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国万历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无为

第一百五十二章 无为(1 / 1)

历史上,张居正是支持俺答封贡的。

一则认为鞑靼部连年征战,已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二则认为明廷亦需要修生养息,恢复国力。

草原上,人不耕织,地无他产,生产资料的单一性,决定了其依赖中原的物资。

如果不赞成俺答封贡,那么战争就必须要延长下去,因为中原的物资是草原的必需品,鞑靼诸部哪怕再困难,也不得不打。

从这个思路中,张居正并没有对鞑靼抱有和平的期望,内心并没有超脱时代。

仍然把鞑靼当做大明最需要警惕的对象,哪怕鞑靼的俺答汗多次表示了诚意。

两百年来,从上到下的这份共识,让大明把大部分的力量都投入到了九边。

相当于法国修建的马奇若防线。

万历朝每年合计上千万的物资投入到这条防线中,不光白费了力气,还把大明拖入了深渊。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戚继光和李成梁,同样靠拢了张居正,历史上却落到了两个结局。

戚继光晚年凄凉,李成梁却稳坐如山。

因为大明仍然还认为九边最重要,清算了张居正后,不能让张居正的余孽势力呆在蓟镇。

而辽东的话,在大明朝廷眼光中,并不重要,属于蛮荒角落,只要不出事即可。

所以李成梁才轻易的躲过了清算。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人力可以扭转的局势,而朱翊钧却不同,知道大明的重心应该要更改了。

不是因为努尔哈赤,而是因为女真部落繁衍几百年来,实力已经恢复了。

穷山恶水出精兵。

鞑靼诸部也穷,但是被大明拖垮了,同样,大明也被拖垮了。

李成梁虽然也打击女真部,但是同样受到时代的限制,打击女真部的同时,也在支持女真部,以联合打击东迁的鞑靼部。

到了晚年,李成梁才愕然发觉,关外女真诸部的实力,竟然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为什么他支持努尔哈赤呢,因为努尔哈赤还听他的话,如果换了努尔哈赤,女真部不会听他的。

而他的辽东铁骑,已经无法做到消灭女真部。

朱翊钧最近翻阅了关于辽东的奏报,从他登基以来,辽东连年不是打鞑靼,就是被鞑靼打。

而关于女真的奏报,这些年来,只万历二年才有。

也就是说,这好些年了,李成梁只打过女真部落一次而已。

鞑靼要打,女真部也不能放任。

这也是为何朱翊钧要选梁梦龙为蓟辽总督,还派了两千京营去协助他。

还是难受。

大明上下目前都认为鞑靼乃是心头之患,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通过时间来转变态势。

兵部又上奏,请求修大同边墙,预算二十六万二千六百六十八两四钱二分。

甘肃五道也上奏,请派一万一千一百四十余两修边。

户部上奏,各边地买粮草银,需派发宣府客兵七万两,主兵一万两。大同主兵两万两,客兵八万两。山西主兵两万两……。

客兵没有地方收入,全部有朝廷供应,而主兵有军田,本来应该够的,如今还需要朝廷增派。

虽然看上去不多,实质上还有摊派,以及各自军田所出,户部所奏之事,地方需要的耗费不下百万两。

这还只是部分,士兵的粮饷还没算,武器军备也还没算。

全是常例,朱翊钧没有理由不发,难道他告诉众人,不需要继续建设九边防备鞑靼,鞑靼不会入侵大明的。谷

理由呢?

朱翊钧招来石茂华等人。

“朕登基以来,百姓皆苦,实不忍心,所以九边费用,除了士兵粮饷,皆减半。”

石茂华愣了,有点怀疑自己听错了,皇上这些年可不是这么幼稚的人啊,如今怎么会说这种浑话?

“各地军工也不要修了,先缓两年,等国库充盈后,在修不迟。”

“这……”

石茂华无语。

修建九边工事,本来就是以防万一的事,谁知道鞑靼会不会入关,不入关当然是好事。

但是要是入关呢?

等鞑靼入关,再想到九边各堡要修,岂不是悔之晚矣。

几千里的防地,鞑靼骑兵来去如风,谁也不知道从何处入,为何九边要用卫所几十万兵?

因为摊开在几千里的防地,还是不够用,只能加强工事,修建堡垒,用数以百计的堡垒,来延缓鞑靼骑兵的脚步,给九边军镇集结兵力的时间。

九边军镇集结士兵需要时间,但是做不到鞑靼骑兵的来去如风,少部骑兵去打那是送死。

只有靠着堡垒延缓鞑靼骑兵的脚步,消减了鞑靼骑兵的速度,才能让九边士兵赶上鞑靼大军。

“陛下,此议大谬。”

石茂华第一次态度坚决的反对朱翊钧,不光如此,连马芳都不认可,他可不想在鞑靼骑兵屁股后面吃灰。

这在战略上,叫做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最容易被敌人分而歼之。

如果是这样的战略,马芳觉得还不如以前。

以前鞑靼入关,九边不敢打,躲在城堡里,都比如今不修葺工事要强。

没有九边多如牛毛的大小剁堡为依仗,就是让九边的士兵出来送人头。

以前不敢打,放任鞑靼劫掠地方,至少九边士兵还在。

不能打的士兵,有和没有,是两个概念。

“张师傅多次教导朕,要以民为本,考察法施行多年,地方扰民过甚,虽有好转,但是大明连年征战。

如今各处战事平,何不趁这两年,让百姓们喘口气,好好的种田积蓄。

朕决定了,不光九边的工事不要轻动,各地三年内都不准轻易征役,地方如要修路之类的事务,一样不准,鼓励地方乡绅修建。”

大明的百姓,限制在地方。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去过县城。

走南闯北的都是什么人?

大多数不是官员就是读书人,不是读书人就是商人。

至于道路损坏不利于行商。

如今大明已经有商贸司去杜绝私卡,商人官税又低,道路破旧能忍受就忍受,忍受不了就自个去修路,还能落个好名声,入个地方志。

地方上的行商,需要用马车牛车来运货,对道路有要求,这种规模的地方行商,说穿了就是乡绅。

这条法令好不好,当然不好。

朱翊钧如何不知道,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三年里,朱翊钧要让大明无为而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汉末从悍匪崛起 三国之温侯重生 我天怂星林冲开局挑杀高衙内 黑铁时代 续南明 水浒大相公 三国之谍行天下 大明驸马爷 穿越明末:开局从拯救傲娇公主开始 穿越遇官府发老婆,不领违法!逍遥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