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家庭似乎本身就带着一层悲剧色彩,不管是这个家庭里的夫妻,还是后来凑在一起的孩子。
要么夫妻离心,互相防备,各为其子。
要么夫妻恩爱,孩子们却有一方感到不平衡,若是敏感脆弱一点,便开始渐渐长歪。
那种夫妻孩子彼此都全心全意对待彼此,没有丝毫芥蒂的幸福家庭,不仅在原生家庭里是vip般的存在,在重组家庭中,更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丫这一生的悲剧色彩,仿佛就奠定了最基本的基调。
一个人,一生都苦,本身就拿了一把烂牌,那不叫悲剧,那叫悲惨。
一个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那才叫悲剧。
因为她曾经,离幸福很近,离圆满很近,离释怀很近......
可即便只有一步之遥,她也到不了彼岸。
正是因为这种意难平,才叫悲剧。
在那种特定的时代,谁能说竺家人对大丫不好呢?
可她偏偏就不幸福!
人的幸福感,才是最玄妙的东西。
她童年时期的波折,让她一生都缺乏安全感、幸福感。
因此,她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从竺家离开,又从于家逃离后,她们姨甥二人真准几度,来到了南方。
在这里,她依然选择叫竺筱玉。
她不知道亲生父亲的姓名,更不想随母姓,便以这个名字一直延续。
两个女子,来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没有学历没有能力,若想活下去,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但没有了原生家庭的桎梏,她们受苦受累,得到的报酬总归是自己的。
后来,于金英嫁人,她却迟迟不肯结婚。
于金英不会催她,对她们来说,如今怎么活的舒心快乐才是最应该的。
没有竺家人当靠山的日子,竺大丫也不知怎么,就想到了竺子叶当初一直坚持的观点。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干什么,那就去读书吧!
书本会给你答案。
后来,她便去上了夜校。
她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读,不喜欢的,索性就放到一边,不去管。
人生那么长远,不是所有的知识都用得到。
她完全可以选择一个领域深耕,扬长避短。
这个社会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只要你努力,只要你付出,总归有所回报,让你活。
因着这样读书,她发现,自己也不是特别蠢笨,也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其实,她就是人群中,很普通的那一类人。
想要什么,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去争取,才有可能得到。
而竺家人,才是比大多数人都聪明的人家。
一个普通人跟一群天赋极高的人生活在一起,自然压力极大。
而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人的自信也会慢慢重塑。
竺大丫也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在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后来,她也嫁了人,生了孩子。
当了母亲的那一刻,她突然就有点儿懂了。
那天,她在书上看到那样一句话。
“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
她突然明白了,为何不知道自己不是竺家人时,她满腹怨言,而知道自己不是竺家人时,她满心愧疚了。
后来,她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拿出来,每个月都往竺家县城的住址邮寄。
她知道竺家不缺这一点钱,可竺家对她的恩,她得还。
纵使还不清,她也得还。
信封邮寄出去的那一刻,她找寻了多年的幸福感,好像有了答案。
而如今县城竺家里,只有竺家大房一家在住。
竺家三房和二房都去了京城,竺老爷子和姚氏也许多年没回了。
竺大嫂心心念念的找了大丫很多年没有结果,也不过是在一个平静的午后,从一封信封中找到了答案。
竺大嫂抱着信封哭了好久,但哭完之后,终于释然。
这么多年过去,或许,她早已不是想找到这个人,只是想知道,她是否平安。
然每个月的微薄工资悉数寄来,竺大嫂写信过去让她别寄了,她也不听。
一来二去的,她们也开始通信,互相交流一下对方的简单生活。
只是后来,竺大嫂再没有见过竺大丫本人。
或许有些人,知道她平安活在世上,就可以了!
于金英和竺大丫都不算有娘家,因为她们嫁人后,从来都没放弃提升自己。
工作挣钱的事情,也不只是家里男人的事情。
奇怪的是,她们的婆家人倒是没怎么敢磋磨过她们。
平常的磕磕绊绊当然在所难免,但也没有像她们的亲妈亲姥姥那般奇葩,恨不得把你榨干了吸血一般。
遇见过世上最奇葩的人,她们后来遇到什么看似难缠的老婆婆,似乎都能处理了。
而且,她们本来就孤家寡人一个。
若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她们再那腿就走罢了。
或许婆家人也是看出她们的心狠,后来竟然也客气起来。
由此可见,娘家也并不一定是一个女人的底气,自己的本事才是。
对于这个道理,竺大丫也是过了小半辈子才明白,即便她一直是这般践行。
如果人一出生就注定带着一层悲剧色彩,那么尽最大的努力,也要把它变成正剧,变成短暂的黑色幽默剧。
总不能破罐子破摔,让悲剧色彩,都失去了它悲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