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爱说老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他不管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自觉“热爱真理,并且尊重那些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
修道院里有几头已经不顶用的牲口,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老实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老实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拉起来,一用劲,拉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老实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听完老实人讲述集市上发生的事,修道院长发火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听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哪儿去吧!”
就这样,老实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老实”,本来应该是一个优良的品质,但是如果老实成了懦弱、迂腐、不知变通、不能进取的代名词的话,自然不应当受到我们的欢迎。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全面分析自己的处境,认识清楚在哪些方面我们应当保持老实的优良品质,而在哪些方面我们又不应当太老实,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个人的我们的必然选择。
原则性结合灵活性
现实生活中做人老实的人多坚持原则,但容易走极端,把原则抬高到一个不适当的位置,结果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究其根本原因乃在于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原则的本质内涵。启蒙老实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他们从以原则为纲转向以结果为本。
许多老实人,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耿直者往往给人以一种不近情理的感觉。他们冷面无情又一片公心,他们顽固不化又能以身作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我们的确需要一部分这样的人来坚守住某些信念的堡垒,但是同样出于这一角度,我们更希望他们能以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态度把这些原则变成使众人受益的现实。
显而易见,老实人片面坚持原则的做法有一定不良的后果。从社会来讲,它事实上阻碍了创新和尝试,因为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异于传统的面目出现的,不能学会宽容和权变,就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妨碍进步的力量。从个人角度来讲,片面坚持原则使自己应该做成的事没有做成,自身利益反而受到损害,整个事业也因人际关系僵化而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空有大志而无从实现,最终想坚持原则亦不得,更不要说影响社会了。
老实人为何对原则看得这般重要而近乎神圣?归根结底乃在于缺乏对原则本质的真正理解,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情绪化的盲动。
原则不是绝对化的。无疑,坚持原则、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秩序,但如果将原则绝对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潭死水,不再有热情、冲动和生命力;可以说,一个社会需要某种程度的非原则的、反原则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完善和进步,这就好比是生物界里狼群的存在会使鹿群更加健康、强壮一样。有些时候,我们为了达成一个更高的目标很可能就要短暂地牺牲一些其他的原则,这不可避免。老实人由于不懂社会运行的两套法则,不知道社会运行既有其原则性的一面,又有其非原则性的一面,更不明白非原则的东西有时更能促成某种理想的实现,他们只是一味地排斥现实法则,一味地抱住死原则不放,结果给自己带来了许多悲剧性的后果。虽然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对谁都善良岂不是自讨苦吃,农夫和蛇的故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原则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从时间角度来看,现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在几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人们认为只要有电灯电话就是社会主义了,而现在家电一应俱全也只能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地点角度来看,“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领域将会产生大不相同的结果;以对象角度来看,同样是爱,对父母就意味着孝敬,而对孩子就很可能成为引导其正确成长的要素。老实人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坚持原则往往是千篇一律的,不分对象,不看具体情况,硬要把活生生的现实套入同一个框子里,做事怎么能够成功?又怎么会不引发与他人的矛盾呢?
原则不是绝对的,还在于原则自己并不能证明自己,原则是好是坏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要看结果怎样,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那这个原则有可能就是假原则、坏原则、有缺陷的原则、别有用心的原则。一些老实人所认定正确的那些原则是传统教化的结果,是别人告诉他的而不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在这些情况下,老实人的“老实”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些人达成不可告人目的的工具。而老实人不关心效果的习惯更加重了其对原则的模糊认识,反过来,不辨真伪地、抽象地、教条地坚持原则又会使老实人一次次地碰壁、吃亏。
老实人的出路何在呢?
