同地方的货物才能够彼此流通。然周天子东迁之后,诸侯混战,划分国境线,设置关卡,道路被人为地割断了。吕不韦不过是想让天下被割断的道路,重新又连接起来。天下所有的车马舟船,能够畅通无阻地南来北往。”吕不韦此时侃侃而谈的神态,不像是一位商人,反而像极一位士人。
“儒家的荀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也融合了道家、法家和墨家的思想,集众家之长。百家争鸣百年,以前强调不同,现在强调相通。吕不韦认为,总有一天,百家将归于一家吧。商人,聚集各地最好的物产,输送四方。同样,无形的思想,也可以采各家之长,融合为至高的精华。采取集大成的道来治理国家,必定比单单使用某个学派的道更好。”
“阁下若执掌一个国家……您的经营之道实在是让小生期待。只是小生想提醒阁下,要实现阁下心中的道,某些阻碍必须得除去。尤其是先王时代那些功高名重的老臣……”
“多谢李斯提醒。一封密信,助你亦助我,看来我没有拒绝这笔买卖的理由?不过,我吕不韦生平最厌恶被人胁迫。我若强行带着公子离开,你一介书生,也拦不住我。”
“的确,凭小生之力根本拦不住阁下。”李斯气定神闲,眼角勾着浅笑。“不过小生用百金雇佣了一名力士,他此刻就拿着铁斧守在地道口。李斯进来前曾与他约定:如果走出地道口的是另外一个单独行动的男人,他需要做的,就是当即杀掉那个人。”
吕不韦闻言,哼笑一声,语气中带上了一丝赞叹。
“你运用金钱的能力,比我高明。楚国人李斯,我吕不韦记住你了。”说罢,他朝李斯拱了拱手,接着伸手指向地道口,“我答应这个买卖。时间紧迫,请你速速引路,带我出去吧。”
“回到秦营,阁下能遵守诺言?”
“吕不韦能在商场上立足多年而不败,靠的是‘诚信’二字。李斯放心,吕不韦决不食言!”
话音刚落,李斯便转身,率先朝着地道口走去。
黑暗中,李斯逆光而行。那一刻,年轻的儒生突然想起在《列子》中读过的某则寓言。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疑邻盗斧。他的那封信,便是一把利斧。一旦抛出去,就是猛虎的末日。
屠虎,不用亲自动手;杀人,不必靠利器。
===========
黎明前的秦军军营,主将大帐内迎入了一位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贵人。王龁虚上席,朝着公子异人连拜两次之后,才将他请入上席。之后,他又朝着吕不韦拜了拜,将他请入次席。
此时公子异人和吕不韦已经脱下了赵军的军服,换上了秦军的戎装。王龁分别向两人祝了酒,感慨万千。
此时,距离王龁取代王陵为将已经过去了八九个月,而邯郸城仍不能攻下。这情形不仅使他想起在长平与廉颇对峙的两年。廉颇善守,建壁垒于丹河东岸,而王龁不能东进寸步。彼时,秦军看似立于不败之地,实则秦王已对胶着的战局产生不满。若不是后来赵军换将,而武安君阴使长平……恐怕长平之战还会有更多的变数。
王龁联想到目前的局势,此时的赵国,廉颇的地位可以说无可撼动。而且,秦国在失去了郭参这颗棋子之后,即使又想故技重施,使离间之计撤换廉颇,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另一方面,邯郸虽久攻不下,而武安君还会不会取代自己,驱马邯郸城下?王龁认为,那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即使是身在前线的他,也已经听说了武安君病重的消息。更糟的是,魏国那边又传来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消息。紧接着,郢都那边也传出消息,说春申君正在调集更多的人马,准备亲自驰援邯郸。
不利的消息接二连三,王龁不免有些心浮气躁,开始不顾一切地展开强攻,脑中眼中只剩下尽快攻下邯郸这一件事。不想就在这个时候,两名赵卒自投罗网跑到了秦军大营前。令秦兵惊讶的是,来者之一竟自称秦国太孙。当王龁听完有关两名可疑分子的禀报,他猛地想起与李斯的那个约定。
他率军退避三日,李斯入城,必使秦国太孙脱离险境。
如今秦国太孙安然无恙地坐在他面前,只要将太孙平安送回咸阳,好歹也能够弥补战事不利的罪过。
若能稍微平息大王心中的怒火,也许他还有机会做最后一搏。信陵君和春申君只要还未现身于战场,秦国便依旧存在较大的胜算。
“李斯他……果然遵守了当日的约定。丞相英明啊!”王龁手里握着杯子,一边感叹着,一边朝公子异人说道。
“原来大将军也知道此事么?”异人目露感激之情。他终于脱离了长久的牢笼,此时此刻,身处秦军大营中的异人仍旧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
“是的,之前末将与李斯见过面,知道他是奉丞相之命秘密前来救出公子的。”
于是王龁将之前如何退避三舍,使李斯入城接近平原君为间者的事叙述了一番。异人感激不尽,口中连连称谢丞相。
不久之前,吕不韦回到原来的藏身之处,简略地向异人提到了李斯。他没有谈论细节,只是以一种劫后余生的语气,讲述他遭遇了巡逻兵,幸好被一位叫做李斯的儒生解了围。而那名儒生,正是应侯范雎暗中派来邯郸接应公子的人。
说完那番话,吕不韦将一枚木牍塞给了异人。当时时间紧迫,异人没来得及看木牍的内容。他跟着吕不韦下到地道中,大概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出城。趁天色未亮,两人又小心翼翼地接近秦军营地。好不容易使秦军相信了自己的身份,公子异人悬在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地。被马车接往王龁大帐的途中,他想起那枚木牍。借着车窗外士卒的火把光亮,异人掏出木牍细细看了起来。
那封密信,是范雎写给李斯的。
看完那封信,异人不禁对李斯这个素未谋面的人产生了好奇。
究竟是何人,能得到丞相如此赏识和信任?
