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小说 > 洞玄指略 > 第十三章:修真纲要

第十三章:修真纲要(1 / 1)

应善修养身心,注意饮食起居的作息,这样才能有规律的生活,天地因节气有度而能四季昼夜变换,万物得以生息,若天地的节气不能有度,四季昼夜变换不有常,则万物入死。>八≧一小>说网w≤w≦w≦.<8<1≦zw.com

颂:

人生天地间,当学习天地,

以天地法则,顺天地摄生。

善摄生者,无死地也,天地间一切死地,不能死之,所谓仁者无敌,以仁者爱人故,自心无敌也,若自心无敌者,外众生不能为敌,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乃能长生。

所谓天地之自生,譬如人之自生,何为自生?自身元精元气之生,名为自生,自生有二,一者为外自生,二者为内自生,天地与人,皆有此二种自生。

所谓人之自生,一者乃男女生人之户,精气从此出,名为外自生,可以生人而自入死地也,二者乃元精元气中五行内运,阴阳之气调配交合,内化精元而自养身心,名为内自生,可以长生而不入死地也。

如此二种自生,人之生死,乃有差别,外观天地,以此二种,亦现盛衰生死之变,天地**乃风水火地四种气息交运而成,此四种气不能越天地,若天地譬为一身,即此四气在身内运转交合,化为雨露,天地之身,为之清爽,万物众生,以之得生。

此天地内自生也,天地外自生者,非生于天地之外,乃于天地中生养万物,万物吸取天地精气为食,天地精气化养身内万物,此万物非天地本有,故名外自生也,众人以精气外生之繁而夭亡,天地外生之繁,亦将精气衰竭而趣死地也。

天地之外生与内生,只在自身之内,因何天地初成时而众生长生,后天地众生而短命耶?盖因天地初生,众生心简而洁,无诸造作,世间无恼,皆从顺天地法则而生息,以是因缘,过往众生皆得长久。

后世众生,心思浊乱,乃至浊劣,使世间多生苦恼,于其起居不尊天地,于其身心背离道德,于是智慧短浅而妄想繁盛,放流毒于世间,爱好恣欲,损害身心寿命,以是因缘,不得长乐,以是因缘,世间修行之法,自古以来,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

过往世间,众生身心,皆顺天地法则,是故寄心于道德,托身于天地,无诸造作,而成圣贤,修养完备,自成真仙,如是简易之法,后世之人可见而学不能成,盖以身心根器不达故,人之心德,渐以思绪计较而繁杂,于是后世乃有存思寄想之法,或观或守,多从心性下手,直入根本,趣从上古。

后世之人,工于心计,执迷欲乡,好弄心思,至于机巧,偷窃心重,狐疑迷窍,于是世间乃有一代圣贤出世教化,断古法而寄托圣心于新法中,使后世修行者修心摄性而养身心,涵养根器而从古脉,盖因众生心堕毒海,至于身内精气神,皆受毒染,乃至心性,亦多染劣,生种种苦恼根源,圣贤垂悯,教种种断苦根之法,乃至无上根本法,皆可通达圣本。

颂:

本已染毒重,身心有苦根,中毒本已苦,拔毒苦作乐。

迷者苦为乐,不思长乐界,暂乐苦身心,不敢拔苦根。

割爱非不痛,割肉亦如然,削骨肉还母,此心是真人。

真情非无情,无诸妄情也,痴迷恩仇内,妄情岂真心。

如是众人迷入骨肉中,贪爱于血肉之妄情,忘失无贪真意,乱臣贼子直入君位,自名为我,而实乱贼也,众人认此贼为自我,实是昏昧君主,非自主者,岂为修真之士哉

修真之人,效法天地,规矩方圆,无执无失,始终之内,无有乱也,无轻无重,前后如一,于是生死之内通达如一,此生死若一,世间来去亦为一,已得于一,万事皆毕矣。

若欲得一,先须知众,众尚不明,鲜有测一者,是故初学修真者,当先安止身心,使一日纷飞之思虑处静处,居静时,安隐之中,心得休息,安其心时,其身亦安,止其心时,其身亦止,如是身心,皆得休息,于此休息,能离世间纷乱,能生离常世安静,静息身心,则精气如天地**自然生,身得养也,心如晴空,乱云不扰,心得爽朗。