首先,应该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大原则保持的情况下,在具体问题上则可灵活掌握,在某些情况下,还要敢于突破原则。讲究灵活性,就是要掌握方式方法,要学会用多种手段去达成同一目标。
其次,应注意关心结果。在行事之前多考虑一下效果如何。毕竟我们做事是为了成功,只有成功了,我们才有可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才谈得上进一步地坚持原则。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曾指出,打仗要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目标,而非为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为了消灭敌人,我们还可以主动让出一些地盘,使敌人背上包袱。一旦敌人的有生力量受到重创,那些地区迟早还是我们的。毛泽东对战争艺术的这种高超领悟在今天仍是颇有启发价值的,老实人应该学会理解其中的精髓,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老实人往往是指那些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人,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好,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领导眼里往往也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形象也是公认的好。然而,就是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常常获利甚丰。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老实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以道德为核心的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使他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
而且,老实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便是不道德,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只讲付出、不求索取。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乃天经地义。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具道德优势的事。
还有些老实人,也认识到了应该去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却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当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要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乃是老实人最不能接受的。于是乎,在某种程度上,老实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具道德优势的举动了,而且更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然而,老实人的这种“不争”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这些后果从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有很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老实人所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第一,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俗社会中的平凡人,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第二,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老实人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楼台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力作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会错过一系列的机遇,这样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老实人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自己该得之利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会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自是不可避免,这当然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这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的、大范围的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了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就不仅仅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我们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的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大量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情况,并且他们往往又能取得成功。这些现象,从短期来看是不道德的、反进步的,而从长期来看又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是难以根绝的。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这样一个组织或群体,它可以彻底贯彻某种公正的原则。
面对如此无情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呢?老实人应该扼腕而起,坚决捍卫,绝不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的那种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做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方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奉献。
要勇于赚取钱财
很可能在童年时代,老实人就被灌输过这样的思想:“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友谊。”在一定意义上,此话不假。但金钱能够使你有条件、有机会参加各种有趣的娱乐活动,住在想住的地方,从而给你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机会,开辟结交新朋友的天地。
