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时代的中华梦 > 第263章 一切都是利益

第263章 一切都是利益(1 / 1)

(两章三千字的,可不是少更)

这四艘无畏舰是世界上正在服役的最大战舰,吨位都是三万七千五百吨,算是德国标准化制造现代战舰的第一个案例。

毕竟现在的无畏舰技术已经处于时代巅峰,除非是动力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否则在武备、动力、装甲三个战舰的最核心需求上得到一个性价比和功能都不错的平衡点是极为困难的。

威廉大帝级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457毫米,炮塔顶部250毫米,装甲甲板75~127毫米,司令塔336毫米,仅仅是装甲就重达一万三千多吨。

动力上德国使用了重油锅炉,这是因为支持的委瑞内拉石油储量丰富,德国摆脱了原油的获取,加上远亲在罗马尼亚做了国王,德国的石油暂时不怎么短缺。

这一次使用重油锅炉也是在铺设龙骨之后傀儡了委瑞内拉,德国人尝试使用的结果。不够受限于锅炉技术的不足,目前的锅炉体积极大。

在动力上威廉大帝级只有24.5节,完全是锅炉以及重视水平防护、水线以下对鱼雷的防护。全甲防护的理念虽然在逐渐被重点防护取代,实际上依旧很有市场,所以只是适当的削减。

武备方面使用的是三座三联装45倍径356毫米舰炮炮塔。虽然三联装技术被泄露出去之后列强都完成了海军三联装舰炮的研发,并且兴起了一个新的设计思路——四联装炮塔。但德国人依旧使用性能上更为成熟的三联炮塔结构。

为了保住战舰的航速,原本设计是要使用对标英国的十六英寸舰炮,然而这一下来战舰的航速就会降低到22节。

德国人在对比之后觉得356毫米舰炮可以减低不少的炮塔重量,并且在威力上同样能击穿无畏舰的装甲。所以果断选用了356毫米舰炮.

四艘德国要价一千四百万英镑,说实在的这个价格真的是德国给的良心价,哪怕是以现在无畏舰的技术趋于成熟,但不少高精尖的东西造价极为昂贵。

然而在华夏外交部的交涉下,成交价格被砍到了一千二百万英镑。要知道这四艘战舰建造以及舾装之后的价格都高达一千一百万英镑。

之所以德国人愿意做出这样子的让步,还是韦珣亲自给威廉二世发送了一封秘密电报,同时一封同样内容的书信被韦珣用皇帝的印玺盖章之后交给了德国在华夏的外交使馆。

在书信中,韦珣着重强调当前协约国将华夏作为潜在的同盟国来进行武力遏制,如果华夏不能获得四艘无畏舰,那么华夏将没有办法在远东保持对协约国的海军优势。而制海权丧失之后,华夏将有可能退出战争。

之后又“不经意间”说着日本从英法手中获得的援助,暗示同盟国老大小气;又大谈一番华夏在当前和日俄的战争中对于协约国的牵制作用以及巨大的战争花费和华夏脆弱的经济。

总结起来就是现在日本和沙俄拿着英法的援助对华夏宣战,我虽然没有明面上加入同盟国阵营,但是目前沙俄在西伯利亚集结了一百三十多万的陆军极大的缓解了同盟国在东线的压力。同时华夏海军如果没有压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到时候日军舰队极有可能随英军在北海和公海舰队作战。

虽然书信上的内容都说得很委婉,但前前后后多出都露出对盟友在战争中的贡献和支持感到担忧,大有如果这一次战争中如果失败就可能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退出同盟国的意思。

大国交往一切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德国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和华夏交好,现在两国不论是在教育、军事、贸易还是部分外交上都是互相帮助,究其原因是利益。

华夏这个庞大而富裕的市场对于德国的资本家和贵族(贵族旗下也有产业)们诱惑极大,和华夏交好之后获得这个庞大的市场让德国人的经济更加快速的腾飞。

所以从一开始韦珣有统一华夏的势头的时候德国就开始谋划拉拢了,派遣某个韦珣的同窗同学来联系他就是第一步。

之后华夏统一,德国又支持华夏反对白头鹰的“排华法案”,虽然明面上是批判白头鹰这样做是种族歧视,批判白头鹰的不自由。

然而实际上德国在见到华夏对白头鹰大部分工业产品征收高税,又禁止了和沙俄、日本的进口贸易,从中他们嗅到了利益的慰道。

谁要是觉得德国人和法国人一样“圣母”和“热心”,那就大错特错。每年德国的轻重工业最少要从华夏赚取四五千万英镑的利益。

之后援助华夏对于金属矿产的冶炼和提供各种合金制造技术,原因就是眼馋华夏储量丰富的钨、镍、铬、锰等矿产资源。所以哪怕是华夏之前以各种理由拒绝贸易和争取工业援助,德国为了紧缺的矿产也咬牙帮助华夏建设工业。

