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用说吗?
当然是选a了,必须接受啊!
即刻,方景清了清嗓子说道:“朕以为不然!”
群臣闻言瞬间安静了下来,方景又轻咳了一下说道:“这义渠军也是我大契的子民。”
“他们驻扎在西域百年之久,依然有向往大契之心!”
“此等忠义之师,如何能放弃?”
“另外,西域自古以来也是我大契的领地,又怎能放弃?”
“朕心意已决!”
“立刻召集军队,策应义渠军还朝!”
“另外,朝廷要派遣军队进入西域,朕绝对不会割让任何一寸属于大契的土地!”
方景说的那叫一个一正言辞。
一时间下面听候的群臣们也说不出来一句反对的话。
反正现在大契也是国力昌盛,出兵接应义渠军好像也用不了多少银子。
最后,大契的朝廷还是包容了方景皇帝的“小任性”。
皇上您说什么都对,您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反正现在京察才是最重要的大事!
接下来,朝廷成立了公议,即刻出兵西域接应义渠军还朝。
同时朝廷也要接手天池,重建西域都尉府。
方景想了想,就决定要从这次京察的人选中,择取一部分去西域做都尉。
反正还有半个月京察的结果就要出来了,朕还是等得起的!
如果说这次的京察大考,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战战兢兢的话,那孙殿那就是诚惶诚恐了。
孙殿,礼部的一名五品寄禄官。
他之所以能坐在这个官职上,并不是因为科考的原因。
当然,也不是家族的福泽。
而是捐出来的官。
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花钱买来的官。
先皇末年的时候,朝廷国库捉襟见肘,朝廷为了筹集更多的钱款,就开放了一次捐官。
只要花上足够的钱,就能买到相应的官职。八壹中文網
当然,先皇末期的捐官行为,当时也是被言官们给喷的要死了。
不过,那时候大契朝廷正要对北辽动兵,国库紧张自然是不行的,朝中的大佬们最后还是把这件事情给压下来了。
孙殿当时就是花了一万两银子,捐了一个五品的小官。
这绝对是超级土豪的行为了。
捐官的事情也就施行了这么一次,后来朝廷的国库没有那么紧张了,朝廷也就没有再开放过捐官。
孙殿这些年为官都是小心翼翼的,别人努力都是为了能够快些晋升,而他则是为了不丢掉现在的官。
不过,他现在还是觉得自己很是被针对。
他捐出来的官,所以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如此居然被安排进了礼部?
要知道,这礼部上上下下都是读书人,不说所有人都知书达理,但也都是熟读四书五经的选手。
而且一个个妥妥的都是学霸级别!
他这种连大字都认识不了几个的捐官,在这里自然是要被针对的。
要是不被针对,那才是见了鬼呢!
孙殿到了礼部之后,也是没少受夹板气,更是没少被上司和同僚穿小鞋。
他如今也算是明白了,自己捐钱给朝廷换来的官职,一定是做不长远的。
朝廷一定是想要把他给踢出去。
可这怎么能行呢?
孙殿是个豪商出身,从小就在闹市中与那些小混混厮混,到是养成了个无赖的性子。
你想要排挤爷爷出去?
爷爷绝对不可能让你们得逞!
爷爷我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就要让你们朝廷的人看着憋气,爷爷我就是不走!
所以……
孙殿干脆直接摆烂了。
虽然他也做不了什么工作,但就是赖在礼部不走,礼部也确实挺闹心的。
但在孙殿看来,这个官职是自己花大价钱买来的,凭什么要走?
本来孙殿这样的作为,礼部也是拿他没什么好办法的,毕竟这些读书人碰见了耍无赖的也是没辙。
但现在京察来了!
京察,那可是要考核官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品性的。
就孙殿这副吃屎不嫌臭的德行,业务能力更是几乎为零。
一个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赖皮,在礼部自然也是不可能被分配到什么工作的。
礼部那可是管理着皇家祭祀和教育科考的大部门。
这里的官员基本上都是清一水的进士出身!
孙殿这种盲流子,很快就被判定成了下中等。
之所以没有被判定为下下等,那也是因为考核的人知道他当年是买来的官职,多少也该给他留点面子。
毕竟在朝廷困难的时候,人家真是出银子了。
下中等,按照朝廷的规矩,那就一定是要贬出燕京城的。
如果是要点脸面的读书人被判了下中等,大概自己就会辞官回乡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一个判定的问题,这是几乎等同于当众处刑了。
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向所有同朝为官的同僚们说,你就是我们大契官员队伍里的垃圾吗!
别人哪里能受得了这种侮辱?
但!
孙殿在这方面绝对不是个普通人!
爷爷我就是不走,就是下下下下等,爷爷也不走!
爷爷我的官是花真金白银买来的,凭啥走?
既然你们要贬爷爷的官,那你们就贬呗!
反正爷爷我绝对是不可能自己辞官的!
孙殿的倔强脾气也被逼出来了。
管你什么京察不京察,考核不考核的,每天照样去上班,反正就是赖着不走就对了!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考核,付薪翰把这次京察的最终结果呈给了方景。
吏部累计对燕京城中大小官员,近二百余人进行了严格的考核。
而方景对于那些名字写在前几篇纸上的人根本就没有一点兴趣,他干脆从后往前看了起来。
下中等!
这些人才是朕要找的人才啊!
但!
一看报上来的明白,方景瞬间就大失所望了。
怎么下中等的人只有两个?
这些狗东西,他们不会玩官官相护那一套吧?
整个燕京城下中等的官,只有两个?
方景又向前翻看了起来,就算是下上等的官员,也才区区二十人。
这……
这还有天理,有王法了?
方景在原主的记忆中还能依稀的感知到,上次先皇时期搞京察的时候,下下等的人就有十多个呢!
那次还一次性的贬出了四十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