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李毅占领扶余城,已将该城改名为伊通城。薛信到达后,被任命为伊通县令,薛信终于能与宋智平起平坐,当上了一县之令,真是志得意满,乐不可支。
张英知道薛信经过逐渐的锤炼,一年多进步神速,但他心粗的弱点难于在短时间内改掉,对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曾敲打薛信:“师父们信任有加,才把这重要位置交到你的手上,这个乌纱帽虽小,但你肩负着责任重大!不要当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就臭美得忘乎所以。如果你惹下祸端,随时随地都会摘下你头上的帽子,让滚回老家去!”
“薛信不敢肆意妄为,定尽心竭力,将伊通县治理得繁荣昌盛。”薛信毕恭毕敬,不敢有半分不敬之色。
张英是敲响警钟,让薛信有所顾忌,不要以为天高皇帝远,便可以为所欲为。同时也是督促他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所辖这十几万人口,能够多福多财。
建平缺乏人才,李毅三人早就急在心里。自安定下来,就派人前往临近的几个郡县,招揽有识之士,以为己所用!但那些名门望族,都以名士自居,没有人肯来建平这穷乡僻壤,而穷人家的孩子,谁又读得起书?派出的几批人手,或是无功而返,也许带回些识几个字的人,但其中华而不实者甚多,真才实学,可堪大用的却一个也没有。
步履维艰,荆棘丛生,李毅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年半载能够解决的,靠他人绝不能招揽有用之才,李毅便决定亲自走一遭。
在离去之前,必先安定内部,伊通暂无强敌,只要按部就班,发展经济,使百姓富足,让民众安居乐业,为下一步大量移民,打下稳固的基础,薛信便教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就是因薛信能力不足,勉强赴任伊通县令,李毅三人实在不放心,才决定扶上马后送一程。师父们留在伊通,观察一段时间,对其不当之处,加以指摘和调教。
经过一段时日,见薛信日渐成熟,通县境内也进一步安定,李毅三人欲带领着鲜卑兵马回奔建平,汉兵暂留于通县屯田,并以防止万一出现民变,可以进行临机处理。等将来汉民不断进入,征集到新的汉兵,再将老兵替换回建平。
正当李毅等即将启程之际,东方的挹娄部落派遣使节来到通城,他们本是前来朝见扶余王,不想已经改庭换面,便将贡品送给了李毅。
无功不受禄,李毅白拿别人的东西,他心中自是不安。东西不能白拿,需拿出等价的物品回赠。薛信依命从府库取出财物,将使节打发走了。
对挹娄使节来说,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扶余长期停留在奴隶制度下,生产力受到了限制,是比较落后。但对比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挹娄,扶余可以完爆,只是挹娄所处多山岭林木,数次攻打可以战胜,想要占领却是千难万难。
因而挹娄只屈服纳贡,却没有亡国灭种。今见到思想、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强出扶余数筹的李毅,却平等与其相交,不觉欣喜若狂,之余还有积分诧异。但得到礼遇,总比受到蔑视强得多,挹娄使节带着受宠若惊的感觉,欣欣然满载财物返回了家乡。
“对一群要饭花子,为什么礼遇有加,还不如随随便便打发他们算了!”望着挹娄使者消失的背影,薛信一脸疑惑,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这其中道理十分繁杂,就你当前的水平,还真难弄得明白,不过你要记住,不可轻视任何势力,包括弱小的挹娄和沃沮。若是慢待了客人,引发了不必要的麻烦,定拿你是问!”于冰面无表情的讲出一段话,令薛信脸上一寒。
“与伊通相邻的势力,除了弱小的沃沮、挹娄,还有正在兴起的高句丽。听闻其国王男武伯固较有一番作为,他富民强兵,却不可小视,要联络东方,谨防南方,常与建平取得联络。”张英说出了战略构想,同时也敲响了警钟。
只要薛信能按照张英所说的进行落实,那伊通便没了后顾之忧,见别无他事,三人带领人员,在薛信依依惜别下,离开了松辽平原。
得陇必望蜀,平灭扶余之后,李毅也想收复挹娄、沃沮等地,这样后方才真正是铁板一块。
但正如扶余付出血的教训,想收复挹娄、沃沮,靠武力是不智之举,况且劳师动众,打下一片没有任何价值的领土,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啊。
不如暂时搁置,与这些势力友好相处,再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逐渐将其同化,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是李毅的想法,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张英所赞同,因而初步确定下来。
但建平并不富足,伊通百废待兴,要输出各方面的影响,还需一段时日,待实力强大后,通过软硬兼施,不怕他不乖乖的就范。
“伊通尚有隐患。”张英突然摇了摇头,她面现忧愁之色:“薛信贯彻实现不打半分折扣,但又外敌侵入,他不足以守卫一方。”
这真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妻子是最忠诚可靠,不论顺势还是逆境,都会义无反顾站到自己一边。但这仅限于朝夕相处,若是分别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那可就不好说了,也许成为别人的屋中人都有可能。尤其是两女侍一夫,若一个带在身旁,另一个留在远方,时间久了,怨恨之心越浓,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因而两女虽人能力出众,却不能分而用之,只能形影不离的跟在李毅身边。
赵云和素利都忠诚可靠,兼智勇双全,但赵云必须留在建平,守护住根基中的根基,素利则需留于鲜卑,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事端。如此一来,便没了可用之人,只能矬子里把将军,选中了薛信。
“那……可怎么办?”李毅一脸的焦急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