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 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贱铜贵,筹备钱庄

第二百七十六章 银贱铜贵,筹备钱庄(1 / 1)

官员啧啧称奇,入室没多久,便已暖意洋洋,解缙感叹道:“一炉暖春坊,名副其实啊,若百姓之中皆有此炉,度寒冬何愁?”

黄子澄听着水烧开发出的“呜呜”声,看着少年将水壶取下,不等其盖住火炉,便走近了看,道:“诸位来看,这煤炭似也有玄机。”

“好规整的煤炭。”

郑赐看了之后,惊叹道。

齐泰感叹不已,说道:“刚还寻思什么煤炭能一日二十文,现在看,如此大个煤炭,又有孔洞通彻,燃烧更是温暖,此定价怕还是稳妥的。”

黄子澄走向老奶奶,关切地问道:“老人家,家中可有存留,买了煤炭,可影响过日子?”

老奶奶笑了,一道道如刀割的纹路堆了起来,道:“有存留,我家儿子与儿媳都在做工,上月领了四五两银钱呢,这是皇上体恤我们百姓,才给了我们一条活路,想想那些没有迁过来的百姓,还说朝廷坏话,老身恨不得回去唾他们几口。”

黄子澄转身看向朱允炆。

以工代赈,迁移灾民,这是皇上听取姚广孝之言,力排众议推行的政策。

事实证明,皇上是对的,这些灾民进入京师,不仅节省了朝廷赈灾救济的支出,还带来了更多廉价劳力,支撑起了粮库、报恩寺与英烈碑、东水关商道……

眼下百姓安泰,过冬无忧,老人欢颜,感恩朝廷,这不就是最好的文治吗?

安民天下,才应是文人之本,而非与武相争。

黄子澄在这一刻,反省与批判了自己的过去,改正了观念。

“一日二十文,这花销是有些偏高了,但按其所得,还支得过去,一银子足一个月又两旬,熬至开春,也用不是多少。”

练子宁盘算了下,说道。

就在齐泰等人点头的时候,老奶奶叹了一口气,说道:“一两银子可支使不了一月又两旬,也就一个月的花销。”

“为何?”

齐泰有些不解地问道,其他官员也满是疑惑,先前说一天二十文花销,一个月不就六百文,一两银子一千文,一个月如何也是用不完才是。

老奶奶微微摇头,有几分忧愁地说道:“眼下也不知怎了,拿铜钱去买东西,人家欢迎,可若拿碎银去购置,人家便挑剔,一两银子也就只能作六七百文用,可足不了一千文。”

黄子澄眉头紧锁,老人家所说的事,他作为户部尚书是清楚的,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一两银子等价一千文,可在商业交易中,没起过什么作用。

“铜贵银贱,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户部需拿出一个方略出来。”

朱允炆轻声说道。

黄子澄连忙答下话,说道:“臣回去之后,便召集官属集议。”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道:“安排人去看看钱钞兑银,钱钞兑铜的情况,议后奏陈。”

黄子澄点头。

从一户人家中走出,便去了其他人家,很多户人家并没有购置一炉暖春坊的新式炉子,甚至连煤炭也没有,就如此冷冰冰地过着日子。

节俭与朴素,是这些人生活的常态,哪怕是室内与室外一个温度,他们也不愿意花如此多的钱,去安装一个炉子。

甚至还有一些人家,一炉暖春坊免费送来了新式炉子,可他们转手就低价卖了出去,老人说了,冷就多穿两件,冻不死就行,省着点钱花。

朱允炆握着一双冰冷而苍老的手,对黄子澄说道:“城外风大,冬日又是湿寒难挡,阴雨不断,总不能让百姓受了苦,由户部出资,为有六十以上老人、十岁以下孩子的灾户,购置新式炉子与三个月的煤炭,如何?”

黄子澄思索了下,便答应下来:“他们受过灾,应享受朝廷更多照顾,臣会调拨专项银钱,于一炉暖春坊购置炉子与煤炭。”

因受灾迁移至京师的,有高龄老人与低龄孩子随行的大致占两成,分摊至户来算,应到不了两千户,即使是两千户,购置新式炉子的花销,也不过万两银子,整体上花销并会太多。

朱允炆满意点了点头,在回程路上,对随行官员道:“新式炉子朕看不错,即无呛人的煤烟气,也可保暖于室内,若户部有力,可为六部衙署添置新式炉子,也免百官冬日办公凄惶。若户部不愿出资,就作罢吧。”

黄子澄郁闷地瞪着眼,皇上太不厚道了,这不是把户部放在架子上烤吗?