“年龄大约只有二十二三岁。不过……依不韦看来,此人之心,深不可测。将来必有大作为!”
异人的脑海中回想起吕不韦的评价。他侧头看向坐在下方的吕不韦,见他目光低垂,似在沉思着什么。
“这次能逃脱邯郸,吕兄乃首功,异人定不会忘记吕兄今日之恩。”
“公子言重了。不韦早说过,公子乃天命之人,必得上天护佑。”
王龁见状,亦连声附和。这时,有下属进入大帐,拱手禀报:“启禀公子和大将军,护送公子的车驾已备好,随时可以启程。”
此时天色已蒙蒙亮,前线隐隐传来战斗的号角。王龁忧心战事,不能在帐内耽搁太久,于是他立刻起身朝公子一拜。
“刀剑无眼,公子不宜久留战地。末将已为公子准备了车马卫士,护送公子回咸阳。事不宜迟,请公子和吕不韦速速登车。”
异人听着远处传来的杀喊声,仍有些后怕的感觉。他又想起留在邯郸城内的鸣玉和政儿,更是心乱如麻。此时此刻他恨不得飞回咸阳,也许还能请父亲和丞相想办法救出母子二人。王龁的安排正合他意,他赶紧起身,点头称谢。
“公子不必言谢。邯郸未拔,末将罪该万死。然赵军已是强弩之末,且城墙早已千疮百孔,不堪一击。秦军只需再加一把力,高墙必轰然倒塌,赵军定溃不成军。还望公子在大王面前,替末将说上几句话。愿大王再派援军,龁愿提头上阵,为大王攻下邯郸城!”
“大将军放心。邯郸城内的情况我很清楚,赵国早已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仅靠最后一口气强撑着。一旦回到咸阳,我一定为大将军请来援兵。”
他现在唯有一个念头,希望鸣玉母子二人能躲过这一劫。赵国战败,赵王势必求和。那时候便可趁机提出要求,使赵国送回鸣玉和政儿。
异人心急如焚,不愿再多待片刻。很快,他和吕不韦登上马车,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
秦昭襄王五十年十月,多年质于赵国的秦国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九年的秦都咸阳。离开的时候,他不过是一位十五岁的庶孽孙(作者注1),孤身一人前往邯郸为质。归来时,他已经是秦国的太孙,朝廷大小官员迎于郊外。这一切,皆拜一人所赐——和他一起回来的吕不韦。对他来说,吕不韦不仅是他的恩人,还是亦兄亦友亦臣的存在。
而他的另一位大恩人,是应侯范雎。故异人下车后,第一个拜谢的就是应侯。只是应侯的反应,显得过于正常了,好像对公子异人的恩情不以为意,这反而使公子异人原本就存在的崇敬之情更加深了几许。
“丞相暗中救助公子,乃机密之事。公子于朝廷众臣之中,切勿提及。”吕不韦私下对异人说道。
之后,公子异人进宫觐见秦王和安国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异人于险境之中,平安归来,难道不是天意么?天佑我大秦子孙!!!”秦王大喜,笑着对太子安国君说道。
接着秦王又谢过吕不韦,任命他为太孙之师。
当晚秦王下旨,大宴群臣,歌舞通宵达旦。
翌日,公子异人依吕不韦之言,换上楚国衣装,携珠玉宝器拜见嫡母华阳夫人。华阳夫人见公子楚服,不由感动流涕。
“妇乃楚人。今日见异人,如见亲儿。”
由此母子情深,相谈甚欢。异人遂改名,曰子楚。
太孙回国的喜讯,冲淡了邯郸战事不利的阴霾。新年的喜悦伴随着欢声笑语,充斥于咸阳宫内外。然而一切热闹喧嚣,似乎都与卧病不起的武安君白起无关。
注1:由妾室所生的庶出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