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停靠在何处
在《圣经》的传说中,诺亚方舟拯救了人类,最后停靠在亚拉腊山脚下。探险家经过不懈的跋涉,在亚拉腊山找到了船形的岩石,它是诺亚方舟吗?
“诺亚方舟”是出自《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远古时期,神创造了天地,最后创造了人。由于偷吃禁果,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该隐诛弟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类打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因而怨恨与恶念日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犯下了许多神不能容忍的罪孽。
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诺亚受到上帝恩宠。上帝认为他是一个好人,很守本分;他的三个儿子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也没有误入歧途。诺亚也常告诫周围的人们,应该赶快停止作恶,从充满罪恶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但人们对他的话都不以为然,继续我行我素。为了惩罚堕落的人类,上帝决定制造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洪灾,使地上的人类灭绝,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因为诺亚心地善良,神决定只救出他和他的家人,于是命令诺亚用歌斐木制作一条方舟,分一间一间地造,里外抹上松香。这只方舟要长125米,宽22.5米,高16米,共三层。方舟上边要留有透光的窗户,旁边要开一道门。除了他的家人外,另可搭乘雌雄各七只的鸟、野兽等一切活的动物。
方舟制成后,诺亚及其家人还有一些动物上了船。不久,天上下起雨来。连续下了40天,地上的一切都被水冲走了。水一直漫到山顶,除了乘在诺亚方舟上的生命之外,其他生命全都死亡了。雨停后,诺亚方舟在汪洋中漂浮了整整七天,最后停泊在亚拉腊山脉。
诺亚方舟是真的存在,还是纯属虚构?在土耳其东部有一座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名叫亚拉腊山。据基督教《圣经》记载,方舟是一只排水量43000吨的巨大木箱,大洪水后诺亚方舟即停靠在亚拉腊山。诺亚方舟是不是停在亚拉腊山?过去虽有不少方舟被发现的传言出现,但都仅止于传言。诺亚方舟真的是一个不解之谜。
为了解开诺亚方舟之谜,许多人对亚拉腊山展开了探索研究。现代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登上亚拉腊山的探险者是德国医生弗里德里希·帕罗特,他于1829年登上了那座山,但并未找到诺亚方舟留下的明显遗迹。不过,他欣赏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它在亚拉腊火山1840年的一次爆发时被毁)东正教神甫们顶礼膜拜的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很像是用《圣经》里记载的那艘船上的木材制成的。
不解之谜是不是就在亚拉腊山?1949年,俄国飞行员罗斯科维斯基拍下了第一张诺亚方舟的照片。照片显示,一个模糊的暗色斑点出现在山顶厚厚的冰层下,因而不少专家怀疑那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然而,由于亚拉腊山地势险峻,当地居民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诺亚方舟的猜想仍然是一个谜。
1957年,土耳其几名空军飞行员驾驶飞机考察亚拉腊山顶,发现这个物体呈船型,这更引起各国考古学家的浓厚兴趣。后来,美国卫星图像分析专家波尔谢·泰勒也开始关注这个被称为“亚拉腊山奇观”的神秘物体。他花了几年时间,收集了大量卫星成像图片,并对它们进行分类,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长180多米的庞然大物。不过,他也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又重新开始寻找诺亚方舟。美国政府曾经公布了由埃罗斯卫星和u-2间谍飞机拍摄的一组照片,这些照片显示在3000米高空可隐约看到亚拉腊山俄国一侧山坡终年冰层下的“异物”。有人认为,这就是诺亚方舟。可在地质学家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看来,这可能是在公元1000年左右爆发过的一个火山口,或者是由于终年冰川中一块巨大的冰下滑导致的不正常的冰雪堆积。
事实上,自从这些神秘的物体被发现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许多探险家曾经来到亚拉腊山,试图揭开诺亚方舟的秘密。但是,亚拉腊山恶劣的地理环境给考察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山里的土著居民们更是视这些神秘的山为神灵。他们深信诺亚方舟的存在,因而世代以来,从不愿意向外来的人们透露有关这些山丘的秘密。
尽管《圣经》上所记载的诺亚方舟就位于土耳其的这些群山之间,但是,这些方舟状的神秘物体究竟是不是诺亚方舟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人们还有很多的猜测。有人说这是诺亚方舟的化石,有人说这是诺亚方舟留下的印痕。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外形奇特的山丘不过是大自然的杰作。不管《圣经》记载的诺亚方舟是真是假,它都为我们留下一些谜团,至少现在的人们还无法解释。
■女神雅典娜为何从父身诞生
雅典娜是希腊传说中的智慧女神,在我们的印象里,她是美丽与智慧的化身。然而,雅典娜是从她父亲的身体里诞生出来的,你相信吗?