孤独困扰着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有充裕的钱,他们就可以参加各种活动,和他们的同龄人广泛接触。年轻人似乎没有那么孤独,但金钱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也会使他们结识中意的朋友。
金钱能增加人的自信。再没有比腰包膨胀更能使人放心的了,或者银行里有存款,或者保险柜里放着热门的股票。无论那些对富人持批评态度的人如何辩解,金钱的确能增强人的自信心。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告诉我们,随着一个人财富的增长,他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此所谓“财大气粗”是也。有人曾评价说:“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缺了它,你就不能更充分地利用其他的五个感官。”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形象地道出了金钱对消除贫乏感觉的某种作用。
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存款,会使你更加轻松自在,你不必为别人怎样看你而过多忧虑。如果有人不喜欢你,没有关系,你可以很快找到新的朋友。
你不必为几百块钱的开销而操心,你可以潇洒地逛精品市场,自由地出入大酒店。
一些知名的富翁,如著名侨商陈嘉庚、香港船王包玉刚等人,都曾投入巨资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从帮助缺乏资金的事业和穷人中得到满足。把你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拱手送人似乎是愚蠢之举,但当为一项公益事业做贡献时,你得到的是莫大的快乐。
为有益的事业捐款,你永远不会为此懊悔。给予可以弥补你内心对某些事的负罪感。有人或许会批评这种用金钱换取人生平和的做法,但这种慷慨给予行为的实际结果是有益于社会的。
许多老实人常常批评金钱的追求者,说他们自私。不能否认,金钱是世界前进的原动力之一。但不要忘记,正是美国巨富洛克菲勒先生捐出了一块地,使之后来成为联合国的所在地。没有巨大的财富,很难以想象会成就这样一件流芳百世的大事。那些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只要手段是正当的,无论其财富有多少,都是无可指责的。
所以,不要去理会那些批评者,去追求财富吧!去创造财富吧!请永远记住:在你创造财富的同时,你也帮助了周围的人;在赚钱的过程中,你也为别人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在你花钱时,你给别人提供了工作的机会。因此,不要为赚钱或花钱而感到害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永远充满生命力的真理。
不要随便讨厌别人
老实人特别容易讨厌别人,觉得别人虚伪、矫情、功利、庸俗,是道德不好的人,而且他们还常常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别人总是跟他们有意作对。所以,老实人的情绪比较低落,态度比较悲观,好生怒气、怨气、不平之气。
难道生活就真的那么不公平吗?绝对不是,问题往往出在一个人的主观态度上。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会对你哭,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老实人容易讨厌别人,跟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
道德是我们社会和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仅仅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而老实人的问题就在于把道德看作是社会和人生的全部。他们总是戴着道德的有色眼镜去看人看事,而现实中的人又总是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瑕疵,于是老实人就觉得接受不了,觉得别人都太庸俗、太势利,心中产生排斥情绪。事实上,在老实人的潜意识中,他是把自己看成是道德的化身了。这样一来,凡是自己看不上、合不来的人就被打上不道德的烙印,极端的道德感会使人变得褊狭和冷酷,这种心态如果转化为行动,就会使人开始厌恶别人,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
另外,老实人比较脆弱。老实人比较自尊,好面子,由于过分敏感,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常常觉得别人是在故意与他作对,所有人都对他不友好。老实人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各种场合都受到冷落,不能够分享到团体的快乐;这时,他们就容易产生其他人有意在孤立自己的想法。此外,做事由于不讲究方式方法,原则性太强,往往是好心没有好报。他们不愿意从自己的方面寻找原因,而是把原因一股脑儿地归结为其他人的道德不好,这样,他们就更容易讨厌别人了。此外,老实人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而他们又总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绝对的平等,一旦不能实现,就容易对别人产生失望、怨恨的情绪。所有的这些心理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神经过于脆弱所致,如果他们的心胸能够再宽广一些,他们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带着敌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让人讨厌,生活中还是到处充满阳光的。
掌握各种人生的技巧
老实人以一种教条化的方式坚持和贯彻道德标准,对人生的技巧和手段持激烈的否定态度。他们往往不能认识到这样的事实:适当的方法和手段是人生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老实人坚持原则,认为道德是至高无上、不可违背的,这在一般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道德的目标和长远的利益并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我们付出代价、经历曲折才能够企及。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保存自己,学会融入现实,学会以一种策略的方式来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要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技巧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目的。而这些手段和技巧,往往要不可避免地与道德标准相背离,老实人也正是因此而对技巧和手段持一种激烈的否定态度。
这是老实人的一个认识误区。他们其实是在以一种机械的、教条的方式来坚持道德标准,他们不懂得以一种辩证的、历史的眼光来对待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在老实人看来,世界非黑即白,是截然对立的,他们往往不能看到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手段和技巧,虽然从一定时间和一定角度来看有悖于道德准则,但却是实现道德目标所不可少的条件。
