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妮卡女士,早上好!”
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江卫民收拾一新,准备迎接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斯坦福的计算机硕士需要修满45个学分,修满就可以毕业,没有固定的结业时间。
“江,吃早饭吧,这顿算送你的,免费。”
江卫民愈发确定这个老太太是犹太人了。
三下五除二解决完早餐,飞快地奔向学校。
昨天晚上因为时差的关系,他后半夜才睡,今天起的有点迟。
找到上课的教室,虽然坐在角落里,但他还是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他身上的衣服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看来下课后需要去买几件新衣服,不需要多好,只要能让他融入环境就行。
在陌生的环境中,泯然众人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上午的课结束,江卫民把给家里和安云大学宋运辉等人的信投出。
下午没课,吃完午饭后,江卫民出去买了两件廉价的体恤和牛仔裤。
公派留学的学生,都有基本的生活费,但仅够保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换好衣服后,江卫民逛了逛硅谷。
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硅谷总是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的。
有许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科技产品从这里去往全世界,也有许多煊赫一时的大公司在这里出现或消失。
江卫民漫步在硅谷,感叹时间与科技时,有一个人也做好准备,在中关村建立华国的硅谷。
他叫做程秋后,留学于苏俄,回国后在科学院从事核聚变工作,参与创建了我国首个核聚变基地,个人还建立了首个托卡马克装置。
1978年时,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一同被评为第一批科学院教授级研究员。
三次到美利坚考察后,他认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硅谷。
空喊口号可喊不出一个硅谷来,于是,他决定科学家不当了,要亲力亲为地催生出另一个硅谷。
拿着200块钱的启动资金,在中关村一个车库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
然而,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不代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商人。
他的公司直到成立三个月后才赚到第一笔钱——给一个不知名小厂修机器电路。
和无数励志小说里写的不一样,第一笔生意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直到倒闭为止,这家公司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他的创业路虽然失败了,但理想没有,中关村确确实实成了国内一个科技中心,许多知名科技公司在这诞生。
~~~~
江卫民渐渐找到在斯坦福的学习节奏,变得游刃有余。
不过,他并没有像在国内一样锋芒毕露。
一是懒得和别人打交道,二是成为焦点就总会有麻烦会找到自己头上。
其实在美利坚想成名很简单——做意见领袖。
如果你的肤色是白颜色的,只需要扯自由民主、环境保护、人权等口号做大旗。
如果不是,那就高呼种族平等。
这些话题就是美利坚的“主旋律”,多做几场秀,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群拥趸。
“嗨!终于找到你了!”
江卫民在教室自习时,一个身材曼妙,面容姣好,金发碧眼的妹子坐到他旁边。
江卫民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在哪见过她:“不好意思,我们见过面?”
“你入学那天,我见过你。”妹子伸出手,“你好,妮可。”
江卫民没想起来,出于礼貌和她握了握手:“江卫民,你说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叫我江就可以。”
“和女孩子握手只要握住指尖就可以,像这样。”妮可抓着江卫民一只手,示范了一下,“对了,你英语学的怎么样了?”
“还可以,应付日常生活足够了。”
“是嘛?”妮可意味不明地笑了笑。
“遇到问题可以来找我,好了,我一会儿还有课,再见。”妮可来的突然,走的也突然。
江卫民自始至终不知道这个美利坚妹子想干嘛。
无奈摇了摇头,收起书回了家。
黛妮卡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到江卫民回来,从桌上拿起两个封着的信封:“江,有你的信。”
“谢谢!”江卫民接过两封信。
两封信分别是宋运辉和李教授写给他的。
李教授让他帮忙翻译一些国外的期刊杂志寄回去,并督促他要认真学习,别辜负国家的培养。
宋运辉则是替梁思申传信,告诉江卫民她在美利坚的地址和电话号码,让江卫民有空和她联系。
两个同在美利坚的人,竟然要绕回国内才能联系上…
江卫民看了一眼,发现梁思申竟然也在旧金山,离他并不远。
旧金山是美利坚华人最多的地方,想来是梁思申外公出国后便在这里定居。
“黛妮卡女士,我可以使用一下电话吗?”江卫民返身下楼,独在异乡,忍不住地想听听家里话。
“当然!”黛妮卡女士点点头,“你付钱的话!”
江卫民拿起电话,拨打号码,拨通后,那边是一个略显苍老的男人的声音,用英语问道:“你好,哪位?”
江卫民也用英语说道:“你好,我找一下梁思申。”
可能是他梁思申三个字发音格外准确,电话那头换成了中文:“你是?”
“哦,我在国内给她上过课,现在在美利坚留学。”
“江卫民是吧,丫头跟我提过你,我是他外公。”
“对,我是江卫民。”虽然对方看不到,江卫民还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等着啊,我帮你叫她。”
等了不到一分钟,电话那头响起了梁思申的声音:“江老师?”
“嗯,今天收到你宋老师的信,知道了你的号码。”
“江老师,你在哪所大学上学啊?”梁思申问道。
“斯坦福。”
……
两人有的没的聊了一大堆,国外生活适不适应,学习能不能跟上等等。
最后江卫民还答应周末去她外公家里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