雅典娜是希腊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也是奥林匹斯三处女神之一(三处女神分别是雅典娜、阿特姆斯、赫斯提亚)。在远古的神话中,雅典娜是一位女天神,是乌云和雷电的主宰者、丰产女神、和平劳动的庇护者、女战神。在希腊神话传说中,智慧女神雅典娜集其父母的智慧于一身。更让人奇怪的是,雅典娜是从父亲的身体里诞生的。
雅典娜是天神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天神宙斯知道智慧女神墨提斯将生育两个孩子,一个是女儿雅典娜,另一个是智慧超群、毅力过人的儿子。临产前,墨提斯对宙斯说,将要出生的孩子一定会比宙斯更强壮、更聪明。宙斯唯恐降生后的孩子会危及他在奥林匹斯山的统治地位,便用甜言蜜语麻痹墨提斯,在她还未生下女儿雅典娜之前将她吞到肚子里。不料,过了一些时日,宙斯突然感到头痛欲裂,急忙让火神赫菲斯托斯用斧子劈他的脑袋,以摆脱难以忍受的疼痛和耳鸣的折磨。赫菲斯托斯挥起斧子猛地一砍,劈开了宙斯的颅骨,但没伤着他的要害。这时,强大的女勇士雅典娜便从宙斯的头颅里出生了。她全身披挂闪闪发光的战盔,手持长枪盾牌,出现在目瞪口呆的奥林匹斯众神面前,全身显现出俊美绝伦、令人倾倒的艳丽。于是,众神赞美从宙斯头颅中诞生的可爱的女儿。这就是雅典娜不寻常的诞生。
那么,雅典娜为什么不是脱胎于母腹,而是由父亲产出?她为什么偏偏从脑袋里蹦出来呢?
许多人认为,这个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一定的历史状况,即人类父权制开始取代母权制的情况。而且,雅典娜曾经说过:“我不是母亲所生的人。我,是从我父亲宙斯的头里跳出来的。因此,我拥护父亲和儿子的权力,而反对母亲的权力。”这就说明传统的母权制已被父权制所取代,人类已经进入父系社会。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传说宙斯的妻子是宙斯的同胞姐姐,他们在洪水灾难中死里逃生,并结为夫妻。从这里可明显看出族内婚的痕迹,而人类族内婚阶段是不可能出现父权观念的。在希腊,父权制取代母权制是在英雄时代,而雅典娜出生距英雄时代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雅典娜的出生是否说明是父权制取代母权制还有待于考证。
也有人认为,这段传说应该与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关。雅典娜在希腊神话中是聪明过人的智慧女神,是智慧女神和天神宙斯的女儿。为了显示出雅典娜的独特,便让她从父亲的身体里诞生出来,这样更能显示出她的过人智慧。她高贵的出身,使她成为神圣家族的成员。
还有人干脆认为这段传说只是一种希腊神话中常用的造神方法,这种方法可使彼此孤立的神之间产生一种类似于人类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一定的体系,增强了神话的故事性和神秘色彩,与氏族观念等没有关系。
究竟在神话创作的时候为何将雅典娜写成从父亲的身体里诞生出来,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从雅典娜的诞生经历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古代希腊历史演变的某种象征。宙斯代表创造了迈锡尼文明与后期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迁入希腊本土的真正希腊人的祖先——阿该亚人的神灵宗教信仰,而墨提斯则象征着原先希腊本土土著居民的精神信仰。将墨提斯视为智慧女神,可能代表着当时希腊本土的文明要优秀于后来的移民们的文明。当宙斯将她吞入肚中时,便是土著居民、阿该亚人和西亚移民不同的宗教与文明的融合,从而形成了新的希腊古典文明体系——雅典娜。当然,希腊正统宗教的象征仍然是宙斯而不是雅典娜,她最终并没能真正取代宙斯,这多少代表了当时被征服的民族的屈从。不过,墨提斯虽然被吞,但她仍留在宙斯肚里,又象征着这些民族仍多少保留着他们自己的传统。
神话的创作都是源于一定的社会背景的,雅典娜奇特的诞生经历也必然与神话创作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只是由于时间久远,考证起来比较困难。
■印第安人的水晶头骨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祖先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
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天方夜谭而已。