户部要是答应,岂不是开了口子,那一个个官员申请钱粮的时候,人家岂不是有了借口,说什么,都能为六部添置炉子,缘何没钱如何如何……

若是不答应,那完了,户部肯定没好日子过,估计户部的煤炭都会被人打劫了去,认为自己冷是户部的锅。

皇上也是,你下个旨意,户部照办便是,这交给户部自己决定就有点害人了……

黄子澄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应对,朱允炆便笑着大踏步走了,只留下一群人盯着黄子澄。

朱允炆没有理会黄子澄如何处置,这个家伙最近成了“反派”,站在自己对面摇旗呐喊,积极的很,给他制造一点麻烦也无妨。

回到坤宁宫,便是暖如春日。

脱下外衣,朱允炆一身轻松地对马恩慧说道:“皇后可拟好了请帖?”

马恩慧笑盈盈道:“已发了出去,晚间便会在坤宁宫设宴。”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不久之后,朝廷会采买一批新式炉子,这后宫妃嫔、宫女、太监那边也购置一批吧,淑妃中毒事件不可再上演。”

马恩慧拿了一份账册,递给朱允炆,道:“后宫购置之事已安排妥当,只是皇上,坤宁宫的钱库已满,再这样下去,可就要转换地方了。”

朱允炆接过账册,翻至最后,看了看,道:“有了这些资金,中央钱庄的筹备也可提上日程了,今日问访发现,银又贱了,一两银子,只得六百余文铜钱。”

马恩慧担忧地说道:“那我们继续收银,岂不是吃了许多亏?”

朱允炆用手指扣着桌子,轻声道:“眼下银贱铜贵,若中央钱庄成立,便会让银、铜兑换回归正轨,到时候皇后手中的一两银子,便凭空升值三四百文,如何会亏?告诉一炉暖春坊,铜钱与银子都要收,宝钞就少收一些吧。”

马恩慧眼神一亮,有些疑惑地说道:“臣妾什么都没做,就凭空赚了?”

朱允炆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两碎银,道:“这其中涉及货币贬值与增值的问题,银贱铜贵,是银贬值,铜增值,若我们升值银,贬值铜,到时候这一两银子,自然便可以兑换更多的铜钱,也可以采买更多货物。十万白银,转眼间便会成为十三四万白银……”

投机货币,在后世是常见的,甚至还有人专门做空某个国家的货币,割割韭菜。

不是大明商人看不到这个商机,而是因为铜在大明实在不多,市场中流动的铜钱总量增长跟不上商业需求的增量,尤其是在新商业之策推行之后,宝钞贬值、银贬值的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

朱允炆清楚,货币问题必须得到解决,而解决的条件也越发成熟。

江西,饶州,鄱江西侧。

几座高大的水轮机修建了起来,水流冲击水轮机齿轮,齿轮啮合转动,带动着一根沉重的铁棍升起,至一定高度之后,铁棍顺着圆滚,垂直砸落,叮地一声,铁棍底部凸起的部分,便已砸入底部小小的凹槽内。

铁棍升起之后,匠头吴大胜将浅浅凹槽内的圆形铜币拿了出来,恭谨地交给宁远侯何福,何福拿捏着有些温热的铜币,看着清晰的“洪武通宝”四个字,凝重地问道:“成了?”

吴大胜黝黑的脸上浮现出了笑意,说道:“按大人所给图纸,试验了近五百次,终于成了。”

“可扩大规模?”

何福问道。

吴大胜点头道:“只需加配铁棍,增置水车即可,此法以冲压铸币,较之以往之法大不同,不知是哪位匠人如此奇思妙想?”

“匠人……”

何福看着吴大胜,心里也是疑惑万分,给自己图纸的人可是大明皇帝朱允炆,可皇上怎么会懂得这些玄奥的东西?

吴大胜是铸造铜钱的老匠人,看着冲压制备的装置,眼神中充满了惊叹。

前朝货币铸造,多采取的是型范浇铸工艺。

型范浇铸,一开始是平板范浇筑,即制造两个范具,拼合之后浇铸,这也是古代最早的铸钱工艺。

一开始使用的是泥板,在泥板上雕刻出钱型、浇道,一个泥板雕刻一个或两个钱范,但这种泥板材质并不好用,只能使用一次。

总不能为了一枚钱,一天天玩泥巴去吧?

后来才出现了铜范铸钱,可铜范本身的透气性不足,热应力问题不好解决,没用几次,铜范就变形,不能用了。

一边为了打铜钱,一边耗费铜范,这生意也不划算啊……

于是,智慧的古人改变了平板范浇筑,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叠铸法,而这一门技术自西汉开始,便成为了铸钱工艺的主角……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续南明 水浒大相公 三国之谍行天下 大明驸马爷 穿越明末:开局从拯救傲娇公主开始 穿越遇官府发老婆,不领违法!逍遥酒神 穿越遇官府发老婆,不领违法! 我在大唐有家商场爱吃五粮陈的荣成吉 手机定江山 猎日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