目的就是获得大量廉价的矿产资源,虽然最后他们获得的是冶炼好了的半成品,但从长期来看,对于德国和华夏都是双赢的选择。

仅仅是卖一些设备和技术,再选派一点工程师就可以降低购买的成本和丰富的货源。

假如一吨可以生产火炮炮管的合金钢铁的市场价格是100华元,那么德国购买的的价格按照协议在五年内的非战时只需要付出70华元,即便是在战时,德国购买也只需要给出市场价格八成即可。

当然这个协议是有时间限制的,只有十年,这就意味着在1918年之后会恢复正常的价格。

而华夏售价一百华元的合金钢材在德国的生产成本可能是55华元,购买价格可能是95华元。算下来从华夏订购半成品到德国进行加工的成本会更低。

(不知道一战时的物价数据,只是举例)

至于德国外售军舰给华夏,海军主力前前后后十几艘战列舰除了订购于德国造船厂,不少都是直接购买德国现役的战舰。

其中原因除了可以赚取金钱之外,又岂会没有政治考量?

即便华夏不加入同盟国,德国也会卖战舰给华夏的。因为华夏和英国人的关系以及和英国盟友——日本的关系并不好,和沙俄的关系更是宿敌一样。

支持敌人的敌人,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华夏海军实力的增强就意味着华夏可以威胁到英法在东方殖民地的安全,势必会分派海军和陆军驻防保证安全。这一次战舰交易也是同理。

说到底,大国交往嘴上说的是两国关系好两国应该相互帮助,实际上这些也就骗骗普通人,真正的还得是利益。

这些利益可能是战略利益也可能是经济利益、外交利益、领土利益,都只是外交过程中的一种各取所需交易。

就像华夏在朝鲜北部明里暗里支持反抗日本的游击队武装,游击队有钱的时候卖枪支弹药,没钱的时候就援助他们炸弹或者赊欠他们。为的就是不给日本人安生日子。

毕竟朝鲜在日本人手里一天,东北战区就会因为国防问题必须保持大量的兵力布置防御。

华夏和德国的密切往来已经给留德的学生以及普通民众一种错觉,那就是和德国几近兄弟只友邦,德国对华夏的帮助太大了。

这不是一个好的兆头,这是亲德思潮的体现。

如果德国和华夏一样是邻国,那么韦珣绝对会对这个思潮视为猛虎别对其进行打击,就像另一个时空很多民国人物留学日本,导致大量亲日派的诞生最后在战争中出现伪军和伪政权一样。

但两国并不是邻国,现在华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德国的支持,科研技术、教育、工业等等都是需要德国支持。

可又不能将国家的外交秘密公之于众,那样会得罪德国人。

总不能和普通民众说:“我们和德国就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关系,德国人有技术有工业,我们华夏有矿产有市场,两国的外交虽然密切,但只是我们工业实力不足的权宜之计。”

不过在韦珣看来,比起一些人和一些事,低价出售工业半成品和让出部分市场给德国换取工业设备和技术上的支持是值得的。

总不能学习另一个时空的华夏在一战二战中一边大量出口铁砂和其他金属原矿,最后又要进口炮钢之类的成品金属吧?

在短期看来,华夏让出市场和低价出售是亏本生意,不利于民间资本和华夏民间工业的发展,但长期看来,华夏从这一过程中完成基本的工业化。

如果不那么做,到时候英国、法国、白头鹰、日本、沙俄、奥匈、意呆利等工业国家的产品依旧会充斥华夏。

甚至就连生产门槛极低的工业纺织业,也会被各种洋布充斥其中。反正总是要让出一些利益的,韦珣并不觉得这样是亏了。

至于投靠同盟国,那更是韦珣下的一盘大棋,投靠德国除了想要获得德国支持搞工业化,何尝不是他垂涎东南亚、南亚以及澳洲?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的意呆利翁贝托盖布里西 明末汉之魂 狙杀之王 大唐,开局卖香水 逐鹿从战国开始渔歌飘渺 干晋 汉家天下 寒门小甜妻 初唐小闲人子率以正 工业造大明