但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却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尽管一直没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
1924年,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员会的成员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在鲁班埃顿古城发现了一个水晶头骨。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千克,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的做工极其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尽管头骨本身没有什么色泽,但它能放射出一种明亮无色的光,仿佛夜晚明月的光环一样。如果把它放在房间里,将会有某种声音不时地从屋子的四周发出来。那声音不像是乐器发出的声音,而更像是从人的嗓子里发出的柔和的歌唱声。在它发出的声音中,还有一阵阵响亮悦耳的银铃声伴随其中。
水晶头骨还能刺激人的大脑中枢神经,使人产生五种感觉: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当人们看着头骨时,它的颜色和透明度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还会有一种香味散发出来;它能使观者听到声音,让人浮想联翩,并使人感到口渴。凡是站在水晶头骨前静静深思的人都有这些感受,同时身体以及脸部也会感受到某种压力。如果一个感觉灵敏的人把手放在头骨附近,他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震颤和推力,而且手的冷热感觉随手在头骨上下左右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变化。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米歇尔,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十万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它确切的制作时间,但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被知晓。
要知道,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一千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什么工具加工的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根据传说的内容,水晶头骨里隐藏了人类起源和死亡的秘密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如果这是真的,它会以什么方式来告诉人们这些秘密呢?难道有一天它真的会开口说话吗?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传说是真的,水晶头骨就有可能是一个储存秘密资料的信息存储器。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水晶当做信息的存储介质,用激光把一些信息写进去,一段时间后又用指令将它恢复,里面的数据完好无损。实验证明,如果在数千年、数万年前有人把数据写进水晶头骨的话,它依然可以保存到今天。
如果水晶头骨真的是一个信息存储器,那么,数千年前的古代玛雅人是怎样将信息储存进去的呢?他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现代人还没有掌握的科学技术呢?人们又该如何将信息提取出来呢?科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
同时,如果玛雅人掌握的科学技术真的比我们所想象的还要高超得多,那么,他们又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技术的呢?这就更是难解之谜了。
■示巴古国确实存在过吗
示巴女王究竟是女神还是恶魔,示巴古国真的存在过吗?