这个道理听起来有些怪,不道德的手段怎么可能产生道德的结果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战争”这个人类现象:大家都知道,战争残害生命、毁灭家园,给社会的生产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避免战争、维护和平是所有善良的人们的共同要求。但是,当邪恶势力肆虐,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和平的手段又无法取得成效时,我们只能采取战争这一恶的手段来维护和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你能否认战争有时具有合理的价值吗?
道德标准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想实现它,必须首先要将之落实为一系列具体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些具体的目标,又必须扎根于客观的现实当中。而现实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做成某些事情,就必须要学会容忍这种不完美,而且还要学会适应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运作法则,因为如果我们不能融入现实,那么也就无从谈起改造现实,这正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理想是美好的,但要把这种“美好”转化为现实,在现实中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要遵守社会的运作法则,理解并掌握其基本的生存手段和处世技巧。老实人往往从道德上的合理性而不是实际中的有效性出发来评判这些手段和技巧,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态度,自然不会在事业上有什么成就。结果,他们经常谈论的群体规范,不过成了“空中楼阁”“水中明月”。一分实干抵得上十万句的清谈,一个有用的技巧要比十个无用的原则更有价值,老实人用道德捆住了自己的手脚,使自己变成了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人。他们往往是最想对社会作出贡献,而事实上又常常是贡献甚微的一群人,这是很可悲的。奉劝老实人一句,社会最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是“清谈家”或“道德家”。
要启发对现状的不满
这里所说的不满,是从积极心态出发而产生的不满。一个人应该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仅仅对自己,而且对周围的世界也应该是这样。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某种心灵上的“蜘蛛网”,这张网将你绑住,即使最聪慧的人也不能逃脱。心灵上的“蜘蛛网”是由消极心态编织而成的,我们常常被它缠绕不清。例如惰性、消极、情欲、习惯和成见等,其中惰性是最具有破坏作用的一种“蜘蛛网”。惰性使你安于现状,一事无成,或者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使你不能停下来,一直错误下去。
老实人为什么贫穷?就是因为他们安于贫穷,已经习惯于现状,从来不去启发心灵,试图改变现在的处境,创造富裕的生活。
老实人能够改变贫穷的困境吗?当然能。只要我们启发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并激发起创造财富的动力,然后,克服心灵的惰性,把它变成积极的态度,那么,美好的未来就会展现在眼前。
1.要反省自己
人人都想做一个生机勃勃的人,那么,就请你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被迟钝、有害的心理困扰着。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做自我检查和反省,祛除病态心理,消除疑虑与自卑。
一位在逆境中崛起的运动员在自传中写道:“我得到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体会到我必须去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那就是改造自己,唤起对生活、对每一件与自己有关联的事情的热情。学会对每个人都具有热心的态度,并热心地去做每一件事,让热情贯穿自己的生活,这样,才不至于让沮丧、烦恼占据自己的心。终于,我重新又得到了充实的生活。而我也会珍惜并永远保持那份热忱。”
2.积极的行动最容易激发生活热情
一旦有了目标,就要马上付诸行动。只要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兴趣,你就会变得积极起来,并对生活更加热情。
3.要始终给自己以新的希望
希望具有激发人努力工作的魔力,希望就是对未来目标的渴望。
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的人,就是一个跃跃欲试的人。因为他想方设法要实现它,从而驱使自己永不停歇地工作。
4.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想要在最恶劣、最不利的情况下生存,并进而取得胜利,必须自己将后路断掉,背水一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涨的士气,不被逆境吓倒。
而做事总给自己留后路的人,却很少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他们对成功的态度是三心二意的,而成功绝不会钟情于三心二意的人。
改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
中国是一个农业化的文明古国,生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老实人身上都有浓重的儒家思想和传统痕迹。再加上老实人自身的不善变通,使得他们在现代化的商业社会中,以这种社会现实作为参照时,在生存观念上显出了些许的陈腐。
在所有这些观念中下列五点尤其值得我们警惕:
做人与处人——我们为伦理而活,情义至上。
做事与处事——我们都是为他人而做事,依据精神原则解决利益问题。
工作与荣誉——在国家单位上班才算工作,传统认可的才算荣誉。
生存与生活——安全至上,以和为贵。
礼义与金钱——礼义可贵,金钱万恶。
这些古老的生存观念当然有其优秀之处,但现在是商业社会,是利益时代,如果我们还继续对利益、个性和冒险存有偏见,我们怎么在现代社会生存?
有的人想借远离现代生活方式的办法来保持自己的传统观念,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事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世界已经改变,想作孤立的个人或团体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被无情地抛入现代社会进步的洪流中,偏安一隅、抱守残缺的结果只会被社会淘汰,原本应该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无法实现,反而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包袱,这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所以,老实人应当从如下几方面调整自己的心理。
1.做人与处人
我们首先得做一个自主的人、功利的人。而且,与人相处,不仅是情义的交流也是利益的联合。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用契约原则解决任何人际关系,不是更简洁,更能保护大家的情与利吗?
