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小花厅尝酒的庄亦谐,口中啧啧有声。
“我姐姐真是太厉害了,你说是不是?又会做糕点,又会做胭脂,酿出来的酒竟然也这般好喝!”
他拉着廷哥儿吹嘘。
廷哥儿心不在焉地点头应和他,目光却不自觉朝书房里头看去。
好一会儿,追月才走出书房离开了相府。
“你在看什么?”
廷哥儿背对着他,庄亦谐只好拍了拍他的肩膀。
他连忙转过身去看庄亦谐的口型。
“我说,你在看什么呢?”
廷哥儿摇了摇头,又看向他手中的酒杯。
庄亦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引开了,继续吹捧起庄婉仪。
“你说我姐姐是怎么想到的,竟然在菊花酒里还加了防风?我最讨厌喝药了,没想到防风加在这菊花酒里,味道一点也不难喝。”
廷哥儿不禁笑了起来。
庄亦谐倒比他更像是个孩子,夸起自己的姐姐竟然一点都不避嫌。
“亦谐。”
书房之中,商不换的声音清浅传来。
庄亦谐忙把酒杯放下,小厮上来把酒坛子封好,他两个便回到了书房之中。
商不换一转眼看去,他的唇边还沾着晶莹的酒渍。
还真是个孩子。
“味道怎么样?”
“那还用说?也看看是谁酿的?”
他是庄婉仪的弟弟,而在座除了他以外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便宜儿子,一个是她未来的夫婿。
在庄亦谐看来,这都是自己人。
所以当着他们的面夸赞庄婉仪,他并不觉得不好意思。
那两人早就习惯了他的不拘小节,何况……
他夸的的确都是事实。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商不换信手拈来,吟了一句关于酒的诗句。
庄亦谐啊地一声,觉得好像在哪见过,一时想不出来。
廷哥儿抬头看了商不换一眼。
而后故作不经意地,在纸上写下:“诗经,邶风,柏舟。”
庄亦谐飞快地看了一眼,而后喊出了声。
“我知道了,是诗经的柏舟!”
商不换假装没发现他们作弊。
“说的没错,那你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吧。”
庄亦谐跟着商不换读了不少古文,虽然不了解这首诗的情境,至少也能从字面翻译出来。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不是无酒可以消忧,也不是没有地方遨游。情到悲时,怨到深处,就是堪称“忘忧物”的酒也不能消除。看来这个作诗的人,当时应该正在借酒浇愁,却是愁更愁。”
商不换点了点头。
能从字面意思翻译过来一段不熟悉的文字,没有什么错误,已经很不容易了。
“廷哥儿,你说呢?”
他难得单独问了廷哥儿。
廷哥儿愣了愣,接着很快提笔,在纸上飞快写下——
“这首诗是写女子自伤的幽怨,却无处诉苦。”
至于解释,庄亦谐说的完全没有错误,这个背景则是廷哥儿在后人讲解诗经的典籍中看到的。
庄亦谐悄悄朝他竖了大拇指。
商不换点了点头。
“在策论之中,这首诗的解释是另一种。贤臣忧谗悯乱,而莫能自远也。谗言是比刀剑还要可怕的武器,能让人父子反目,血脉相杀。”
商不换说着,像是想到了什么,目光悠远地朝着窗外看去。
廷哥儿分明看见,他的嘴角噙着一丝微笑。
一丝极其苍凉的微笑,带着自嘲之意。
“商大哥,你给我们举个例子吧!万一将来我参加科举的时候正好考到,也好引用的!”
庄亦谐兴致勃勃道。
举个例子?
商不换唇角的笑意更深了。
他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又何须说旁人呢……
可那些事情,毕竟已经过去了三年。
三年,物是人非,那人是生是死还不知道。
而商相爷也从那个有力气给他一巴掌的父亲,变成了一个拖着病体,上山求他回府的父亲。
最后,变成现在这个,躺在病榻上的父亲。
这个见都不肯见他一面的——商相爷。
“从前,有一个小小的翰林,意气风发初入朝中。”
庄亦谐略显惊讶地抬起头来。
商不换一向引经据典,所有的历史名人故事,都是信手拈来。
像这种不带名姓的举例,还是头一遭。
“朝中有一个人人敬仰的大将军,世代英烈,受万民敬仰。可这个小小的翰林,偏偏在他所管理的文书中,看到了一丝破绽。”
廷哥儿眉头皱起,缓缓地抬头看他。
“什么破绽?”
庄亦谐好奇地发问,商不换讳莫如深。
“一个大将军通敌的可能性。”
他端起茶盏轻抿了一口,目光不自觉看向廷哥儿,两人眼神交遇。
一个警惕,一个了然。
“小小的翰林不敢相信大将军会做出这样的事,但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于是他便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做宰相的父亲。”
宰相,商相爷?
廷哥儿的心中已经有了某种猜测。
商不换继续道:“宰相找了大将军,大将军得知此事之后,向宰相诉说那个小翰林构陷忠良。宰相和大将军府上是世交,他便相信了大将军,而责打了那个小翰林,他的亲生儿子。”
庄亦谐就像在听说书似的,听到这一段拍案而起。
“这宰相真不知好歹,自己的儿子不信,偏要去信外人?这样愚蠢的人,如何能做宰相?”
他显得有些激动,廷哥儿忙拉拉他的衣角,示意他坐下说话。
商不换嘴角微微扬起。
是啊,他说的没有错。
可也只有出身和睦家庭的庄亦谐,才敢大胆地说出这样的话来。
因为他知道,如果是他的父亲庄景行,一定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
这一瞬间,他有些嫉妒庄亦谐。
他的目光,最后还是朝廷哥儿看去。
廷哥儿若真有庄婉仪说的那么聪明,那他应该明白,自己这个故事……
就是说给他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