示巴女王是《圣经·旧约》中提及的人物。在传说中,她是阿拉伯半岛的女王,在与所罗门王见面后,慕其英明及刚毅,于是发生了一场甜蜜的恋情,并孕有一子。传说中的示巴女王有两种形象,一是惊艳绝伦,一是丑陋无比。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里,示巴女王的形象基本上被丑化了。犹太教的传奇故事,把示巴女王描绘成有着毛茸茸双脚的恶魔形象,并把她比喻为古代亚述和巴比伦神话中诱人堕落的淫妇。而在伊斯兰教的传说中,示巴女王受到更大的贬斥,她被称为“比尔基斯”,意为妖怪,说她所行之事对人类来说意味着灾难。
不过,在许多国家较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中,示巴女王还是更多地被描绘成天生丽质、聪颖不凡的动人形象。传说所罗门在耶路撒冷见到她的时候,就为其美丽的外貌和端庄的仪表所倾倒。两位互相爱慕的君主还结成了金玉良缘。
示巴女王在《圣经》中偶然闪烁的神秘色彩,引起了历代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和民间艺人的极大兴趣。由此而生的种种臆想、传说更显得浪漫离奇甚至荒诞不经。在中世纪流传很广的一个传说里,示巴女王被说成是晓谕耶稣将受难于十字架的女先知。除了这种神乎其神的传闻外,示巴女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中,时而作为美丽的女王形象,时而又作为丑陋的女巫形象,交替出现。有关示巴女王的种种传说尽管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显而易见的是它们都缺乏考古或文字所提供的可靠依据。
示巴女王是否确有其人,至今还是一个谜。但经过长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发现,人们已经初步判定,《圣经》中提到的示巴王国位于濒临红海的阿拉伯半岛西面,在现今也门共和国境内。据考证,示巴王国的首都就是现今也门共和国的东部城市马里卜,现在这个城市还是沿用着古代名称。公元前1世纪,希腊史学家奥多勒斯曾形容马里卜是一个用宝石、象牙和黄金装点起来的城市。这种描写也许有些夸张,但马里卜故去的华美、繁荣也可从中窥见一斑了。
据说,示巴商人当时已经会利用红海的季风远洋航行了。他们在每年2-8月海风吹向印度洋和远东时,便加大对这个地区的贸易运输量。等到8月以后海风回吹时,他们又溯红海而上与以色列和埃及交往。这个季风的秘密长期未被泄露,直至公元1世纪时才被希腊人发现。示巴的陆路贸易也很发达,骆驼商队活跃在阿拉伯半岛和西亚的广阔地带上。
过去,传说马里卜建有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坝,水坝都用大石块铺砌,石块之间密接无缝,显示了示巴人民高超的建筑和工艺水平。这座水坝维持供水达12个世纪之久。公元543年,这座水地坝因年久失修而塌陷。人们还在马里卜郊外沙丘上发现了一处设计奇巧的建筑物废墟,考古学家们证实它是在公元前4世纪建的“月神庙”。当地人把它称为“比基尔斯后宫”,而比基尔斯是他们对示巴女王的称呼。
示巴古迹的发掘,已透射出这个文明古国的奇光异彩。但失落的示巴文化这个历史之谜,还远未全部揭开。
■神秘的大西国
大西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美丽富饶,科技发达。然而,它究竟在哪里,又为何突然消失了呢?它是否真的存在过呢?这是考古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谜题。
传说12000年以前,在大西洋中曾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大陆,名叫亚特兰蒂斯大陆,或曰大西洲,面积有2000多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在大西洲上,有一个历史悠久、具有高度发达文明的神奇古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即大西国。大西国经济繁荣,科学发达。人们通晓天文学、数学、水利灌溉以及冶金术,过着富裕欢乐的生活。那里是远古时代的“人间天堂”和“乐园”。
后来,大西国的社会开始腐化了,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好逸恶劳、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这触怒了海神,上天决意要狠狠惩罚背叛大西国传统信仰的人。不久,灾难终于来临。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国在一日一夜中沉入海底,消失在滚滚的波涛之中。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曾在他的两篇对话录《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阿》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关于亚特兰蒂斯的传说。亚特兰蒂斯一直是全世界历代学者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的一大文明遗址。神秘的大西国究竟存不存在、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人们颇为关心的事情。
用现代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不足为奇的。偌大的陆地可以被海洋吞噬,茫茫大洋中也会升起一块新陆地。气候变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以及诸如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变,都可能造成像大西国那样的厄运。令人费解的是,那失落了的大西国文明竟出现在12000年以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正值旧石器时代晚期,难道地球上还存在过比古埃及、古印度等已知古文明更早的史前文明吗?
