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萧何没想到,皇太女会这般聪慧。
就连认识他多年的吴鸣,也只以为他是为刘季着想,压根想不到他是为了一己之私,推刘季出去试水。
如果皇太女放过刘季,也不迁怒于吴鸣,就说明陛下比当年仁慈,他可以放手一搏。
如果刘季、吴鸣受罚,那他宁愿继续当小吏,混个温饱足矣。
萧何不觉得自己狠毒,他只是越来越烦刘季这个朋友。
除了吹牛说大话、哄骗小寡妇,刘季还有什么能力?
本以为吕太公真有相人之能,被他看中的刘季有大才,可这几年看下来,萧何死心了,刘季真的就是个乡间浪荡子。
妻儿、老父、兄长嫂嫂、侄儿侄女们在家辛苦劳作,他倒有脸在外充大哥,还带狐朋狗友回家吃饭。
一饭一粥,都来之不易,刘家就算比旁人稍好一些,也没有余粮。
没成亲之前,他大嫂就因为他总带人去吃饭恼怒不已。
有一次,他又带着一群人去了,他大嫂远远的看到,急中生智,跑到厨房里用力刮锅,众人听到,以为她家已经吃过饭,转身走了。
唯有刘季多了个心眼,闯进厨房一看,饭摆得好好的。
此后,刘季就恨上了他大嫂。
多次跟朋友们说,大嫂刻薄,不是贤良女子,有朝一日他显贵了,肯定不让大嫂沾他的光。
每次听到这件事,萧何都觉得心寒。
刘季的大嫂守寡多年,带着个孩子过活,刘季不说帮衬,还去打秋风。
打秋风不成,恨上了人家。
这叫什么人呐!
萧何不想再跟他做朋友,免得带累自己名声。
至于吴鸣,才德平庸,若不是他在一旁提醒,早犯了秦律。
实在不堪为一县主官。
若被换下来,对于沛县百姓和吴鸣自己,都是一件好事。
但私下里吴鸣对他其实不薄,这般算计,着实不该。
听他认错,吴鸣阴阳怪气地道:“本官可不敢。”
萧何唯有苦笑。
他深知吴鸣的为人,自己得罪了他,这辈子别想和好。
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再来一次,他还是会选择这么做。
但会做得更隐蔽一些,不让皇太女察觉。
七杀不管萧何、吴鸣在想些什么,道:“吴令,你苦寻不到的贤才,就在眼前。”
吴鸣也没蠢到家,狠瞪了萧何一眼,颇为无奈地道:“殿下,臣举荐萧何。”
七杀笑道:“萧吏若能通过朝廷的考核,你也有功。”
又对萧何道:“可愿与本宫一起返回咸阳?”
萧何哪有不愿之理?大喜道:“草民愿意!”
还以为殿下看破他的小聪明之后,会恼了他,没想到竟不在意。
始皇陛下若与皇太女殿下一样心胸,他就什么都不怕了。
能得萧何投效,七杀也是喜悦。
刘邦建立汉朝,定萧何为首功,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最多,还准他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萧何因而被称为“开国第一侯”,最后也得了善终。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刘邦力挺萧何,大约也是为了压一压张良和韩信。
萧、张、韩并称“汉初三杰”,可三杰中,张良和韩信都是半路投奔的,只有萧何与刘邦相识于微末之时,彼此知根知底。
以刘邦的多疑,不可能全然信任张良和韩信。
而在才智方面,他的老班底中能和张、韩打擂台的估计也只有萧何。
萧何也不负刘邦所望,一直是刘邦最坚定的战友。
韩信是他推到刘邦面前的,他等于是韩信的伯乐,但当韩信威胁到汉王朝的安稳时,他毫不犹豫地与吕雉合谋,弄死了韩信。
但是,要说萧何对刘邦有多忠诚,只怕也未必。
七杀觉得,萧何是一个聪明人,很懂得审时度势,还有点胆小。
从最初推举刘邦为起义首领,到后来每一次坚定地站在刘邦这一边,都体现了这一点。
也是大秦最需要的人才。
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萧何的功劳在于后勤补给,是一流的后勤部长,为刘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钱粮和兵卒。
汉朝建立之后,萧何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汉律九章”,即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户律、兴律、厩律等九项。
前六项与秦律区别不大,源于李悝的《法经》,后三篇是新增的,包含户口、赋役、兴造、畜产、仓库等方面的规定。八壹中文網
整体而言,脱胎于秦律,又比秦律更宽松,更适应新的形势。
此时虽不是汉朝,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大秦也需要一部新的律法。
当然了,不是现在。现在还是严点好。
七杀预估,大概得等她登基两、三年后,才能实施新法。
乱世用重典,这时的大秦虽非乱世,却比乱世更危险。
刘邦敢与民休养,是因为该打的战都打完了,该杀的人都杀光了。而且还用了很多年去消耗内部的各种矛盾。
大秦还不行。
因为,健康活在人世的众多六国亲贵,就是一粒粒火星。
火星不灭,律法宽松不起来。
但这并不妨碍七杀先将萧何收入麾下。
蒙毅考校过萧何的才学,也对他甚是欣赏。
唯一不高兴的,大概只有项籍。
嬴伊婳真是想一出是一处,这姓萧的看着就不是好人,带回咸阳做什么?
害得他只好时刻控制自己,免得出手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