如是学静,乃为修真第一事,此为基础,此基之坚固,为后来行道之安顺也,若欲修真,此是第一,无此基础,一切修行,如沙聚塔,终究不成。

众人学静时,难离常日思维习惯,种种思议,欲将思绪寄托于某处,若心无寄托,则乱想纷纷,是心不收也,若心暂收而妄意常动,是性未摄也,当以定心而收乱心,当以定性而摄妄情,修习纯熟,自然得定。

心性若伏,其身自然安止,心包太虚,何况骨肉乎,心性宁静,血气自静,精气自宁,神自然清灵,于是内明身心,自然显现,修养其明,名为内修。

以此为法,修身养性,渐得于静,智慧亦明,得此法者,性气自凝,名为灵丹,五气归元,至于养元,元心元性,至于归一,此乃静养之法,修养得一之大纲,是故,欲修真得一者,当法则天地,起居作息,当有节度,初学者无知,当尊法行,至于得法,可以随性,何以然哉?性已从真,随真为行。

欲学此法者,于身当得安隐,于心当得安宁,心止于宁静,行于世间,虽复得真,各以缘法而行为,即有差别,故于无为中,有为诸行有差别也,是故修真之人,不可以计着无谓之事。

修真之人,不但需要养真,尚需明真知伪,是故修真者明达于虚实而不堕虚实,是故堕真伪两边、善恶两边、正邪两边者,皆不为修真,彼虽修法,不能成真。

颂:

诸法不为真,真在诸法存,

明达真伪者,于伪中得真。

欲寻正道者,当见邪道,观于邪道,改善即正,是故正邪,常是两立,自观身心,亦有正邪,正邪为臣,真一为君,以真心统摄,譬如天覆众生,正邪不能乱也,譬如内心,遇取舍时,有舍有不舍,二种情性,有二种分,一为想分,一为情分,舍中有想分、情分,不舍中亦有想分、情分,舍中有想、情之争辩,不舍中想、情亦在辩论。

堕迷海者,遇此取舍争论时,即须辨析,而于辨析,亦无主心,各个臣心,自有其理,于是纠结心绪,难免出生,痛下决断,亦疑其对错,何以故?以其诸臣相斗故,臣位均平,势大者尊,而其一时为尊,并无王尊之性,是故忧患难免,狐疑不定。

修真之人,当观天地不变之律,天地法则,乃为君法,奉持君法,诸臣皆得所适,不奉君法者,诸臣无主,乃自争斗,而于君主,亦当修明,若君昏暗,臣不见君,贼心则起,能夺君位也,是故,若欲治心,当明其君,君主未明,则奉持君法,如法行持,诸臣自安,君主不请而自现,不修而自明也。

人心之中,君臣之分,譬如肉身精神,亦有君臣,其理一同,初修真者,虽暂不见君,而信心奉持君法,其身心诸臣自然安宁,譬如天地风调雨顺,万物自然长生,若奉持修真法则,亦是如此,是故初学,当奉法而行,莫可以臣心辨别而以为是,因世人多已堕入臣夺君位之事,故初学者,当奉法行,莫自起心另成一法,尊道贵德,顺天应人,自胜自明,乃为修真之初。

修真之士,更不可起轻慢妄傲之心,不可以自修年岁做差别知见,于人心中,岁月如幻,不可计着此中,堕迷妄海,修真之士,亦不可因众人身份地位差别而较量修行短长,人身有别,心无差别,身份有别,道无差别,自以为是,贼心思也,不可认贼为子,自害身心,亦害他人。

心无圣德,不作圣也,所作心思行为,不为圣行,亦非修圣,圣德不备,心神不明,心不明者,岂得见真?纵有薄慧,宿福所致,非修有成,见亦为幻,无圣根也,修真之士,当坚固道心,当立正心,以破邪妄,以正知识,破诸邪论,于自心中,邪见不生,邪念不起,纯一正性,有增无减,如是行为,是真修行。

修真之士,当明道情,世间妄情,贪爱沉重,堕留生死,须臾而已,迷人慧薄,不信生死,彼不修行,倾丧德性,亦无圣心,鲜有贤智,毁谤丛生,若无缘者,不可轻说,使迷人生非议,获罪无量,亦障自真圣路。

修真修真,妄人修真,当须谨慎,奉持正法,以破妄心,妄心既破,真心即明,得明则养,照破幽暗邪心,于自心内,无有丝毫不光明处,如是妄心,则转真心。

颂:

妄情本因真情生,妄心亦是真心童,除去妄性邪乱性,纯真一性自圆明。

邪路众生本非邪,与真圣者来一处,邪若不邪即归真,真若不真即入邪。

真邪亦是阴阳转,同生异名非有乱,举止不定自心乱,自心定处即得安。

自心非真亦非邪,真邪二心从此生,本心说心而非心,真邪二性一同真。

慧者从邪直入真,陋者去邪而养真,顿渐二法各有别,各以各心作取舍。

无所依处依一切,二归一亦有依,无依而依一切依,一切依于无所依。

颂:

纯心静虑得安止,最上法门最简易,实心入手便参玄,天地只在此心间。

天地尚且循规矩,修持之人亦如此,从人中起人中立,莫说人非人义。

法义说于一切众,众人只取人法义,非人法义非人取,得法舍法第一义。

颂:

诸法从心起,修身从心立,心用身而修,诸行以心许。

莫说性命事,性命本是一,世间一漏身,非真性命地。

身为渡河舟,须臾即到岸,以此须臾法,性命一等习。

器薄者分修,以肉立命基,渐弃于妄心,妄尽亦名真。

有为与无为,亦是阴阳事,慧者习有为,智者入无为。

智慧何所来,无智无慧地,以二元入一,一归〇亦灭。

非一亦非二,非有亦非无,圆妙大道乡,离一切思量。

非识亦非心,心识亦非真,一切不离真,此真无等伦。

以无等伦故,能生一切伦,或一或二三,一切皆同真。

最上玄妙道,不可思议道,从最微末法,不攻而自下。

众修真者,皆知安止身心以入静境界而参悟玄妙,然而如何入,如何安止身心,何为身心安止,何为入静境界,何为参悟,何为玄妙,此心从何来,到何去,道为何等,何等为修,何为修道,何者为真,何为非真,修行始终之事不能通达,则难为众宣说正途,是故古往以来,修行最难,难于伐取天下远矣。

古往今来,众人通道者,心也,攻心之法,莫过于伐贼,贼心若死,圣心乃立,君心必现,一切如法,名得法人,唯有此等,可成圣道,此乃小圣之道,尚有大圣之道,小圣之道,伐取有为,亦有争斗,若大圣道,不伐而自下,不争而自得,无为而自有,无令而天下行正,无修而身心俱圣。

若大行者,不伐贼而贼转为忠,身心之内,一切吉祥,得无量安隐,身心明,照彻世间内外,而世间内外不能见其明,日光之下,世间即明,然亦有暗,而其明处,一切皆明而无碍世间明暗,世间明暗皆在其内。

此等不破正邪、不理清浊、不裁善恶之法,此法非法,名之为法,实无法也,唯修圣德,神明深行,不取一切法,以不取心而行法,行一切善法而得成此无善恶法,此法最易领会而最难修行,譬如虚空甚易知见,而甚难行入,众人行在明暗之内,亦在虚空之中,独不能离明暗而入虚空。

颂:

无明亦无暗,无色亦无空,以无所有故,能含一切有。

众人心亦然,有正亦有邪,若能涵容者,正邪无争斗。

正邪不争斗,明暗任悠游,心不取于法,能取一切法。

心挂于一念,第二念不挂,二念尚不挂,何可挂万念。

渐修其真者,系念于当前,至于忘身心,一念不能动。

诸念不起处,名为静定乡,至于善行者,此静亦粗浅。

彼将万念运,心恒止于安,万念无妄情,清净性所现。

念来忽念去,思来或想去,心恒住清静,静处净性立。

譬如世间人,心得净胜意,自念居物外,与物共游戏。

此中清净人,心恒居胜净,念想如诸物,彼情在物外。

诸修真之士,当须自量其力,欲作何等修持,欲行何等法,莫生攀比计较,莫堕两边见识中,诚意理心,收心摄性,安止身心而修养德性,草头法得,可期圣界,心无圣德性,定不为圣真。

颂:

修真即须用真心,一丝不真非全真,

莫论身心于教派,此意即是边见人,

心居世外身住世,身心一等何有分,

若无来去将奈何,不来不去心归身。

赞:

心即是身身即心,心身只在显教门,

德性圆成破愚痴,一切智人不动地。

如欲修真,先知始终,知始终已,不急不躁,渐渐修持,至于圆行,最上之事,从最下为之,故应善修其本,从最粗浅,点点滴滴,不生懈怠,一切能作者,皆作成圆满,毫末之木,乃可参天。

以愚痴言,作如是说,实修者谨慎从事,丙申年三月廿七日记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慢火煮江山 九幽鼎帝 神的竞技场 九幽大帝 惊世女帝 剑破苍穹录 至强神道 星辰武皇 我师父不可能坑我 异界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