在古代和中世纪,有不少富有兴趣而又勇于探险的考古学家便进行过尝试,以期找到柏拉图描绘的那片富于诗意的绿洲。有的学者认为,大西国位于现在的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中,具体地点在亚速尔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一带。加那利群岛上的关西人语言是非洲柏培拉语系,而柏培拉语言就是传说中的大西国语言。
在1909年,弗洛斯特教授提出,柏拉图描述过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是克里特岛上延续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米诺斯文明。米诺斯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里特岛并没有因为一场浩劫而沉没。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试图解释这一疑点:公元前1470年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岛西北、爱琴海中的基西拉岛的一部分,这场大灾难也可能毁灭了米诺斯文明。火山首先喷出大量灰尘,然后大爆发,继而发生海啸和地震。近年来,由于考古学家在桑托林火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米诺斯人的文物,马里纳托斯的说法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个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1968年,美国范伦博士在巴哈马群岛的北彼密尼岛附近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海底城墙,长达1600米,组成城墙的石头每块有16立方米大,还发现了码头。在彼密尼岛海底发现了一座城市,那里有街道、车站、城墙、完整无缺的城门和残缺的建筑群。另一个考察组在巴哈马群岛的安德罗斯岛附近的海面下发现了一座非常古老的寺庙遗址。在彼密尼岛北部西北端水下5米处发现了平坦的石头大平台,石头有的为长方形,有的为多边形,大小厚薄不一,肯定是加工过的。考察组掌握的地质资料表明:从尤卡坦半岛到安的列斯群岛,长约3000多米的这部分地区,在大约12000年前曾发生过强烈地震,当时大部分陆地沉入海底,变成了现在的群岛。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国——亚特兰蒂斯王国,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长期以来,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把眼光从大西洋海域移向太平洋海域,也从海域移向邻近水系的广阔陆地,墨西哥、北欧、北非和澳大利亚乃至中国和印度都成了人们对大西洲的“怀疑对象”。然而,这种种假设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西国的存在。
大西国究竟在哪里?它什么时候存在?为什么消失?这些至今仍是无法揭开的谜。这一旷日持久、长达20个世纪以上的探索或许还要继续下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千古疑谜的揭晓也许为期不远了。
■亚瑟王与圆桌武士传说之谜
亚瑟王和圆桌武士是英吉利不朽的传说,也是勇敢与坚强的化身。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传说的呢?
在古老的西方一直流传着亚瑟王和他的圆桌武士的传说。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亚瑟王及其所率领的圆桌武士是充满罪恶的世界中的坚忍忠勇志士的代表,是维护文明、抵制外敌入侵的英雄。那么,为何称其为圆桌武士呢?“圆桌”一词从何而来呢?
亚瑟王传说,是公元12世纪由遍历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的。曾经统治英国的凯尔特民族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被罗马帝国所统治,历经六个世纪以后,日耳曼民族相继入侵,其势力渐趋衰微,终于被迫让出英国王位。
亚瑟是威尔士王尤瑟·潘德拉贡与英格兰女士(她在怀上亚瑟后嫁给了康沃尔公爵格尔莱斯)之子。亚瑟出生后,术士默林把他交给一个叫赫克托的人。亚瑟虽系皇族,但作为私生子被寄养在普通贵族的家里,未曾获得特别的照顾。亚瑟的父亲死后,国内形势动荡,臣子们争夺权势,几乎要演为内乱。默林为此建议主教,在圣诞节的时候,在伦敦召集所有的贵族骑士举行盛大的祈祷。祈祷中,石台和插入其中的剑出现,上面还有一句著名的话:“凡能从石台上拔出此剑者,即为英格兰的天命之王。”但是,无数骑士尝试之后都无法拔出。