2.做事与处事
在讲责任感的同时,我们应当为自己做点什么,这是生命对每个人的呼唤。另外,处事的本质是解决利益问题,如果依照精神的原则去处理,只会纠缠不清。
3.工作与荣誉
就像一个长大的孩子,我们不能继续依靠国家。在国家单位就职当然是一份很有价值的工作,但依靠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谋生,也许是更合适的选择。只要我们创造出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就是值得尊敬的人。而且,从世界的情形来看,一个国家的人民总是依靠国家生存,那是不正常的现象;只有自己对自己的生存负责,才是人类生存的正常状态。
4.生存与生活
追求生存的安全和安定,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我们生存的重要目的。但冒险精神往往是我们摆脱某种困境的力量和达到富有与成功彼岸的伙伴,我们应当学会做生存的勇士。
5.礼仪与金钱
我们永远不能丢掉中国传统的美德,并且要永远引以为豪。但是,我们不能让传统的礼仪捆住我们的手脚,尤其不能用陈腐的眼光把金钱看成洪水猛兽。为什么要仇视金钱?金钱真能瓦解我们的精神世界吗?我们需要金钱,金钱本来就是人创造的,是人的仆役,面对金钱我们不应当那么脆弱。
掌握与人交际的方法
“感谢周围的人对我的帮助”,这是多数成功者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周围的人即人缘。是否有人缘,大大地左右着事业的成功与否。所以老实人要想改变,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建立人缘,建立高层次的人际关系。
说到人缘,也许你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吧。学生时代的同班同学、前辈、晚辈、同乡朋友、朋友介绍的朋友等等。当然,这些故交也是一种人缘。
立志做创业者的人,不应该过分地依靠旧友,要不断地建立新的人缘。重要的是要通过新的人缘扩大自己的世界,扩大视野。比起相同立场的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或者不同年代的人更好。年轻的时候与长辈,年长以后与年轻人交往最好。
怎样才能建立起新的人缘呢?为此,要有具体的行动。一言以蔽之,即积极地走出去,扩大与人交往的机会。
各种各样的聚会要率先出席。不仅是公司,其他聚会也要参加,不要嫌麻烦。如果有不同行业的交流会,也要主动地参与筹划。加入有关兴趣的圈子也是极好的机会。
老实人因为性格内向特别回避参加这种聚会,其实这里是鞭策自己的场合,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克服自己的厌倦情绪,积极地参加。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要当创业者”、“要更加富有”的愿望。但只在内心包裹着这样的愿望是做不了创业者的,是不会富有的。因此,必须克服厌倦情绪。有人自认为属于人缘广的人,但实际上性格很内向。由于内向,回避与人的交往,做不了创业者,所以要努力强迫着创造善于社交的自己。试着参加社交活动,你会发现人生实际上是很快乐的。想把内心封闭起来的躯壳,一经行动便会被打破。一经打破,其后自会容易得多。
老实人参加各种聚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真正起到改善交际的作用。
1.互相“舔伤口”的聚会不要参加
那种一边声称学习、交流,一边喝酒互诉牢骚,以求互相安慰的聚会,有百害而无一利。知道后要赶快溜走。
2.努力做聚会的领导者
如果只是满足于做一般成员,很难建立起人缘。当然,有发言的机会时要常常积极地发言,提出各种方案。第二次聚会自己要首先邀约。总之,要使自己的存在得到好评,在聚会中获得实质上的领导人地位。
3.给予胜过获取
只求获取,没有给予的人会使人厌恶。给予了自然就会有获取的机会。比如各种学习聚会,与其去受教育,不如抱着去教导的心情参加,结果不是能获得更大的益处吗?
走出人际交往的误区
针对老实人在人际交往中的某些偏误,以下几条建议值得老实人借鉴参考。
1.多些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老实人应该学会容纳别人,特别是容纳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不要苛求于人,要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人。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生机盎然,不是因为彼此一致,而恰恰是因为相互不同。宽容会显示你的气度,也会为你赢得朋友。
2.努力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每人都有缺点,也同样都具有优点,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就是要用积极的态度看待人生。只看别人的缺点,难免觉得厌恶,而多关注一下他们的优点,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值得交往。关注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优点,是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普通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会使你有一个好人缘;作为领导,能发现下属的优点,将会极大地鼓舞士气,赢得支持和帮助。
3.多一点实际
讲求实际并不可耻,因为它符合人的一些基本天性。英国政治学家霍布斯就曾指出,人一生所追求的东西,无非就是财富、权力和名声。正因为大家都有所追求,人才有上进心,世界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大家都甘于清贫平庸,淡泊于名利,社会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这里提出的多一点功利,并不是要诱导老实人学着自私,而是要使他们在头脑中多一根利益的弦,从小处说是要能保护好自己的正当利益,从大处讲就是要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以积极的姿态去参与社会的改造和建设。在人际交往中多一点儿功利,可以减少我们交际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增强我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空间,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人生设计和远大理想。
我们要创造美丽的人生,拥有令人羡慕的事业,就必须懂得做人的艺术。每个人都要逐渐挖掘那个不断趋于完美、不断成长的自己,让我们抛开老实的做人思维和方式方法,凭着你本性中具有的超人魄力和胆识,尽情地展现出自己最绚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