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19岁的同治皇帝死了。】
好家伙,皇帝死了就是件无伤大雅的事情,虽然现在朝廷无能了些,也不能这么不尊重吧。
【对于同治皇帝,除了他娘,我就对他的死因有点印象,因为他生活作风不好,和窑姐厮混,得了性病,但官方说是天花,咱们就当是天花吧。】
丢脸啊。
万万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个死法。
你好女色都算了,偏偏要去那种地方找,怎么,当皇帝的就是喜欢刺激的?
众人无话可说,康熙更是恨不得别再提他,死就死吧,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
【皇陵?
不好意思,没有。
毕竟谁也没想到他早逝到这个地步,谁玩女人把自己玩死了啊。
遗诏?
不好意思,没有。
因为这会儿还是他娘代行权力的时候。
继承人?
不好意思,没有。
连个幼子都没有,接下来4岁的堂弟登上了皇位,又一个小皇帝。】
本来瞧着臣子感觉还有点希望,但目光一落到皇室,立马觉得没救了。
4岁,你指望他干什么啊?
【光绪肯定没有话语权,慈禧更加能握住的就是权力。
前面听着是不是觉得她执政不说有大过,但其实起码没犯大错,毕竟皇室的男人一个比一个扶不起来。
呵呵~】
【说到慈禧,先来说说她的几次大寿吧。
她四十大寿那年,亲儿子病得奄奄一息,自然没什么心情;
五十大寿那年,中法开战又把心情搅和了,但顺嘴提一下,这一次打赢了。
好不容易挨到六十大寿,她自然想要风风光光的办啊。
若是换到其他朝代,老太后想要办个六十大寿,不算多天怒人怨,但问题是,这一笔钱本该用在军费上。】
“砰”
“慈禧”康熙念出这个称号,几乎要把牙咬碎,她怎么敢?
天幕如此嘲讽的语气,之前对于女人,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许多在他们眼里无法容忍的行为,天幕反而很是欣赏或是理解,可只有慈禧,嘲讽又低沉。
军费?
呵呵,康熙只觉得一股血从脚底直接冲上脑袋,眼前一片发黑,她怎么敢啊?
其他朝代同样冷着脸,果然是没救了。
可她要作死自己去死,别带累整个国家和百姓。
【当时的情况是清政府和倭国联合发兵朝鲜,但人家直接还没打就散了,倭国早就觊觎我们中华大片的土地,直接接手朝鲜,目的很明显。
袁世凯当时没等到大清的援兵,因为老佛爷要办生日party,他的处境就有点危险了,谁都想杀他,好在自小练就的武艺还是有用的,能保命,赶紧回家。
倭国起步阶段更加困难,但他们的改革和洋务运动完全不一样,李鸿章得到的军费越来越少,甚至修建皇陵都从军费里面挪用了750万两白银。
而倭国,趁着清军对海军的投入越来越少,赶紧花钱向西方国家买军舰,这仗是不打也要打了。】
本来还能主动出击,现在还不是一样没法过大寿。
气死人。
【倭国的战略很简单,它们在海军投入的很多很多,能被陆军问候祖宗十八代的那种,开战自然也是放在海军上,他们的目标便是击败北洋水师。
更绝的是,清军的总指挥是一个靠着冒领功劳升上去的人才,最有本事的左宝贵被几倍于他的重兵围剿战死,人家领导发挥了传统技能——逃跑。
没有想过救援,反而是一路跑了,直接丧失掉宝贵的战机,朝鲜半岛被倭国完全控制。】
没有人再说话了,都握紧拳头要听听清政府能做到什么程度,可他们的眼睛却是都要瞪出血丝来。
【北洋水师和倭国海军还是撞上了,可惜一开始北洋水师这边的总司令直接被炮火击成重伤,只能各自为战。
当时确实有贪生怕死之人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临阵脱逃,但让人在做天在看,事后都死得很惨。
北洋水师中勇于战斗、不畏牺牲的人是主流,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燃起大火,可他开足马力,以着冲向对方战斗力最强的军舰,可惜终究没有成功,舰毁人亡。
这一战,北洋水师死伤过半,黄海的控制权落到倭国手里。
这里没法去怪水师,他们已经做到自己能做的最大程度,可军舰、武器的差距,不是他们用命拼能填补的。】
他们看到了,他们看到了那些男儿不畏死,可火力弱,速度慢,想要同归于尽都做不到。
没有人会怪他们。
【这一仗已经没法打了,三十年时间,当初李鸿章起家的淮军,早就被大烟、吃喝嫖赌、军费贪污给腐败了,一败再败,李鸿章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他们都已经不忍心看下去了,可是又强逼着自己看。
打不过,那迎接的自然是耻辱。
谁都没开口,只是静静的瞧着接下来的一切。
【接下来,打不过和谈,李鸿章代表慈禧光绪卖了一次国。
之前两批和谈的人都被倭国撅了回来,因为觉得身份不配,李鸿章作为北洋水师的创立者,亲手去签订条约……
可惜,战败国没有尊严可言,73岁的李鸿章没得选。
这次的条约中间拉扯我懒得说,耻辱就是耻辱,毕竟最后的结果是: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
“该死,该死,都该死!”
各朝各代都要疯了,之前的条约天幕没说具体的银子,可这次直接念了出来,一下子把本就高压的神经挑动了起来。
一个个眼睛里杀意凛然,他们都不知道,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和债务,要如何崛起?
【李鸿章回国面对的——杀他以谢天下。
但我需要强调,李鸿章可以是贪官,是懦夫,是坏人,但卖国贼三个字太重了,能压得他无法翻身,不该那么随意的安在他身上。】
所有人都明白,只不过民众的愤怒需要发泄口,只不过他们不敢对准清政府,不敢轰向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