既然没有更好的办法,骑士们一致决定通过比武选王。亚瑟也去了,但他没有参加比武的资格,由他所寄养的家族的儿子凯代表家族参战。然而,凯进入会场后才发现竟忘了带剑,于是请求亚瑟回家去取。亚瑟赶回家发现大门紧锁,又来不及返回比武会场取钥匙。情急之下,他跑到教堂前拔出石中剑交给凯,这令所有人大惊失色。大家怀疑地把剑插回石头里,但就算重复了很多次,仍然是除了亚瑟无人能将其拔出。就这样,骑士们终于接受了新王。从这天起,亚瑟被尊称为亚瑟王。
亚瑟王在位期间,不列颠迎来了空前的统一和强大。他扶贫济弱,建立起一个繁盛的王国,骑士精神和最早的骑士的行为准则就是在这时形成的。后来,亚瑟率领圆桌骑士团和各部落在巴顿山之役中,一举击溃属于日耳曼民族一支的撒克逊人,统一了不列颠群岛,于是他被视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传奇人物。
圆桌武士是中世纪传说中亚瑟王朝的最高等的骑士,因他们聚会的桌子是个圆桌而得名。亚瑟的皇后吉娜薇的父亲有一张大圆桌子,供他麾下的骑士聚会使用。在结婚时,亚瑟从岳父那里得到桌子与武士。从此,圆桌武士就归到亚瑟王麾下。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甚至有不同信仰。圆桌就放置在亚瑟王宫廷正中央,它象征了蔓延到全国各地的荣耀和王权,和国王加冕时手握的宝剑作用相同。圆桌的含意是平等和世界,一共能坐下150个人,所有圆桌武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伙伴。任何在圆桌周围坐着的武士都不会觉得地位比别人低,不会觉得委屈。但是,亚瑟王也规定,只有最杰出的“威猛无比、本事极大”的武士才能成为圆桌武士。
在英国人心目中,亚瑟王和圆桌武士是正义与希望的象征。在那个野蛮黑暗的年代,正是这群英雄以勇敢和坚强驱逐了强敌,带领不列颠人寻找到光明,使群岛各部归于统一。在圆桌武士中,有大名鼎鼎的兰斯洛特、高文、凯伊等人。后来,英国乃至欧洲的骑士们都将他们视为楷模。时至今日,圆桌武士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称,而成为“英勇”、“忠诚”和“信任”的代名词。这群骑士们的故事已成传奇。
如今,在英国的温切斯特城尚有一处大厅,厅内可看到所谓的“亚瑟王的圆桌”陈设在墙边,供游人观赏。
不管亚瑟王及其武士是否曾经坐过这张圆桌,它的存在不再仅为单纯的家具之用,更成为亚瑟王及其武士忠勇坚毅的一种象征。真正的圆桌抑或早已灰飞烟灭,抑或至今尚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偏僻角落,而传奇的武士们则将千古流芳。
■特洛伊战争真的爆发过吗
特洛伊仅仅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城市,还是一座确实存在过的“失落之城”呢?
在《荷马史诗》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讲述了3000多年前发生在特洛伊的一场激烈的战争。
当时,特洛伊国力强盛,城池牢固,国王有50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帕里斯为寻求世界上最漂亮的美女,来到希腊。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盛情地款待了他,但帕里斯却拐走了麦尼劳斯的妻子。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决定讨伐特洛伊。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攻战十年未能如愿。最后,英雄奥德赛献计,让迈锡尼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离开,造成撤退回国的假象,并故意在城下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把木马当做战利品拖进城内。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欢歌畅饮欢庆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中的迈锡尼士兵悄悄溜出,打开城门,放进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结果,一夜之间,特洛伊化为废墟。
正是这场战争引出了两大史诗,从而成为西方文学的源头。那么,这场战争是真是假呢?在那样一个人神界限特别模糊、人类很像神灵而神灵身上又表现出太多人性的时代,特洛伊成为这一时代人神之中最伟大者交锋的场所。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历史事实,并真正发生在希沙立克。但是,从18世纪开始,学者们对此提出了质疑。许多人怀疑特洛伊曾经发生过战争,更有一些人怀疑荷马的存在,至少怀疑荷马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人的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只有极少数学者相信《荷马史诗》是对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的记录。而相信特洛伊——假如它真的存在过的话——在希沙立克的人则更少。然而,还是有人相信特洛伊的存在,这其中包括业余考古学家弗兰克·卡尔弗特——美国驻这一地区的领事。19世纪60年代中期,卡尔弗特与其合作者德国富翁海因里希·谢里曼对希沙立克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古典时期的神殿和一些高大的建筑物。后来,曾做过谢里曼助手的威廉·德普费尔德继续进行他未完成的事业。德普费尔德发现了更多的大房屋、一座望塔、一段300码长的城墙。
德普费尔德的看法一直流行,直到一支美国探险队在卡尔·布利根的带领下来到希沙立克。布利根认为,特洛伊的覆灭绝对不可能是希腊人入侵造成的。因为城墙的一部分地基发生了移动,而其他部分则似乎彻底坍塌了。他认为,这种破坏不可能是人为的,很可能是一场地震造成的。
究竟是特洛伊战争成就了《荷马史诗》,还是《荷马史诗》成就了特洛伊战争?特洛伊战争究竟是真是假?这一切都只能淹没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罗马起源的传说
罗马城邦是古罗马文明的起点,被意大利人骄傲地称为“永恒之城”。这个已经在大地上出现了2700多年的城邦,它的起源除了一个动人的传说,并没有可证的历史……
在今天的意大利著名的卡彼托林博物馆中,人们可以看见一尊青铜母狼雕像,狼的身下有一对正在吮吸乳汁的男婴。母狼形象很高大,身材颀长精瘦,四肢健壮有力,脚爪紧叩地面,两耳竖起,嘴唇略张,牙齿微露,双目圆睁,直视前方,带着一股沉着、冷静与警觉。肚腹下的一对男婴仰着头贪婪地吮吸乳汁,对周遭的一切恍若无知无觉。
据说,这座母狼铜像是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弥足珍贵,两个男婴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添加上去的,艺术价值不菲。二者珠联璧合,不但是上乘的艺术佳品,而且向人们讲述了罗马城市的起源。
传说罗马城是由两个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建立的。他们是希腊神话中特洛伊英雄之一伊尼亚的后代。在特洛伊城被希腊人攻陷的时候,伊尼亚带领一部分人逃了出来,经过漫长的漂泊,来到意大利半岛。伊尼亚的儿子在这里修筑了亚尔巴龙伽城,并当了国王。传至第15代国王努米托时,其弟阿穆留斯篡权,杀死努米托的儿子,又强迫努米托的女儿西尔维亚做了贞女塔的女祭司,保证一生不结婚。阿穆留斯以为这样一来就能使哥哥断了“香火”。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战神使被迫当祭司的西尔维亚怀了孕,生了一对孪生兄弟。阿穆留斯得知后,又恨又怕。他立即下令处死侄女,并派一个奴隶把孪生兄弟扔到河里去。奴隶提着装着两个婴儿的篮子来到台伯河边。当时,台伯河正在泛滥。他看到不断上涨的河水,不敢靠近。他想,如果把篮子放在河边,不一会就会被水卷走的。于是,奴隶把篮子放在河岸上就回去了。没想到,篮子被河水漂起后,没冲多远就被岸边的一根树枝挂住了。河水退下后,一只母狼恰好来河边喝水。它发现了篮子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不但没有把他们当做一顿丰盛的晚餐,反而用自己的奶水来喂他们。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后来,一个牧人发现了哥俩,便把他们带回家抚养。牧人还给他们起了名字,一个叫罗慕洛,一个叫勒莫。牧人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这两个孩子是老国王的后代,便一直对他们的身世守口如瓶。这对孪生兄弟在牧人的一手调教下渐渐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牧人看到时机成熟后,告诉了他们自己的身世。于是,兄弟俩开始行动,领导亚尔巴龙伽人民起义,推翻了残暴的阿穆留斯。兄弟俩又找到了退居乡间的外公,并让他重新当了国王。
此后,兄弟俩离开亚尔巴龙伽城,打算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另建新城。新城建好后,兄弟之间却因为新城命名、由谁来统治等问题发生争吵。最后,双方决定让神来作出选择。至于神意如何,通过占卜测知。勒莫首先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六只秃鹫飞过,便认为神选择了他。当他派人通知罗慕洛时,罗慕洛正看到有12只秃鹫飞过。一方声称先见秃鹫者为王,另一方则坚持以秃鹫的数目多寡定夺。双方爆发了一场舌战,激愤的谩骂导致格斗。罗慕洛杀死了勒莫,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市。古罗马人对此传说坚信不疑,他们还根据传说推算出罗马城的建立时间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并把这一天作为古罗马的开国纪念日。
当然,这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这个传说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多少历史真实性?罗马城市建立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呢?史学家已经争论了百年之久,可还是各执一词。
一般认为,大约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关于罗马起源的传说已经定型并被大家公认。直到16世纪,西欧的人文主义者才起来否定伊尼亚和罗慕洛的故事。于是,有不少学者开始对上古传说的真实性表示怀疑。17、18世纪,疑古之风已经走向极端,一切古代传说统统被斥为“胡编乱造”、“纯粹神话”。
但是,也一直有人持保留意见。他们认为,这个传说是比较可信的。事实上,关于罗马建城的故事,肯定有许多情节是后人附会上去的。但也不能否认,传说多少会“折射”历史的真实。这是因为,世界上古老民族的历史几乎都是从夹杂着神话的传说开始的。
■斯芬克斯之谜
现在的“斯芬克斯”已经成了狮身人面像的代名词。
埃及最令人神往的地方在哪里?不用说,当然是金字塔了。而和金字塔齐名的斯芬克斯(sphinx)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的开罗市西侧的吉萨区,在哈夫拉金字塔的南面,距胡夫金字塔约350米。斯芬克斯本是希腊神话中的带翼狮身女怪,在欧洲很多国家的古代雕塑中都有类似的形式。吉萨的这尊斯芬克斯应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而且像是由一整块巨型岩石雕制而成。斯芬克斯身长约73米,高21米,脸宽5米,仅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
相传,金字塔前本来并没有狮身人面像。大约在公元前2611年的某一天,法老哈夫拉在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时,看到墓前有一块光秃秃的大岩石有碍金字塔的雄伟和法老的威严,便下令将这块岩石处理掉。这时,一名工匠向法老建议,可以把这块巨石雕成一头雄狮,头部则换成法老的头像,象征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哈夫拉法老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马上动工。从此,在哈夫拉金字塔旁就多了一个终日面朝东方,默默守护着法老金字塔的狮身人面像。
现在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是后人从沙土中再次挖掘出来的。它凝视前方,表情肃穆,雄伟壮观。据称,马穆鲁克(中世纪埃及的一个军事统治阶层的成员)攻打埃及时,士兵以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和胡须作为练习大炮射击的靶子,被打掉的鼻子和胡须现存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岁月的流逝已经抹去了狮身人面像的真名实姓。从埃及末期到希腊罗马时代,人们称狮身人面像为“霍尔·艾姆·艾赫特”,也就是“地平线上的哈鲁斯”。现在,“斯芬克斯”则成了狮身人面像的代名词。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的神话,它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androsphinx,羊头狮身的criosphinx(阿曼的圣物),鹰头狮身的hierocosphinx。亚述人和波斯人则把斯芬克斯描述为一只长有翅膀的公牛,长着人面、络腮胡子,戴有皇冠。到了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却变成了一个雌性的邪恶之物,代表着神的惩罚。sphinx源自希腊语ein,意思是“拉紧”,因为希腊人把斯芬克斯想象成一个会扼人致死的怪物。
据阿波罗多洛斯记载,斯芬克斯是厄喀德那同她的儿子双头犬奥特休斯所生。斯芬克斯的人面象征着智慧和知识。天后赫拉派斯芬克斯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所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它吃掉。这个谜语是:“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正是它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后来,希腊青年俄狄浦斯经过这里,猜出谜底就是人。自以为聪明的斯芬克斯受不住打击,跳崖自尽(一说为俄狄浦斯所杀)。为了记住这个恶魔,人们在它经常出没的地方,用巨石刻了它的形象。
许多学者认为,埃及金字塔身边的狮身人面像,就是源于古希腊的斯芬克斯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